索 引 号: 014000204/2023-00429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生成日期: 2023-07-10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提案建议
体裁分类: 公开形式: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03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0 17:49:24 浏览次数:

汤龙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委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落实对中医药的投入倾斜政策,省级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稳步增长,由2016年的2.4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69亿元。2016年至2022年,中央转移支付中医药资金支持县级中医医院4207万元,省级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县级中医院4.91亿元,同时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力度,各县级财政投入总计1798.17亿元用于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疫情防控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加强同医保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医保部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2020年11月省医疗保障局印发《医疗保障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措施》,通过“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支持中医药临床应用”“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事业发展”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支持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2022年5月,省医疗保障局会同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医保发〔2022〕36号),提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理院和养老机构内设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将更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药纳入医保目录”等多项举措,进一步鼓励使用中医药。

二、关于“强化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的建议

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播、推广工作。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江苏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研究,积极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哲学体系、原创思维、时代价值。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江苏省中医流派文化研究与推广宣传工作,安排专门经费,委托省中医药学会开展江苏中医流派文化研究,并在国家中医药权威报刊刊发介绍江苏中医流派历史渊源、重要医家、学术内涵、研究现状、历史展望等内容的文章;制作介绍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山阳医派、澄江学派、金陵医派等内容的短视频纪录片,展示流派的起源、发展历史、学术特点和代表性人物等;联合新媒体采访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名中医、专家学者、流派传人等,编辑制作图文稿件或音视频作品,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江网、新江苏客户端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组织编撰江苏中医流派文化系列丛书,“江苏中医药纪录片”正在拍摄制作中。

三、关于“实施中医药人才提升工程”的建议

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一是突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全国和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结合我省实际,组织编写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系列教材,建设“江苏中医在线”线上学习平台。强化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建设,印发《江苏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实施细则》。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3所卫生高职院校新增中医学专业,2022年,累计招录本科120人、专科199人。三是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印发《江苏省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试行)》,规范省级西学中培训课程及要求,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培训力度。继续推进省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项目,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服务能力强,能够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四是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注重中医护理和中药等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印发《江苏省中医护理骨干人才高级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和《江苏省中药骨干人才高级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培养一批职业道德高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具备中医护理和中药领域传承与创新能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2022年遴选培养对象50人。五是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机制建设。联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早跟师、早临床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明确师承指导教师,实施院校导师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全员全程导师制培养,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四、关于“推动中医药制剂研发使用”的建议

我委高度重视中医药制剂研发使用工作。一是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和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为支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中药制剂开发遴选机制,按照名老中医经验方、医院协定方到中药制剂的开发路径,采用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证据相结合的证据体系,加强中药制剂的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综合评价中药制剂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工艺可行、质量可靠、安全有效。在疫情期间,加快推进名老中医经验方人用经验和临床证据的收集整理,配合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芪参固表颗粒、羌藿祛湿清瘟合剂、防感颗粒、清宣解毒颗粒、清肺解毒祛痛颗粒等5个中药制剂紧急备案工作,积极助力疫情防控。探索建立医、研、企创新联合体,推动中医医疗机构遴选一批产权清晰、疗效明确、具有转化潜力的医院中药制剂品种向新药开发。联合省药监局建立医院中药制剂调剂使用机制,简化调剂审批手续,确保临床正常供应需求。近三年,全省共有304种医院中药制剂参与调剂,调剂使用总量约为50万盒/瓶。二是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中医医院评审、中医重点专科评审等工作中,加大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数量和使用情况的考核力度,推进医疗机构重视中药制剂应用。在新冠疫情期间,注重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特色与优势,组织各地结合孟河、吴门、龙砂等地方医派特色优势,梳理名老中医经验方、医院协定方,发布了一批“中药协定处方”并在区域内推广应用。2022年12月,组织专家制定印发《江苏省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专家共识》,将芪参固表颗粒、羌藿祛湿清瘟合剂等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时纳入用药目录,指导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使用。

五、关于“加大中医药科技成果扶持”的建议

我省坚持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加强中西医协同和多学科联合攻关,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开放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一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十四五”以来,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储备库项目2个。坚持扶强扶优战略,对标对表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标准,提前布局建设高血压病、妇产生殖等5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创新中心,每个创新中心每年投入500万元。二是中医药科研项目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认真组织实施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开放课题,主要支持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全面系统培养中医药科技人才及科研团队,不断提升我省中医药研究整体水平。“十四五”以来,全省共投入4000多万元立项支持近500个中医药科研项目。三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建立。依托“全国中药供应保障平台”,建立中药质量追溯体系产区应用网络和道地中药材质量监测网络。科学布局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深入推进杭白菊、白首乌、瓜蒌等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四是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逐步完善。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科技改革的最新要求,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创新探索中医临床科研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加强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建立科研信息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临床实验数据共建共享共用。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抓好《江苏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继续加强同财政部门、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江苏省中医药条例》、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医疗保障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各部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14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