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应新需求、进一步推动养老事业再上一层楼”的建议收悉,现结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广播电视局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关心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单体现在物质上,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为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我省卫生健康、老龄、教育、文化旅游、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
一、加强老年精神关爱政策支持。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关爱,实施精神关爱行动,发展老年教育,丰富文化体育生活,加强心理疏导,扩大社会参与;2012年,省政府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重点老年人精神关爱,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丰富老年精神关爱方式,营造代际融洽的良好社会环境;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都在重点工程里纳入了老年人精神关爱工程,提出在文化教育、舆论宣传、心理咨询、疾病康复、志愿者服务和精神产品提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创新老年精神关爱的运行模式;2020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江苏省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强调强化老年人精神关爱,实施老年精神关爱项目,推进基层单位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设施网络。
二、加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载体建设。一是加快老年学校建设。全省推进以省、市、县、社区老年大学和学校为主体,电视、网络老年大学为支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目前全省有老年大学和学校8792所,其中省级部门举办的老年大学6所,市级老年大学21所,县级老年大学114所,乡镇、街道老年老年学校763所,居村(社区)老年学校(教学点)7459所,社会办老年教育机构437所,利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的老年机构19所,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47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26%。二是完善老年文体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体育设施建设,2019年末,全省建有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412个,县域内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和“一卡通”服务,建成规模较大的体育公园900个、健身步道11800公里,体育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文化体育资源。三是加强老年媒体建设。开通老年人专业视听服务平台,打造“孝乐工程”,推出老年观众最喜爱的健康、教育、文化、娱乐四大板块,精选超过10万条视频节目面向全国播发。开办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电视广播节目,《晚霞》《美丽夕阳》《金色年代》《幸福百老汇》等一批老年人专业栏目持续播出。发行《老年周报》《银潮》《祝您健康》等老年人专业报刊杂志,出版《老年人饮食宜忌全书》《中老年常见疾病防治》《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读本》《老年人学电脑》等一大批涉老精品读物。
三、加强老年精神文化活动开展。一是大力实施老年精神关爱项目。省级财政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支持老年精神关爱项目实施,为全省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免费的、优质的精神关爱资源。2016年以来,共投入3000万元扶持“老年春节联欢会”“老年诗词朗诵会”“老年大学合唱节”“老年书画摄影展” “老年教育进社区”“老年健步走”“老年太极推广”等86个项目,老年人参与度高,社会反响良好。其中,江苏省老年春节联欢会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成为全省的一项老年文化盛事,每年各地1000多支老年艺术团队、30000多名老人积极参与海选和汇演,为丰富和活跃全省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切实举办各类老年文体活动。积极举办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各类老年文体活动,比较大型的活动有: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每年历时8个月,开展各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参与老年人每年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紫金文化艺术节、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等以老年观众为主的戏曲活动,大多数剧目采取30-80元的低票价优惠提供给老年人。每年“敬老月”期间,全省各地密集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2019年“敬老月”,全省举办各类老年人文体活动2500多场,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四、引导老年人丰富自身精神生活。建立健全基层老年协会网络,加强老年协会设施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目前全省城乡社区老年协会覆盖率达97%,城乡社区老年协会数量近21000家,这些老年协会充分实现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面向老年人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鼓励老年人积极看待老年生活,积极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引导老年人培育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主动走出家门,自发开展文化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幸福老年人的理念。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落实工作举措,推进老年人精神文化资源更加丰富、更加可及。
在老年教育方面,一是广泛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培训。全省将逐步在社区教育机构加挂老年大学(学校)的牌子,并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工作重点加以推进。进一步整合社区各类教育学习资源,规范社区老年教育课程,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鼓励社区(村)老年学校(教学点)大力培育各类老年人学习社团,建立学习共同体,组织引导辖区内老年人自主按需学习,并让老年人参与到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栋、学习型家庭等创建工作中来。二是加快建设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以“江苏学习在线”网站为依托,建设江苏老年教育平台,推动实现江苏老年教育学习资源与江苏空中老年大学、各市、县(市、区)学习在线、教育部中国社区教育网(全国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等老年教育平台开放共享。开展省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建设项目,计划到2020年末,建成30000个左右学习课程单元,并逐步将建成的学习资源推送到“江苏学习在线”网站开放共享。每年从各市征集遴选若干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充实省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鼓励支持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增挂老年大学的牌子,充分利用白天闲置的教学场地,为老年人提供线下学习场所或老年教育体验基地,突破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四是积极构建多区域多领域老年教育联盟。积极探索长三角老年教育一体化,推进长三角老年教育联盟建设,实现长三角地区老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线上线下结合,医养教结合,推动高等学校、老年大学、养老产业、老年医疗、金融行业等老年教育相关机构,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纽带,以线下老年教育体验基地为支撑,形成老年教育链、学习资源链、老年产业链、医疗保健链等有机衔接。
在老年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一是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提升工程,2020年支持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高质量服务创新示范,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二是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向乡村、社区延伸,实现县域内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网络平台向社区延伸,丰富社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开展便捷高效的 “一站式”服务,为基层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和服务。四是研究制订扶持措施,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引导更多主体包括老年群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构建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招募有专长的老年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送、种、育”相结合的惠民服务。五是拓展适合老年人参加的乡村旅游,建立多元化旅游公共服务清单,不断扩大旅游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在老年精神文化活动方面,一是做实老年精神关爱项目,每年推出一批创新性强、老年人反映良好的文体艺术活动,做优江苏省老年春节联欢会等老品牌,推动各地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年精神关爱项目。二是丰富老年文艺作品,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老年题材的文艺作品,拍摄涉老题材的影视剧,出版更多老年读物。举办老年文化活动,结合“敬老月”“老年节”等,广泛举办广场舞、太极、门球、合唱、戏曲、书画摄影等老年人喜爱的文化活动。三是组织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实施“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文艺作品、省“五星工程奖”作品基层巡演和送戏进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实现2020年全省万场文化活动到基层,充分活跃基层老年人文化生活。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