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204/2024-00194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生成日期: 2024-07-24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提案建议
体裁分类: 公开形式: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  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04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4 16:57:39 浏览次数:

汤龙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现状,鼓励提振生育意愿的建议”收悉,结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团省委等部门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变量,落实国家优化生育政策、保持适度生育水平,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落实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一、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解决0-3岁婴幼儿照护难问题。一是扩大普惠托育供给。省政府连续5年实施普惠托育民生实事,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幼儿园等各类主体提供托育服务,多元化、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省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423家、示范性托育机构130家。深入开展普惠托育专项行动,累计获得中央投资1.58亿元,支持建设127个普惠项目,有效增加了普惠托育服务资源。二是促进机构规范管理。认真落实完善托育机构设置管理标准规范和相关工作指南,严格执行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保育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托育机构登记备案、信息公示、质量评估制度,开展托育机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守住托育机构安全底线。三是推动示范创新发展。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苏州市、南京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2022-2023年,省政府每年表扬4个设区市、6个县(市、区)为普惠托育体系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10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等8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多家中央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我省南京等地典型做法。

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鼓励支持家庭生育。一是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积极研究并完善女职工生育保障政策,制定下发《关于产假期间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江苏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明确企业女职工生育二孩、三孩产假期间社保补贴标准,保障女职工生育权益,分担企业用工成本。女职工生育二孩的,按照企业为其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含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费,不含个人应缴纳部分)总额的50%给予补贴;生育三孩的按照80%给予补贴。补贴月份从生育二孩或三孩第一天(当天)所在月份起算,共补贴6个月。二是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将子女教育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列入专项附加扣除,并自2023年1月1日起,将扣除标准分别从每个子女每个月1000元提高至2000元。三是每年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帮助设区市积极争取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中央示范项目。从2011年起设立学前教育综合奖补资金,对经济薄弱地区新建和改扩建达到规定办园标准的公办幼儿园给予以奖代补,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三、健全生育保障机制,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一是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2年,省2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全域建设、梯次培育、各具特色的建设思路,聚焦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友好”提出28条工作举措。组织各地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目前南京、无锡、苏州、扬州、常州、南通、昆山10个城市纳入建设国家儿童城市名单,徐州、连云港、宿迁3个城市纳入省级建设培育库。二是制定出台促进青年婚育政策。团省委联合14家单位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育工作的若干举措》,围绕加强青年婚恋观教育引导、强化青年婚恋交友服务、加大青年生育保障力度、减轻青年养育教育负担等4个方面,制定12条具体举措。三是持续实施青年婚恋交友项目。印发《关于开展“牵手团缘•青春偕进”服务青年婚恋交友系列活动的工作指引》,推动省部属企业、科研院所和省级行业系统建立“轮值主办、结对主办”机制,每月开展一期形式多样的“牵手团缘•青春偕进”婚恋交友主题活动。市、县团委结合地方特色、贴合青年需求,常态组织开展青年交友活动,并增加活动频次。2023年,全省各级团组织累计开展青年婚恋交友活动500余场次,覆盖青年5万余人次。

四、加强宣传倡导,营造婚育新风。一是加大宣传合力。省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转发关于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的通知,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重点内容,加强统筹谋划、部门联动、媒体互动,全方位加大宣传倡导,构建生育友好大宣传格局,倡导形成支持生育、促进生育的社会氛围。二是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风。省级印发《婚姻家庭幸福护航三年行动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支持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政策措施清单》,切实发挥多部门协同作用,大力倡导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开展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南京市建邺区、无锡市滨湖区和东台市先后被确立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省内确立了40个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各地以“深化婚俗改革试点、倡树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为切入点,实施“为爱减负、为爱出新、为爱赋能、让爱出彩”婚姻家庭“四个乐章”,以多种方式普遍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结婚颁证、集体婚礼等护航行动,提供优秀婚俗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黑榜”等基层自治组织作用,针对婚嫁陋习广泛开展专项整治,形成特色亮点和开创性的举措,在全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有效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目前,我省婚姻登记处均设有婚姻家庭辅导室和结婚颁证厅。各地积极打造具有特色人文环境的景区结婚登记点,创设公园式室外颁证基地,全省现有公园式婚姻登记点16处、户外颁证基地65处、婚俗文化馆15处、婚姻文化创意街区13处。2023年,全省开展集体颁证活动852次。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结合您提出的有关政策建议,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继续统筹做好资金保障、支持积极生育政策,切实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好、实现好,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托育、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用群众喜闻乐见、符合当代年轻人特点和群众愿望的方式推动婚俗改革落地见效,以高质量的婚姻管理服务和婚俗改革工作新成效为提高生育率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