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193期)
发布日期:2020-08-05 10:20:12 浏览次数: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193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8月4日


目    录

● 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调研泰州中医药工作

● 淮安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调研医用耗材治理工作

● 盐城市副市长费坚调研市妇幼保健院改革发展工作

● 徐州全面实施市属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

● 常州试点探索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连云港开展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检查“主题月”活动

● 无锡调研督导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情况

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调研泰州中医药工作

日前,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赴泰州市调研中医药工作。

谭颖先后来到泰州市中医院、泰州医药高新区寺巷人民医院、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等地,详细了解中医药特色发挥、人才队伍建设、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药生产研发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情况。

在泰州市中医院,谭颖主任实地考察中医经典科、康复科、传统疗法中心和中医药文化园建设等情况,在寺巷人民医院察看中医馆和康复科门诊等科室,详细了解中医药工作开展、中医药服务价格改革等情况,仔细询问中医诊疗技术应用、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困难以及下一步打算和建议。调研过程中,谭颖主任与门诊患者亲切交流,重点了解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意见建议和满意度情况。

谭颖对泰州市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她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要在强化中医院管理和突出中医药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好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她指出,中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基础,要继续加强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管控,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研发创新能力,开发更多更优的中药新品类,服务临床、造福百姓。她希望泰州市要抢抓机遇,做强本土特色中医药产业,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参加调研,泰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淮安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日前,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市长陈之常分别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工作。

在市委常委会上,蔡丽新指出,要突出预防为主,加强资源配置,尽快完成发热门诊标准化改造建设和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等重点工作;完善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基础设施和设备装备,配强配齐专业人员、储备应急物资;着眼长远,健全加强公共卫生保障的政策措施。她强调,要狠抓常态防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标对表、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按规定时间节点压茬推进,确保上级部署要求落实见效。要健全机制保障,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贯通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注重力量整合、体制机制优化,让各项工作相得益彰、有机衔接。

在市政府常务会上,陈之常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迅速组织实施,着力补齐短板,加强实战应用,探索形成与淮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调研医用耗材治理工作

日前,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到市医药集中采购保障中心调研医用耗材治理情况。他指出,南京市医用耗材阳光监管平台在疫情防治物资紧缺的关键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医用耗材“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结算、支付”全流程监管,是净化市场环境和医疗服务执业环境,推动形成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治理格局的有力支撑。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秀亮、市医保局局长刁仁昌参加调研。

胡万进强调,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要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医用耗材治理改革,拓展平台监管广度和深度,加快平台医院使用终端建设,将更多医院、企业纳入平台管理,构建医用耗材全链条阳光监管格局。二是保持战略定力,稳妥推进改革。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稳步推进带量采购、集中采购和集中结算,让医用耗材线下采购接受线上阳光监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促使企业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耗材产品。三是促进综合治理,深化改革效果。要积极推进按病种结算改革,扩大病种覆盖面;规范医生诊疗行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降价成效要使群众真正得益,基金支出得到合理控制。四是加强沟通协作,增强发展后劲。要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形成思想共识。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指导,加强与兄弟部门、医疗机构沟通协作,切实发挥“三医”联动促进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增强发展后劲,为高质量推进医用耗材治理营造良好工作生态。

盐城市副市长费坚调研市妇幼保健院改革发展工作

日前,盐城市副市长费坚实地调研市妇保院搬迁后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胜,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徐杰陪同调研。

费坚首先到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视察指导,详细了解该院现阶段开展的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并来到新生儿科、生殖中心、特需产房及待建的母婴保健中心。随后,费坚主持调研座谈会,听取医院改革发展和品牌建设情况,以及医院的基本情况、运营态势和下一步推进举措。

费坚对市妇保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搬迁后医院运营工作给予肯定。他强调,市妇保院全院上下要紧扣国家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将妇幼品牌做大做强;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引进“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转换思路,有计划引进基础研究人员,建立科研平台,服务医院医教研工作。

徐州全面实施市属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

日前,徐州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出台《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由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卫生健康、编办、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考核领导小组,对市属、在徐省部属(含国有企业举办)公立医院,突出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综合业务能力、内涵建设和社会效益考核。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分值满分150分,分综合类、专科类公立医院综合评定等次,其中大于或等于135分且排名前三位的为优秀等次,大于等于120分为良好等次,大于等于90分为合格等次,小于90分为不合格等次。考核优秀的单位,财政补助资金按测算应拨数的110%拨付,医保费用按医疗保险部门的结算办法予以正常结算,下年度医保预留考核保证金下调至4%;医院主要负责人绩效工资年薪水平按单位绩效工资年人均水平的300%兑现。考核良好的单位,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应拨数的100%拨付,医保费用按医疗保险部门的结算办法予以正常结算,下年度医保预留考核保证金下调至6%;医院主要负责人绩效工资年薪水平按单位绩效工资年人均水平的280%兑现。考核合格的单位,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应拨数的90%拨付,医保费用按医疗保险部门的结算办法予以正常结算,下年度医保预留考核保证金比例维持8%;医院主要负责人绩效工资年薪水平按单位绩效工资年人均水平的250%兑现。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应拨数的80%拨付,医保费用按医疗保险部门结算办法规定应结算额的95%予以结算,下年度医保预留考核保证金上调至12%;医院主要负责人绩效工资年薪水平按单位绩效工资年人均水平的150%兑现。

