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
发布日期:2015-06-13 16:13:28 浏览次数:

夏桂成教授深入分析女性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创立了中医女性生殖节律创新理论,丰富了学科的内涵,使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一、开创“经间期”学说,填补理论空白

女性月经周期具有规律的活动,在历代有经期、经后、经前期的划分阶段,唯独没有经间期一说。夏桂成教授在对经间期出血疾病诊治时,发现经间期阴阳的转化具有呈“重阴必阳”的特征,虽然短暂,但这一时间维系了周期各个阶段,使之连贯成整体。并深究其中动静、升降的运动形式,以及所产生气血变化,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复杂现象,确立了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公认。1986年该理论成果编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妇科学》中,以疾病“经间期出血”为表现形式,完善月经周期的全程,填补了中医妇科理论的空白。

二、确立中医药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深化调经“治本”大法

月经周期的规律活动是女性生殖周期的生理状态,病理情况以月经紊乱为基本特征。夏桂成教授创立“经间期学说”,完善月经周期的全程,随着对女性生理病理特点深入的剖析,相应的月经周期调节法(简称:调周法)问世,总结月经周期演变过程循环往复的规律,根据这一周期规律,阴阳转化,达到内环境的平衡,气血调畅,择时孕育。调周期节律方法的提出,更深层次地揭示了阴阳气血的活动在女性体内的有序性,为治疗妇科的“已病”、“未病”奠定基础,形成中医药调治月经病的特色。

三、创立“心-肾-子宫轴”学说

《黄帝内经》对女性生长发育的过程做了详尽的论述,认为月经的来源与女性的生殖调控机制是肾-天癸-冲任-胞宫作用结果,后人归纳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夏桂成教授创造性的提出“心-肾-子宫轴”的学说,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的调节之关键在于心肾水火之脏的既济的功能,并指出月经节律调整是以后天坎离八卦为动力,坎离既济,心肾交合,才有可能推动阴阳消长转化运动的发展,结合肝脾疏泄升降功能,司子宫藏泻,共同调节月经周期变化。

四、创立“七五三数律”理论,推导妇科“治未病”工程

1、“七五三”数律论,为了能够掌握人体规律活动及其月经周期规律活动内在的量化标准,夏桂成教授提出, 在月经周期阴长阶段,女性生殖机能的生长发育, 存在“七五三”数律论,他认为女性体阴而用阳,故规律的节律表现奇数律的演进。2、夏桂成教授按照女性生殖生理活动的规律,分析阴阳气血变化对女性产生的影响,提出经间排卵期是妇科治疗未病的最佳时期。把握这一关键阶段,从根本上制定妇科“治未病”的方法。

夏桂成教授“中医女性生殖理论创新及其应用”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是江苏省近20年来唯一的省级中医临床科技大奖。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了《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等中英文学术专著20余部,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医妇科学说。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的创始人,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多次海外讲学,在海外产生巨大影响。夏桂成教授先后获得2005年中国医师奖,2007年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9年全国中医妇科名师,2011年“江苏省第二届名医民选?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2012年全国“白求恩奖章”以及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医德标兵”等多项荣誉。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