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踢足球,梦想成为一名体育老师!”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内,14岁的多吉央宗(化名)正在接受一系列检查。他患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多吉央宗出生仅两个月时,他的双亲就离开了人世。从那时起,外婆和叔叔拉扯多吉央宗长大。没有双亲的陪伴,多吉央宗也并没有变得孤僻,时不时会露出微笑。
多吉央宗告诉记者,在课余生活中,他最喜欢踢足球。他希望像自己的偶像C罗一样,在绿茵场上驰骋。但是,他发现,别的小朋友能够在球场上奔跑很长时间。他运动只要超过5分钟,就会感觉特别累。
小腹的隐痛和呼吸困难一直困扰着热爱运动的多吉央宗。今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深入西藏,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31名患儿被确诊。多吉央宗也找到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江苏对口支援西藏31周年。一场跨越3500公里、海拔高差4千米的生命接力在金陵古城中拉开帷幕——洁白的茉莉花象征江苏人民的无私大爱,坚韧的格桑花则承载着藏族孩子的生命希望,两朵花的芬芳交织成这场跨越山河的守护。“心佑工程”团队承担这31名患儿的治疗、食宿等费用。拉萨市卫生健康委则负责患儿及家属的交通食宿费用。
“我们不用花一分钱,就得到了治疗。是政府给予我们的帮助。”多吉央宗说,他今年上初一,得知自己即将前往江苏治病时,他向同班同学分享喜悦。同学也送给他一条洁白的哈达,表达祝福。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庆国介绍,今年的行动是团队历史上单批一次救治西藏患儿病情最复杂、病种最多的一次行动。患儿中年龄最小者仅5个月大,最大的16岁。他们中既有因家庭困难延误治疗的孤儿,也有即将面临小中考的学子,更有罹患复杂先心病的危重患儿。
“先心病在高原地区尤为凶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巍表示,高原缺氧环境会加速病情恶化,若不进行手术与治疗,患儿生命将进入倒计时。目前,“心佑工程”专家团队正在积极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多吉央宗同一病房的室友、15岁的扎西朗杰(化名)已在5月16日完成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如今,他正在备战考试。“术后第3天就能下床走动,医生说我恢复得很好!”扎朗西杰鼓励着多吉央宗。
今年7月,扎朗西杰就要参加小中考。为他手术的主任医师邵俊专门调整手术时间,确保孩子能如期返藏参加考试。
这样的用心不仅体现在医生身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护士周小扣是这31位患儿的“大管家”。她详细了解每一位患儿的饮食习惯与忌口需要,配合营养师为他们定制每日的餐食。5个月大的婴儿正在长身体,需要一款特殊的肠内营养制剂。每天早晨,周小扣都会亲自将这款制剂加入到患儿的早餐中。
“他们不太喜欢吃甜食,喜欢吃偏咸、口味偏重的饮食。”周小扣表示,在保证健康的基础上,他们会对每一位患儿进行“定制化、个性化”的饮食起居方面的照顾。
5月20日,全国首个“心佑小屋”也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正式启用。作为先天性心脏病防治的综合服务平台,“心佑小屋”将系统性承担疾病科普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职能。
作为让每一颗童心健康跳动的实体载体,“心佑小屋”既是以创新形式传递医学知识的科普阵地,更是守护先心病患儿生命质量的温暖驿站,通过持续输出科学防治理念,助力先心病“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防治目标。
自2014年启动以来,“心佑工程”免费筛查超过20万名儿童,救治2300余名先心病患儿,其中救治西藏患儿494名。该团队足迹遍布新疆、青海、西藏等15省(区),累计行程超100万公里。
在来到南京之前,多吉央宗将攒了好久的零花钱拿了出来,为自己买了一件球衣。“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在球场上奔跑!也希望足球可以带给我勇气!”多吉央宗用手将身上的球衣拽得平平整整。皮肤黝黑的他脸蛋红红的,露出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