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表明党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餐饮浪费平时并不鲜见,于普通百姓而言体现生活习惯和个人品性,就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来说则体现思想觉悟和作风操守,加之它在现实中又常常与违规吃喝这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相伴相生,更会无形中影响党风政风、败坏社会风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因此,对“舌尖上的浪费”必须常抓不懈,对“舌尖上的腐败”必须露头就打。
公务接待日渐规范 真正“光盘”还有差距
“舌尖上的腐败”“酒桌上的应酬”……曾几何时,公款吃喝乱象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纠正“四风”上持续用力,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相继出台,为公务接待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各省区市陆续出台地方版公务接待规定,明确公务接待标准。通过创新举措、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明目张胆的公款吃喝再不敢嘚瑟到群众眼皮底下,“上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情况得到有力遏制,公款胡吃海喝之风大为收敛。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公务接待仍不规范、“泡沫”很大,“点一桌剩半桌”“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时有发生,挥霍浪费令人心痛、铺张奢靡令人愤恨。有的地方接待标准玩猫腻,搞豪华升级版,玩“大盘套小盘”数字游戏,给菜量提质加码等等,表面上看似没有超标,在范畴之内,实际上却远远突破走了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规定很明确,却总有人自以为是地出于所谓迎合上级和贵宾要求,编造种种理由搞变通加砝码。
有的接待方为尽地主之谊,担心用餐者吃不好、不够吃,本着宁多勿少、宁剩勿缺的原则点餐上菜,用餐者再三劝阻也被当作“客气”对待,致使菜量无法控制、浪费难以避免。另外,公务接待用的是公款,出现剩菜剩饭大家也都不好意思打包,这使得做到真正“光盘”还有不小的距离。
比起公务接待中的餐饮浪费,违规吃喝造成的浪费更为严重,产生的影响更加恶劣,问题有目共睹、危害不可低估。近年来,全党上下把治理违规吃喝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风向标,持续发力、重拳整治,明目张胆吃吃喝喝者明显减少。然而,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管不住自己的嘴,费尽心思为公款吃喝穿上隐身衣,“舌尖上的腐败”花样翻新,隐形变异现象不断发生。
巧妙包装变相吃。名目繁多的各类经费报销,往往暗藏着公款吃喝的影子。有的打着多次接待的旗号,多开公函报,将大额超标接待拆分成多次接待。有的打着公务的旗号,虚列公函报。有的打着专项工作的旗号,另立名目报。有的打着食堂正常开支的旗号,暗度陈仓报。
单位财务报销管理严格规范起来,也拦不住一些人吃喝的嘴,本级吃起来不容易就去吃下级。有的假公济私,以公务名义向下属单位转嫁、摊派违规吃喝费用。有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既拿出差伙食补助,又到下属单位白吃白喝。更有胆大者,利用自身职权要求下属单位或者管理服务对象支付私人餐费。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在公开场所违规吃喝的力度越来越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本越来越高,一些人就在吃喝地点上动起了歪脑筋,由明面转入地下,掩人耳目私下吃。有的在单位食堂、培训中心或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公款大吃大喝,这些场所不仅私密性较好,而且饭菜涵盖山珍海味,还提供高档酒水。有的不在市内到市外,将就餐地点转移到偏远的餐馆、农家乐,或者躲进高档小区、写字楼吃“一桌餐”,逃避监督,以策安全。
不吃公款吃老板。这是违规吃喝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问题6512起。有的是老板主动来埋单,自己心安理得接受。有的是明目张胆,向管理服务对象伸手“要饭吃”。有的是躲进饭店来一餐,老板付账不出面。有的是借公务考察之机,行胡吃海喝之实,由老板随行“保驾护航”。
一些“胆大心细”的党员干部无论是公款吃喝还是接受私人宴请,吃的是豪华大餐,却故作姿态、自欺欺人,通过象征性地交少量餐费来掩盖自己违规违纪的事实,为后续规避风险打好埋伏。比如,明明是吃了人均上千元的豪华大餐,却只交一百元,自称AA制不算接受别人的宴请,组织问起来也可理直气壮应对过关。还有的更是“棋高一着”,到熟人朋友开的所谓饭店或会所大吃一顿,结账时却享受一折、二折的“特别优惠”,远远低于成本,美其名曰“职工食堂掏个成本价就行”,既变相接受了对方宴请,还对外显示是自己掏钱,有里有面、一举两得。另外,有的公务出差明明吃的是价值50元的工作餐,却在接待方的安排下只象征性地交个10元钱了事。
在上面林林总总的各种饭局中,这些“吃心”不改的党员干部,抱着“不花自己钱不心疼”“别人埋单不吃白不吃”的心理,有高档的不点普通的,能点多少就可劲点多少,吃好喝好无所顾忌、铺张浪费毫不在意、“盛宴”“剩宴”比比皆是,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厘清拧紧密网严打 狠刹“讲排场”“吃喝风”
当前,全党全社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纷纷拿出有力举措,向餐饮浪费行为说不。违规吃喝也是多年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纠治“四风”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解吃喝歪风、刹住铺张浪费,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抓住关键点、施力梗节处、打好组合拳,切实堵住违规吃喝的“暗门”,彻底挤出奢靡浪费的“泡沫”。
在公务接待中倡导践行节约用餐,解决控标难的问题。党政领导和机关公务接待要走在“光盘行动”前列,带头守规矩、先行作表率,做好过紧日子准备,厉行节约、反对铺张,引领全社会形成以“光盘”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良好风气。 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域特点,合理搭配菜品,多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本地大众特色菜,餐前适量点餐,餐后主动打包,切实减少剩餐浪费。
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解决发现难的问题。加大监督力度,通过明察暗访、突击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对违规吃喝问题紧盯不放、动辄则咎,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严从重,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对违规吃喝者给予强有力的震慑。
用制度“缝上”违规公款吃喝的嘴,解决管理难的问题。抓好细化,认真检视公款报销制度方面存在的模糊地带、监管盲区、执行漏洞等问题,推动出台操作性更强的制度,管好源头,规范财务报销流程,加大财务审计力度,构建“三公”经费监管体系,拧紧花钱的阀门,使公务开支透明化制度化,让超标接待无处报账,“猫腻走账”无缝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