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204/2023-00561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 生成日期: 2023-07-11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提案建议
体裁分类: 公开形式: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86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1 16:22:31 浏览次数:

赵俊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保健康、防重症、促康复”全力做好新形势下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工作》的提案收悉,结合省委宣传部、省医疗保障局、省药品监管局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工作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快速扩容医疗救治资源

(一)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制定推进发热门诊建设工作文件和基层发热诊室建设指引,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日报告、日调度和通报制度,推动全省751家二级以上医院和158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各地还在发热门诊(诊室)全覆盖的基础上,利用体育馆、展览馆、核酸小屋等场所改造成临时发热诊疗站,缓解就诊压力。

(二)加强床位资源扩容。印发《关于印发做好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江苏省依托县域共同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导各地梳理医疗资源现状,坚持定期调度并印发通报,督促各地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医疗资源准备,迅速完成重症床位、救治设备和医务人员储备,满足病例救治需要。

(三)全方位保障医疗物资需求。一是提前储备物资。2022年11月22日,组织制定新冠对症治疗药物、常用急(抢)救药物、常见慢性病治疗药物等3个推荐清单,指导全省医疗机构加强储备,防范短缺风险。12月31日,制定新冠病毒感染急抢救药品储备清单(17种),省级快速储备118.26万支,保障重症患者救治。二是及时摸排需求。开发信息系统,建立日报告制度,每日汇总分析全省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等7类14种重要医疗物资使用、库存等情况,及时掌握需求变化,针对性做好保障。三是精准调度供应。以市为单位,按需调度呼吸机、监护仪等急抢救设备,保障患者救治需要。协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工信厅等部门建立省内重点企业驻企服务机制,强化需求、生产、配送等工作调度。2022年12月以来,累计调拨退烧止咳类药物129.9万盒(瓶),N95口罩23.6万只,抗原检测试剂盒10万人份,配送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57.25万盒,其中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6.75万盒、阿兹夫定片50.50万盒。

(四)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储备。针对不同阶段新冠患者救治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全省重症、血透、儿科、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中医康复等系列专项培训。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及课程考核等各环节,每日跟踪监测、通报各市各项培训工作进度,推动培训工作落实落地,提升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评估与识别、应急处置、重症规范救治、儿科救治技术、血透和中医康复等方面救治水平,不断充实全省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人才队伍。累计培训54.6万人次,其中培训储备重症医生42519人、护士80948人,血透医务人员15779人,儿科医务人员14740人,新冠病毒感染救治规范化培训386373人,其中医师155579人,护士230794人,不断提升新冠病毒感染的救治能力。

二、强化重症病例救治

(一)加强急救和急诊服务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院前急救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2023年春节假期院前急救工作的通知》,成立院前急救工作专班,将摸排造册的重点人群信息与院前急救信息系统互通共享,保证第一时间优先响应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呼叫后派车转运。各地统筹协调利用各方资源,及时调整转运策略,当出现驾驶员和转运车辆缺口时,与交通部门、公交系统及第三方非急救转运企业达成协议及时增补,确保驾驶员和转运车辆满足转运需求;培训急救中心后勤和行政人员作为调度员后备队;医务人员由市卫健委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优先调派有院前急救的经验人员作为第一梯队,确保及时增援,尽力保证各院前急救站点应开尽开、正常运转,满足群众急危重症及时送医需求。广泛宣传非紧急不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热线。衔接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以120车辆到达1小时等候时间为警戒线,对医疗机构进行分层调度,每日监测医疗机构压车超过1小时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统筹发热门诊、急诊资源,最大程度释放急诊抢救间,确保急诊抢救室24小时清零。畅通急诊与住院收治通道,打破专科病区分设限制,对在院患者实行相关专科病区合并,最大程度腾出床位,确保重症患者及时收治入院。

(二)分区划片组建专家组巡会诊网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重症救治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调整充实省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的通知》,集中我省呼吸、重症、中医、感染、急诊、院感、儿科、影像、妇产等20个专业共400名专家,组建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建立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巡诊会诊工作机制,省级专家分5个片区对本片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现场巡诊,每周不少于1轮;市级专家对县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现场巡诊,每周不少于2轮次,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诊疗作用,确保重症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高水平救治。

