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1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5集纪录片《雪莲花开——对口援疆纪实》,寻找援疆路上的执着与感动,发掘与新疆人民共建美好生活的故事。在7月16日播出的第二集中,讲述了江苏省第三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救治一位柯尔克孜族少女的故事。
海拔3600米的苏巴什村内,西尔阿力·阿不都如苏一家正在为忧伤的情绪所笼罩。刚刚,远在200公里外县城读初中的14岁女儿,又一次晕厥在校园里。这是她两个月以来的第四次晕厥。听说村里来了由江苏援疆医生组成的医疗大巴扎义诊队伍,西尔阿力带上女儿的病历,到义诊现场求助。
苏巴什村村民用柯尔克孜族最隆重的仪式,迎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克州人民医院前来义诊的白衣天使。2016年4月,江苏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启动实施,像这样的医疗大巴扎,已多次深入边远乡村、边远牧区,有效缓解了边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西尔阿力来到义诊桌前,向江苏省第三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员、苏大附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一欢讲述女儿的病情。陈一欢怀疑是先天性心脏病,建议最好去克州人民医院检查一下:“到医院的时候,拿着这个单子,找我们医院的医务部,他们就会给你安排。”
望着西尔阿力离去的背影,陈一欢有些不放心。他向江苏省第三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新疆克州人民医院院长宋宁宏请示,大家决定更改原定返回路线,绕道阿克陶,去查看西尔阿力的女儿吾尔扎帕尔的病情。
在医疗队的帮助下,吾尔扎帕尔很快入院。借助5G远程医疗技术,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为她做了深入检查,确诊为频发室性早搏导致心律失常,需做心脏射频消融术。在南疆地区,这项技术仍是需要攻克的难关。病情不等人!一场从东到西,横跨国土5000公里的医疗救援立即展开。
历经两次转机,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红武略显疲惫。他专程从南京赶来,为吾尔扎帕尔实施手术。伴随着阵痛,病灶通过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得到有效根治。
两天后,宋宁宏到病房看望吾尔扎帕尔:“感觉怎么样,小朋友?挺好的吧?昨天专家说手术很成功。好了以后,就可以上学,以后也不会出现这种症状了。”
吾尔扎帕尔让父亲买来苹果和巧克力感谢医护人员。她将精心挑选的苹果送给了陈一欢,八块巧克力则是送给其他帮助过她的医护人员。羞涩的表达中,充满吾尔扎帕尔一家真挚的情谊。小姑娘说,长大了她想当一名舞蹈演员。雪山下,阳光中,翩翩起舞的吾尔扎帕尔绽放笑容,正如一朵美丽的雪莲花。
新闻多一点
2020年3月29日,江苏省第三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抵达新疆克州,支援克州人民医院。2021年7月14日夜,医疗队第一期19名队员,圆满完成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返回江苏。在过去的400多个日夜中,江苏医疗专家们上雪山、下草原,为民义诊,身影遍布帕米尔高原。
2020年5月,医疗队启动了“心明眼亮”工程,即救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润心计划”和救治白内障患者的“复明计划”。截至目前,“心明眼亮”工程开展了19期,免费救治600多名心脏病、白内障患者。此外,通过江苏援疆医疗专家的帮助,克州人民医院在2020年正式获批挂牌国家级胸痛中心,并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医疗队在克州当地开展了18期 “医疗大巴扎”义诊活动。队员们定期在周末组织医护人员前往边远山区,为患者送医送药,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援疆期间,江苏医疗队还大力帮助当地发展智慧医疗,并积极推动克州医疗机构“健共体”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克州人民医院正逐步将远程医疗方式覆盖至克州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实现“9+1+4+N”的医疗共享模式。借助5G技术,江苏专家开展“挂号在克州、看病在江苏”54期,“挂号在克州、B超在江苏”64期,开展5G远程眼科手术12例,并实现了手术转播、远程探视及远程查房等诊疗服务。目前,克州人民医院已获批自治区首批互联网医院。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