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204/2023-00576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生成日期: 2023-07-12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提案建议
体裁分类: 公开形式: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7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2 09:27:21 浏览次数:

夏加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化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的提案”收悉,结合省医疗保障局、省民政厅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是加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近年来,我省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蹄疾而步稳地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21年10月,印发《江苏省实行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的意见》,完善并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和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管理,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全省所有基层卫生机构均与医联体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已基本形成。通过医联体建设,积极打造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在农村,继续做实县域医共体,完成全省76个涉农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工作。2022年,全省医联体总数达785个,69个县(市、涉农区)组建县域医共体148个。2022年全省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比例74.9%,较2017年增长了20.6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93.9%,较2017年增长了7.6个百分点;由二、三级医院下转患者较2017年增长91.7%,由基层上转患者较2017年降低28.6%。

二是加速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着力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先后出台《江苏省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江苏省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细则》,量化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评估分值,每年组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推进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我省县级医院推荐标准、基本标准达标率连续5年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22年末,全省有县(市、涉农区)医院71家,其中三级医院54家,二级医院17家。苏南、苏中、苏北分别为26家、16家、29家,占县级医院的比例分别为36.62%、22.54%和40.84%。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分级诊疗,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对于医疗机构中符合养老机构标准的及时进行备案,并按规定发放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满足入住机构老年人多样化养老医疗服务需求。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2年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医保、签约服务收费、价格、绩效等政策保障。聚焦老年人、慢性病人等十大类重点人群,聚焦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康管,以全科+专科+其他人员方式组成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签约提供连续性服务。广泛吸纳二三级医院专家、退休医生等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以医联体、医共体网格化布局为基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壮大家庭医生力量。全省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46万个,家庭医生6.38万人,其中全科医生2.56万人、专科医生1.25万人,吸纳二级以上医院和社会办机构医生0.93万人,42.7%的基层机构开设上级医院的专家工作室。2022年,全省一般人群签约率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为41.3%和76.5%,较2017年的36.7%和67.7%分别提升4.6%、8.8%。

三是加速医疗信息化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医疗服务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全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2016年10月,南京、常州两地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开展第一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2019年4月,我省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市、区)建设省份。不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互联网医疗建设发展,加速推进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建设,着力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区域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数量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全省累计建成互联网医院151家,备案互联网诊疗科室8388个。实现全省医疗机构影像检查数据共享互认,截至今年6月,共有1662家公立医疗机构接入省影像平台,占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的84%,实现报告存储3962万份。依托二三级医院建设远程诊断中心,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所有县和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97%,基本做到全面覆盖。

四是加速优化医保结算政策。医保支付制度作为引导资源配置、调控供需行为的重要制度安排,对分级诊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加强医保基金总额控制,省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完善总额控制。不断提高DRG/DIP实际付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优化基础病种设置,引导三级医院专注于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激励一、二级医院有动力收治患者。另一方面,在医保待遇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在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上,各统筹地区均按照不同的医疗机构级别设置报销比例。在住院医疗费用待遇上,按照医疗机构级别设置不同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通过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等,引导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就医下沉到基层,建立小病、康复到社区,大病到大医院的机制,积极支持分级诊疗。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积极采纳您提出的宝贵意见,采取多项措施,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化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省、市级医联体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有序推进医联体建设,全面实现医联体网格化管理。重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发挥医联体章程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的保障和约束作用。持续提升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县区级医院人才队伍、医疗技术、重点专科等方面建设。完善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规范和机制,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诊疗、住院,努力提供转诊入院时的志愿引导服务、先诊疗后结算的便捷服务。结合医联体建设,大力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提高优质资源可及性。推进各地建设区域检验、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医疗资源。

二是进一步夯实基层服务网底。优化基层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社区医院和甲级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支持增配CT、磁共振等设备。深化基层用人制度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引导鼓励二三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特色科室、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以及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积极拓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范围,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接得住”。

三是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步伐。大力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医疗机构逐步实现检查检验资料数字化、标准化,指导医疗机构加强院内数据集成和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检查检验报告、住院病案等主要病历资料的线上查询调阅、下载打印等,促进医疗服务便捷化、智能化。

四是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将养老机构内设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各地医联体建设范围,为老年人群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鼓励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医疗机构转型为具备康复、护理等接续性功能的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技术优势,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等服务。

五是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加强医改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增强医保、医疗、医药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形成改革合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效能。持续加大财政保障,按照我省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院等投入补助政策。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持续加大对公立医院债务化解、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力度,优化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建立重大创新医疗技术新增立项绿色通道,促进新技术新项目尽快进入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覆盖面,按板块轮动调价,力争3-5年对主要项目价格全面调整一轮,理顺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25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