(三)全力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及质控指标,坚持每日调度,推动各市实行市域“医疗救治总医院”管理模式,对各类医疗力量实行统一调度、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提高重症救治规范化、同质化水平。从应急组织管理、门急诊管理、病区管理、救治同质化管理、保障管理等5方面压实管理要求,从诊断等6个方面制定诊断与治疗方案,从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入手提出6项质控指标,做到“三统一、两规范”(统一收治标准、统一治疗标准、统一出院标准,规范诊断、规范用药),切实推进各地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在医疗机构推行建立多学科新冠重症救治快速反应小组,以重症救治专家为核心,建立每日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筛查巡诊双向反馈机制,及时识别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严格落实重症患者日评估、疑难病例讨论会诊、专家组定期巡诊、整体护理、死亡病例讨论五项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救治水平。实行重症病例“一人一策”精准治疗,确保先进管用的仪器设备、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优先用于救治重症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全面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一)持续开展就医情况监测研判。印发《关于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优化医疗机构诊疗流程和防控措施的通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维护正常诊疗秩序。出台监测方案,每日开展全省发热门诊、院前急救、门急诊、住院、重症病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等情况监测,根据监测情况提出工作建议。与省疾控中心及南医大开展疫情预测模型分析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动态掌握全省各地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预测我省疫情流行峰值和疫情流行趋势,科学研判疫情规模、强度和流行时间,分析医疗资源可能面临的压力,指导各地及时做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每日监测各地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对床位使用率(重症床位超过80%、总床位超过90%)、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使用率较高的地区,每日进行通报,指导做好医疗资源扩容和调度、畅通就医流程和重症病例救治等工作。

(二)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印发《江苏省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江苏省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医联体(医共体)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以及新冠肺炎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标准、医联体组成情况表、医联体转诊联络图等,指导各地制定构建合理的新冠感染患者分级分类诊疗秩序。明确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就诊转诊原则,各地加强家庭医生的培训,熟练掌握分级分类就诊转诊规范、新冠肺炎危急重症诊断标准与处置原则。在接诊轻症患者需要转诊时,引导其自驾前往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在接诊危急重症或接到重点对象求助时,就近就急处置,并及时登记上报异常情况。全省13个设区市均制定本市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覆盖全省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冠肺炎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明确城市三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68家县医院关系,确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转诊联络表,明确专人负责患者分级诊疗服务,建立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工作流程。

(三)发挥中西医协同救治优势。持续推进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一体化推进“防、治、康”,打出中西医结合“组合拳”。进一步落实“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发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等中医科作用,推行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机制,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救治,对定点收治医院实行“中医药进驻”,定点收治医院均进驻1名以上高年资中医医师。同时发挥江苏地域中医流派特色,出台中医预防方37个、治疗方55个、康复方21个,协定方在2749家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服务患者达236万人次,发放925万剂次。联合省药监局、医保局遴选19个中药制剂应急调剂使用,紧急备案防感颗粒和清宣解毒颗粒等2个中药制剂。全省各地中医馆均开设了新冠防治和康养门诊,基层中医馆成为满足老百姓就近就便“瘥后防复”中医康复的首选。

四、关心关爱医务人员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是做好医疗救治、控制疫情蔓延的主力军。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保障工作条件、维护身心健康、落实待遇职称政策、加强人文关怀、创造安全的执业环境、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六个方面对我省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切实保障医务人员权益,使他们持续健康投入防控救治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2022年底疫情防控最困难时期,为最大限度保护医务人员健康,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投入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积极性,省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办公室再次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从保障工作生活条件、做好人员调度安排、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尊医重卫社会氛围五个方面出台16条关心关爱举措。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各项政策,及时落实激励保障政策,推动各地向参与这一波疫情防控处置救治工作的55万余名医务人员发放一次性慰问金,会同省人社、财政部门核增省属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指导各地开展临时性工作补助计发、及时性表彰奖励、提高医务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等工作。切实加强后勤服务和人文关怀。指导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当好医务人员“勤务兵”,为医务人员提供健康营养的热饭热菜和临时休息场所,发放“防疫健康包”。指导各地开设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疏解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压力。部分地区针对医务人员子女寒假“无人陪伴”问题,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广泛组织走访慰问活动,向参与疫情防控的干部职工发放慰问信,组织走访慰问节日期间值班人员和困难家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达每一位医务人员。

五、加强健康科普宣传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依托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等卫生主题日,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健康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制作健康素养读本和健康科普宣传材料,通过各级各类平台发布传播,助力新冠疫情防控。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编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技术指南,举办技术培训班。建设完善省级健康科普资源库,组建省、市、县三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组织健康巡讲。举办全省健康促进(爱国卫生)技能竞赛和各类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不断加强专业能力人员建设。

(二)加强宣传引导。会同宣传、网信等部门健全涉疫情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协调机制,指导有关地方和部门单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解读,组织媒体及时推出专题报道和评论言论,就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及时邀请权威专家出面发声,澄清谬误、引导舆论。协调网信等部门加强涉疫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协同处置虚假信息和各类谣言。

下一步,我委将认真研究采纳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好“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加强新冠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持续开展病例报告和发热门诊(诊室)、哨点医院、病毒变异等各项监测,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及早发现响应疫情发生风险。强化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以快制快,将疫情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二是持续抓好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方案,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发挥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采取结对帮扶措施,强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持续提升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三是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重点关注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指导加强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降低疫情引入和传播风险。四是加强医疗救治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病例、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加强院前院内的衔接,畅通救治转诊绿色通道,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做好医疗机构床位、ICU、人员、物资等储备,一旦出现规模性疫情,确保及时启动应对。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分类分级管理,定期开展健康监测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五是持续做好宣传引导。持续开展科普宣传,以各类卫生健康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提醒公众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感谢你们对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19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