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推选结果正式出炉,20位来自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获得殊荣。
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坚守在护佑人民健康的工作一线,用仁心守护生命、以拼搏书写担当。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进一步展现这些获奖者的动人风采与先进事迹,让医者之光点亮更多人心中的希望。
今天,我们走进江苏省肿瘤医院,了解胸外科主任医师张治的故事。
张治,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从医22年,累计完成胸外科手术超过1万例,是全省第一位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医生。他还曾远赴青海,书写跨越千里的妙手仁心。
“这个患者是个右下肺的肺癌,肿瘤大概2.5公分……”上午8点半,江苏省肿瘤医院9号楼手术室内,张治紧盯屏幕,为患者进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从2007年起,张治便与医院邱宁雷主任一起开展了江苏省首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此后,他一直深耕这一领域。张治说,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因为少一个开孔就少一个疼痛点,同时也比较美观,所以这样一个手术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张治的从医之路,从童年时家中深夜响起的敲门声就已注定。张治介绍,他的家中三代从医,爷爷奶奶曾在高邮开设了当地第一家西医院高邮大同医院,父亲同样投身医疗事业。小时候,病患家属经常夜晚到家里敲门,父亲总是急匆匆出诊。从那时起,他就非常向往医生这份神圣的职业。
从医以来,张治累计接待门诊患者超10万人次,累计开展手术超1万例。加班加点、随叫随到,是他的工作常态。2021年7月的一天,张治在为患者手术时感觉腹部隐痛加重,但是他强忍着做完了几台手术。当天的检查中,张治确诊胆总管结石。考虑到当晚值班以及第二天上午的专家门诊,直到第二天下午他才躺到手术台上。
江苏省肿瘤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放疗科主任医师叶劲军介绍,当时,门诊部强制要求张治主任停下门诊去看病,把剩余患者转交给其他的主任。这种情况下,张治才躺上了手术室病床。他很敬业,很执着,是个心中充满爱的好医生。
张治还是一个操心的医生。遇到焦虑的病患,他会给予心理疏导;外地患者就诊,他会尽量协调术前检查时间;遇到空腹抽血的外地患者,他会特意跟护士长交代,尽快帮助患者安排。这些微小的关心,既能让患者减少奔波,也为他们节省了部分费用。
外地患者家属王女士说,她的母亲患病,专程找到张医生手术。得知他们是外地过来的,张治主任把各项检查都安排地很好,很细心很贴心。而且张主任医术很好,母亲手术后恢复得不错,非常感激他。
2022年1月,张治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援青医学博士服务团成员,远赴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工作,并担任副院长一职。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将MDT先进诊疗模式引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帮助该院成立首个“肺小结节多学科门诊”等。
在青海期间,张治把更多时间留给了手术台。2022年2月,28岁的肺癌患者小兰辗转求医未果,来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最终,张治为小兰进行了单孔胸腔镜下肺肿瘤切除术。张治说,这个女孩本身是个白癜风患者,长期吃免疫的药物,经过讨论后最终考虑用单孔胸腔镜方法为她手术,很成功。这是西宁首例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也让更多患者了解到了这个手术。
与此同时,张治与医学博士服务团成员一起,把先进技术带到基层医院,还在青海开展义诊。他们带着心电图机、B超机、简单药品等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甚至穿越无人区,开车一整天抵达边缘小镇的公路站,为养路工人体检。张治说,虽然辛苦,但是一切都值得:“边远地区的医疗资源非常匮乏,看病对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跟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非常朴实纯真。希望能帮助到他们,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张治已入选“江苏省创新人才团队项目”核心成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歇。深夜手术室的灯光、诊室里患者的笑脸、高原蒙古包里人民的质朴……都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来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