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204/2019-00153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生成日期: 2019-08-13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提案建议
体裁分类: 公开形式: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72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8-13 09:15:28 浏览次数:

陈涤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民众健康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观念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养生保健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类机构提供的养生保健服务成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公众健康保障方法、扩大服务消费、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当前,卫生与健康工作正在由“注重治已病”向“既注重治已病更注重治未病”转变、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中医药具有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的天然优势,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正在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居民渴望在生命全周期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我委一向重视养生保健治未病工作。2008年,原省中医药局印发了《江苏省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2017年,我委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十三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公立中医医院为区域内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18年,我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治未病健康服务网络,提升治未病健康服务能力,培养治未病健康服务人才,加强治未病科技支撑。多年来,全省各地各单位通过组织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能力项目,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治未病健康服务能力,治未病工作在省内稳步有序开展,治未病理念在我省得到广泛认可,学术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全省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基本设立了“治未病”科,0~36个月儿童以及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覆盖率超过60%,远超国家标准。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您的引领下,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医养生类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中医养生学的相关教材也已正式出版,必将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养生保健治未病人才。同时,我委还实施中医中药中国行——江苏省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全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健康巡讲活动,走进中小学、边防、公安支队等基层单位,向广大群众讲授中医药知识,引导培养正确健康观。2018年科普宣传资料发放8.19万余本,全省共举办中医药健康讲座1995场次,直接受益群众23.01万人次。成功举办江苏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全省共有156家单位、2.65万人参与微信小程序“杏林王者”线上答题,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但是,正如您建议中所述,目前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相关服务市场良莠不齐、无序竞争,时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我委已协同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吸收采纳您提出的四条具体建议,持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提供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推动江苏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全民健康战略目标不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治养生保健未病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

积极培养一批中医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一是鼓励和支持医学高等院校培养健康管理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积极协调人社部门探索建立院校教育中医养生类、健康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落实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紧密衔接。探索建立治未病培训基地,制定治未病规范化培养计划,编写培训材料,创新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推动行业协会、学会有序承接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建立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二是加强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探索院校教育及岗位培训等多形式、多层级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模式,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治未病的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养生保健治未病知识,灵活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开展健康干预服务。鼓励中医师在完成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依法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安全、确有效果的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技术和方法,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为。三是以中医药科研基地为支撑,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医疗机构、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治未病协作平台,完善治未病领域科技布局,在健康状态辨识技术和干预方法、健康信息服务产品、健康宣教产品、养生保健产品等方面推进相关产品研发,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研发机制,加强治未病健康服务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

二、进一步加强养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的宣传教育

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让社会了解治未病理念,普及治未病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促进百姓对治未病的理解和应用,使治未病文化转化为促进群众健康的自主行为。一方面,继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群众,协调宣传、文化和旅游部门,邀请或委托专家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科普创意产品,积极开展现场咨询、健康讲座、专题专栏节目等多种形式的治未病科普宣教活动。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以及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指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调养。另一方面,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将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加强治未病健康服务信息和服务效果的宣传,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引导人民群众科学全面地认识健康,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理念。

三、加快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化建设并强化行业监管

针对目前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相关标准缺失的问题,我委将积极协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尽早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规范和标准,逐步建立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逐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省内,协调市场监督等部门试点探索委托相关学会、协会、高校等制订区域内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相关指南。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标准学术研究,开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化共性技术,提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建议,提高治未病健康服务的规范性。支持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组织,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咨询、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行业地位,畅通相政策信息渠道,将适宜行业组织行使的职责委托或转移给行业组织。

针对监管职能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将建立健全治未病健康服务监管机制。试点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行业组织自律维权、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推动负面清单制度和第三方认证作为市场管理的主要方式。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失信惩戒以及强制退出机制,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营业范围和标准,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不得从事医疗和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等活动;禁止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不得以涉及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健康咨询等为名或假借中医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不得宣传治疗作用。进一步重视行业组织在从业人员执业行为规范、行业信誉维护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强化行业组织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质量、服务内容等方面的自律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最后,感谢您给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6月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