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在江苏省无锡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心的教室里,随着敲门声响起,佩戴人工耳蜗的小浩(化名)立刻转动眼睛望向声源方向。这名刚满1岁8个月的听障宝宝,半年前接受了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如今已能敏锐地感知到敲门声等细微声响,并喊出“爸爸”“妈妈”等简单词语,这让他的爸爸妈妈感到无比欣慰。
小浩能够回归“有声世界”,得益于2021年以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与省残联联合开展的儿童听力“防治康管”行动。在该行动中,两部门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起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整合运用全省儿童听力筛查数据,为有听力异常的儿童提供助听器配戴、人工耳蜗植入及康复训练等全方位的救助服务。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姜仑介绍,2019年,该委妇幼处牵头建设江苏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其中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功能模块,对13个地级市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儿童听力障碍干预中心进行统一质控管理。2021年,该系统成功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数据对接至江苏省残联,实现全省确诊听力障碍患儿信息跨系统数据共享。
“两部门携手,打通了听障儿童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各个环节。其中,卫生健康部门主要负责前期的筛查、精确诊断和治疗环节,省残联则在助听设备干预及后续的康复环节发力。”江苏省残联康复处处长季本桂介绍,借助跨系统信息共享机制,一旦发现听力损失患儿,会将其信息迅速推送至省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办公室。
小浩就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被发现患有听力障碍的,江苏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随即自动采集小浩的数据,将其相关诊断信息对接到听障儿童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江苏省儿童康复研究中心听力师姜耀锋获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拨通了小浩父母的电话,详细讲解人工耳蜗及康复训练等救助政策。仅3天后,小浩就在家人的带领下从无锡赶到南京,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与省残联的协助下,在南京鼓楼医院顺利进行人工耳蜗手术,重获新“声”。
据统计,自开展行动以来,江苏省共为170万余名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免费提供了听力筛查。该省卫生健康部门累计向省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办公室推送听力损失患儿信息3000余条。自2021年以来,该省有545名患儿申请免费耳蜗植入项目,完成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近200台。
“通过信息共享,江苏省基本达成听障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康复服务目标,帮助众多患儿重建听力,实实在在提升了听障儿童及其家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防治康管’行动落到了实处。”姜仑介绍,今后该省卫生健康部门将进一步做实做优儿童全流程健康服务,落实省级部门政务数据共享责任,逐步建立常态化残疾儿童信息共享工作机制,为更多残疾儿童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