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江苏镇江 “上医”理念赋能健康城市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3-08-17 17:29:39 浏览次数:

(学习强国:2023-8-17)

立秋后的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绿意盎然、碧波荡漾。居住在这座江中宝岛上的村民,在近十年里愈发理解“幸福的涵义”——绿茵环抱的大环境令人畅快呼吸,洁净整齐的家周围令人心情愉悦,与三甲大医院随时互联互通的乡镇卫生院让居民就诊有“医”靠,步道、体育器材的新建添置更给足了大伙儿健身防病的理由和条件。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世业镇视察,让这里成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重要论断的策源地。牢记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谆谆嘱托的镇江,也以点带面、持续深入地挖掘医改先行地的经验,弥补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在“健康中国”的宏大战略下,久久为功,精耕细作,努力为现代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镇江新实践。

“如果说新时代的健康城市打造过程中,镇江现阶段有哪些启示值得总结和发扬,我觉得是一个理念的导入。”公共卫生专业出身的镇江市副市长武鸣,倒更愿意将中医理论中的“上医治未病”理念放入城市“大健康”环境的营造来考量、作指引,“把更好医治疾患作为‘外练筋骨皮’的‘技能’来修炼;把让更多镇江人不生病作为‘内练一口气’的‘基础’来夯实。”

强健“肌体”,培育健康“细胞”

如果将城市喻作“人的肌体”,城市里旨在为人民健康而添置的设施、举办的各类活动便可视作健康“细胞”。

近年来,镇江启动并深入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积极广泛开展健康素养普及行动:

建成全省首家健康科普馆,在全市医疗机构发行《健康处方》,“健康镇江”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健康知识;

媒体连续开办《健康镇江》节目200余期、《慢周刊》《健康周刊》持续8年;

组织专业人员建立健康素养巡讲师队伍,每年举办健康巡讲、讲座2000场次以上;

连续六年举办全民健康节;

加强体育场馆、健身广场等设施建设,城市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以上……

20年前就已获评“全国卫生城市”的镇江,已建成国家卫生镇15个,省卫生镇26个、卫生村502个,省健康镇15个、健康村(社区)135个。其中,各类健康细胞(场景)超3000个,包括了健康家庭1818户、健康单位超500家、健康促进学校217家、健康主题公园17个、健康小屋81个、健康一条街18条、健康步道60条、健康食堂(餐厅)333个,等等。

以世业镇为示范,镇江还深入推进体卫融合,打造“生态健康岛、江中小康洲”。全市24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均设置公共卫生科,731个村(居)民委员会全部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

“细胞”健康了,“肌体”便强健了。2021年,镇江、句容分别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和县级样板市;2022年,镇江再次获评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目前,镇江市及所有辖市均创成国家卫生城市。2022年人均期望寿命首次突破80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9%,基本建成了健康城市共建体系。2016年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健康镇江”还作为中国官方推荐案例向世界公开发布。

全域共治,建立协同机制

“肌体”的强健,当然离不开制度的设计和机制的建立健全。围绕“既能治已病,又能治未病”这一思路,镇江在全域范围内实施了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共治机制。

早在2010年,镇江作为首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就根据人群疾病谱和社区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制定了《健康镇江2015年行动方案》,实施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健康环境与健康社会三大工程,并分解为12项行动、48个指标,构建了涵盖健康促进、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的连续性健康服务体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为了更好地推动健康城市建设,镇江成立了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相关部门、单位和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为成员,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健康城市建设体制。

启动“健康镇江”建设后,镇江已开展三轮建设行动,不断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后续又先后制定出台《健康镇江(2016-2020)行动方案》《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镇江建设实施方案(2020-2030)》等文件,将最初的三大工程12项专项行动扩展到了10个方面25项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拓展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域性、全覆盖工作机制。

多年来,市政府每年将健康镇江相关内容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相关部门和市、区的考核内容,实施城乡联动,整体推进,为健康城市建设确立了坚实保障基础。

在保障方面,镇江持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实施公共卫生投入优先策略。近五年来,累计安排400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健康城市建设。强化医防融合治理,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疾病综合防控机制,实现“有病早治、未病先防”,7个市、区全部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其中5个被命名为国家级示范区。

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构建上,镇江已创成5个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350家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

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方面,镇江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比达75%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优Ⅲ比例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全社会关注健康、参与健康城市的建设,让“治未病”不仅是“可能”,而且很“可观”。

全心惠民,关注群众诉求

城市是否“健康”,关键在人。

近年来,镇江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体系改革和服务革新,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其中一项做法,就是打造整合型服务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镇江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抓整合、补短板,不断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并向下延伸和覆盖——建立并完善“大综合+强专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级+镇村两级一体化的“扁平化”就医新格局;加强三个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现功能向防治康养护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转变;制定《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医共体建设实施意见》,依托8个市级专病专科联盟,推动专业技术人才联动和分级诊疗落实。

仅2022年,全市105个“全—专联合门诊”接诊就达4.5万人次,20家康复联合病房收治上级医院下转康复期病人1200余人次。

不仅如此,镇江还“对准”不同年龄段人口的不同健康诉求,不断探索实践:

为更好迎接新生命的到来,镇江建成省、市、县三级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1家,推进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基层全覆盖;

为更好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更高的健康需求,镇江627支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深入千家万户,为居民提供契约式连续健康服务,全市常住人口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达38.82%、76.06%;

为更好支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镇江持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为更好适应“数字城市”的发展趋势,镇江大力建设互联网医院,实现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全覆盖,预约诊疗、线上读片、自助查询、居家健康监测等越来越多的智慧医疗服务新项目,让群众少跑腿、服务同质化。

健康城市共建体系的基本建成,在“人”的相关统计数据中是有印证的:2022年,镇江人均期望寿命首次突破80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9%。

“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就对健康城市的打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治未病’的‘基础’打得更牢固,把‘治已病’的‘技能’练得更精湛,让‘上医’理念成为指引‘健康镇江’建设的内核和驱动力。”武鸣说。

得益于精善的健康治理,生活在这座山水花园名城的居民,对未来的健康幸福生活有着更美好的期待。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