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健康江苏的“硬核答卷”——强“医”靠 优服务 惠民生
发布日期:2025-03-07 12:16:50 浏览次数:

健康是民生之本。从夯实基层医疗基础,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从高水平医院建设加速推进,到完善政策体系……江苏以实干创新交出了一份健康民生的“硬核答卷”。近年来,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深入开展健康江苏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为民服务成效更加显著,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真抓实干,打造坚强“医”靠

2024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8亿、出院人次达1737万……这组数据反映了一年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的不懈努力与全方位提升。

在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的进程中,16家建设单位的医务人员奋发有为,积极投身疑难重症诊疗与医学创新。如今,江苏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的底气越来越足:江苏省人民医院发明的房颤个体化消融术,被国际同行誉为“南京方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全球首例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钇90炭微球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介入手术;南京市儿童医院致力于打造移动的ICU,填补了省内新生儿转运急救系统的空白……一年来,各高水平医院参建医院名科集群初具规模,运营质效明显提升,带动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位居全国前列。

“一院强”带动“一地强”,进而推动“全域强”。江苏真抓实干,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与资源倾斜,在南北结对帮扶合作进程中,覆盖10个市23家医疗机构的32个省级医疗中心率先建设,淮安、盐城、连云港3家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专科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省内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如今,一项项手术纪录成为帮扶后当地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证明,体现着结对帮扶效果: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首例肺内异物取出术;灌云县人民医院完成了县域内首例全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和腹腔镜下复杂肾囊肿肾部分切除术……

民之所忧,政之所行。朝着小病不出村(社区),一般疾病不出县(地区医院),重病难病不出省(省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的方向,江苏努力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联通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截至2024年底,新增县级三级医院6家,县医院服务能力国家基本和推荐标准均达100%。

对基层百姓来说,能够在家门口看好病,不用跑太远,不用多花钱,就会大大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眼下,南京幕府山的居民通过“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便可享受绿色通道,得到省级医院相关专家的诊断治疗,高效、快捷、精准。在基层医疗扩容构建中,江苏将基层卫生工作纳入省对设区市高质量考核,新增省社区医院114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相关功能中心100个,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医师2.3万人,基层诊疗量占比达56.85%,百姓家门口有了越来越多信得过的基层医院。

创新求变,优化就医体验

来一次医院就要挂一次号,曾令不少患者为之苦恼。群众的“糟心点”,恰是改革的发力点。去年5月7日起,江苏省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统一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得益于医疗管理部门的深入调研与反复论证。

最近,南京市民李女士因手臂疼痛,到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就诊,挂号后,医生经过一番详细的查体,建议李女士做核磁共振,以明确病因。

李女士就去预约了核磁共振,并且很快在规定时间顺利做完,但是核磁共振报告要到第二天上午才能出来。第二天,李女士凭初诊挂号单据,扫码签到,顺利回诊,“这项政策减少了重复挂号、‘见缝插针’复诊的麻烦,很实用。”

信息“多跑路”,患者就能少跑腿。在简化缀冗程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实践中,江苏还有诸多尝试。

“阿姨,今天您没带检查单,但系统里能看到,就不用再查一次了。”近日,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肿瘤科的诊室里,张钰正在为患者梁阿姨开具检查项目,点击确认后,省卫生健康云临床检验平台弹出提醒,梁阿姨在一周前做过相同检查,张钰点击“互认”按钮,为梁阿姨省去了一次检查。

智慧医疗的发展是实干与创新的结合。江苏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和云临床检验平台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整合、技术攻关和系统调试工作,省卫健委的业务和技术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最终实现检查结果互认。目前,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实现了省内478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实时调阅。2102家医疗卫生单位接入影像平台,存储患者影像报告超1.5亿份,536家医疗卫生机构(含所有三级医院)接入检验平台。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将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诊疗和就医体验。

如今,江苏着力于建设智慧医院,综合提升医疗水平、医院管理和患者体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启用,神经外科病区作为“智慧病房”的试点,让人眼前一亮。每一张病床都配有智能输液监测告警,实时监测滴速;病区独立设有“智能屋”,拿取医用材料可以人脸识别……目前,医院东院区2500张床位已全部智慧化,多项业务正在拓展中,将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的各方面需求,江苏正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全程,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水平,形成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守护民生,老小福祉稳固

“今年过年我就不回家了,就在护理院里。”说出这句话的是住在金坛茅麓卫生院护理院的82岁老人王爷爷。在护理院里喜庆热闹的氛围可一点也不少。护士带着大家一起做灯笼、贴福字,为老人们带来一对一专属服务。今年春节,有25名老人选择留在护理院中过大年,这也是2024年3月茅麓卫生院开设护理院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

在南京晨星托育CBD分园,全屋地暖、新风系统、学步桥、防撞条……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针对婴幼儿身心特征的精心考量。孩子们正在保育师的呵护下自由玩耍,这一幕也让前来接娃回家的南京市民徐女士非常欣慰。

“我们父母都还没退休,带娃和上班这个选择题太难了!”徐女士说,自家宝宝10月龄就来到托育园,她和爱人在带娃这件事上也少了许多烦恼,“这里环境好,老师也很专业,我们不用花太多钱就能得到令人信任的服务。”

2024年,江苏继续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全方位强化健康服务保障,全力夯实健康根基,让保障网更坚实。

新增二级以上老年医院17家、护理院27家,护理院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97%,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规范签约率达96.6%。启动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试点,为3.2万名老年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筛查。

托育服务更加普惠安全。新增托位超3万个,建成市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32个。此外,江苏还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水平妇幼保健院建设,新建县级妇幼保健院13家,50万人口以上县(市、涉农区)妇保院建成率达90%,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每千名14岁以下儿童儿科医师数达0.88人,提前实现国家明确的到2025年达0.87人目标。

2025年,江苏计划确保实现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新建6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力争年内建成10个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确保完成“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立1所三级老年医院、人口超过50万的县设立1所二级以上老年医院”的目标,还将推动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各项工作大幕已经拉开,江苏将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