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泽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农村设立心理辅导工作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观念意识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农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反映农村没有心理辅导机构及其相关活动的现状,建议在农村设立“心理辅导工作室”,帮助农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您的提案既务实,也符合国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要求,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
在2016年底,国家22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要求。2018年,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将我省苏州市确定为全国试点地区之一,开展了为期3年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试点地区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省卫健委和省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积极推广苏州市试点工作经验,2019年将南京市溧水区、无锡市梁溪区、徐州市铜山区与邳州市、常熟市、南通市通州区、东台市等7个县(市、区)列为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2020年,又新增常州市金坛区、灌云县、淮安市淮安区、仪征市、丹阳市、兴化市、宿迁市宿豫区等7个县(市、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省14个省级试点县(市、区),覆盖了全省13个设区市,各试点地区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人才信息库,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推进心理健康宣教及服务。截至2021年底,试点地区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98.67%的乡镇(或街道)建成了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83.56%的村(社区)建立心理辅导室或社会心理服务场所,96.37%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100%的高等院校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98.91%的中小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59.79%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00%精神专科医院开设心理门诊,54.19%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所有试点县(市、区)都建立了试点工作心理健康人才信息库,入库人员9310人,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设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科普宣传,举办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461场次。
2022年,我们进一步扩大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在无锡、泰州2市扩大至全市域范围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同时,将南京市鼓楼区等12个县(市、区)新增为试点地区,推进专业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在全省推动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综合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推进全社会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您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和针对性,今年无锡市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扩大到全市域范围,届时将会覆盖到您所在地区。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吸纳您的有益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工作指导,推动当地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试点任务要求,培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建立人才信息库,搭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期待着在您的支持下,西望村也能建立起心理辅导工作室,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为农民“解忧释疑”,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