《办法》明确,对于年度新创建成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单位)、省级区域性诊疗中心、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的,对医院主要负责人分别一次性奖励8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5千元。以上成果如当年度被降级(取消称号),按照50%(全额)的比例从医院主要负责人年度绩效工资年薪中扣除;对于经复评重新确认的,按同等比例予以返回。对综合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对医院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取消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年度评先资格;连续两年不合格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建议组织处理。

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徐州市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管理的通知》明确 ,依据“两个允许”的要求,参照近三年全市公立医院实际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和发展需要,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当年度各市属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总量,实行宜增则增、宜减则减。对上年度综合绩效考核为优秀、良好等次的公立医院,其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可分别按当地基准线6—10%、3—6%的幅度提高,对考核合格等次的公立医院原则上不予提高,对考核不合格等次的公立医院,按当地基准线5%的幅度核减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合理确定医、护、技、药、管等不同岗位人员绩效工资总量占比,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妥善处理好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根据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主要负责人绩效工资年薪水平,且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范围。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绩效工资年薪水平原则上控制在单位绩效工资年人均水平的150-300%之间;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绩效工资水平按照不高于主要负责人年薪80%的比例兑现。

常州试点探索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常州市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率先完成医保对接,开启“网购式”居家就医新模式。截至7月底,市二院互联网医院已经在线接诊8187人次,在线复诊2983人次,视频咨询5205人次,开出处方917张,医保支付808人次。

一、“云诊疗”,42个科室提供在线服务。市二院各科首席专家和临床科主任均开通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省内率先开设线上发热咨询门诊,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咨询服务。目前,已开放42个科室在线服务,包含7个视频咨询门诊和35个在线复诊门诊,全院991名医生注册互联网资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实现增强CT,心超、血管彩超、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肺功能、脑电图、肌电图、磁共振、ECT等项目互联网医院预约,增加就医流畅度和满意度。

二、“一线通”,医保支付贯穿全流程。市二院自主研发互联网医院二代系统,顺利完成医保对接,互联网配药享受线下医院慢病、特种病医保支付比例。新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逐渐成型,在线完成病史采集、医生接诊、线上处方、药师审方、处方流转、配送到家,兼顾智能用药、复查提醒、智能随访等功能,全流程实现慢病管理。

三、“云药房”,近700种“零差价药”配送到家。医生在线开出处方药后,经专业药学人员审核、调配,患者可自选线下取药或快递送货。待患者收到药品后,药师电话核对药品数量、提醒用药注意事项,为其答疑解惑。目前,“云药房”有近700种药品可配送到家,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冠心病等常用的口服药,以及呼吸、皮肤疾病常用外用药等,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均执行“零差价”政策。

连云港开展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检查“主题月”活动

日前,连云港市召开医疗保障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新闻发布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检查“主题月”活动,每一个月突出一个信用主体作为监管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基金监管工作。

一、完善信用主体评价制度体系。根据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的进度要求,按照“1+N”制度建设思路,年内市医保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陆续制定定点零售药店、药师等其他信用主体的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江苏省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制定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行为信用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机构、生产经营企业集中采购行为;结合国家飞检向医保经办机构延伸,制定医保经办机构和医保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初步形成具有辖区特点的医保信用制度体系。

二、有机融合信用、协议、行政监管等手段。针对不同信用主体开展专项检查“主题月”活动,一个月突出一个信用主体作为监管重点,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对涉及记分的信用主体坚持“零容忍”,开展信用评价,落实惩戒措施,彰显信用管理的影响力。

三、提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开发行政执法检查、医保稽核和信用承诺模块,纳入医保信用信息系统,并在各县区部署。加强信用体系相配套的医师签到、就医限制、满意度评价等信息化手段应用,全面落实相关惩戒措施。

四、发挥联合奖惩作用。强化发展改革、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和单位联系,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落实联合奖惩措施。纳入“信用连云港”建设体系,做好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无锡调研督导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情况

近日,无锡市卫生健康委领导带队分别到市妇幼保健院、市五院(市传染病医院)、江大附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实地调研督导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工作进展情况。

调研督导组听取各有关医院关于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备案制人员同工同酬管理、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管理、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情况以及疫情期间医院运行管理等情况报告。调研督导组对各家医院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工作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要求:一是公立医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战场,要坚定不移全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向老百姓提供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二是发挥三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老百姓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市级专家的优质服务。三是贯彻以维护患者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理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考评,强化医疗全流程质量控制,避免过度医疗,以优质高效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