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工作交流(深化医改工作专刊 第6期 )
发布日期:2024-09-14

卫生健康工作交流


深化医改工作专刊(第6期 总第295期)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                                                                                                                                    2024年9月13日



目    录


●江苏省中医院创新开展“80岁就医零等待”服务

●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专题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卫生健康领域民生实事工作

●扬州市政府召开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国家示范项目专题推进会

●宿迁市长刘浩调度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无锡市政府出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意见


江苏省中医院创新开展“80岁就医零等待”服务

江苏省中医院是我省年门急诊服务人次最多的医院,80岁以上就医的老年患者占比超2%,每年达30余万人次。为解决老年患者对智能手机和自助设备等新技术应用不熟练、候诊时间不宜过长等就医难题,省中医院推出“80岁就医零等待”惠民服务举措,简化就医流程,积极构建适老化无障碍服务体系,为老年患者提供无障碍、连续就医服务。

一、创新举措,积极构建“五专一置顶”老年患者服务体系。医院为80岁以上老年患者提供“五专一置顶”服务,即专人、专区、专机、专窗、专线和等候信息置顶。一是成立专门服务团队。组建护理人员、导医、医警、志愿者专门队伍,负责院区内的接待、协调、问询、引导等工作,确保老年患者就医全程无忧。二是设置专用休息区。在门诊总服务台设置敬老接待专区,在各诊疗区导医台就近设置老年专用候诊休息区,并设计专属醒目标识,营造温馨舒适的候诊环境。三是设置专用检查室与设备。在影像、超声、心功能等检查区域设置老年患者专用检查室及专用设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四是设置专用窗口。在检验科、收费处、中药房等设立老年专用窗口,提供优先服务。五是设置专线电话。开通老年患者服务专线,提供挂号、就诊、用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六是等候信息置顶。在药房等关键环节实施等候信息置顶,确保老年患者优先取药。

二、数字助力,打造信息无障碍老人就医新场景。医院围绕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可洞察性四大维度,对自助医疗服务终端实施全面的适老化改造。一是优化视觉体验,确保信息清晰易读。通过字体放大与色彩强化、大图标提示、界面精简聚焦等措施,方便老年用户更易识别操作自助设备,减少视觉干扰。二是简化操作流程,强化引导与反馈。通过功能操作导航图、动画操作指引等精准的人机交互界面,简化操作流程,自动引导老年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自助终端能智能识别所处门诊位置,自动将最近的科室信息呈现给老年患者。三是增强个性化服务体验,建立有效沟通。自助终端能根据老人需求和习惯,调整首页功能模块的位置与排序,确保优先靠前显示高频应用。四是建立数据反馈机制,洞察老年人就医行为。实时监测和分析老年人使用自助服务的频次和模式,分析老年患者就医行为数据,进一步优化自助服务。

三、成效初显,老年患者就医体验显著改善。“80岁就医零等待”服务举措实施近3个月以来,医院门诊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医院累计为80岁以上老年患者提供候诊区优先就诊2500余人次,医技优先检查1200余人次,全程陪诊200余人次,近万名老年患者在优先取药、抽血、挂号等环节受益,极大地改善了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

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专题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9月4日,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先后赴铜山区棠张镇卫生院、徐州市中医院新院区、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题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宋乐伟强调,要着力提升医疗环境和硬件水平,建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持续推动医院特色建设,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不断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要充分发挥专科医院优势,深入推进特色专科建设,不断扩大医院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内涵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宋乐伟指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引育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全链条、全周期人才培育体系,进一步激发医疗卫生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打造更多医疗“高峰”,更好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徐州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注入强劲动能。要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集中优质资源建好特色专科,全力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就医环境。

宋乐伟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加快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全力引专家、育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不断做大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总量。要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

市委常委、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副市长孙文华参加活动。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卫生健康领域民生实事工作

8月13日,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赴淮安市中医院、清江浦区武墩卫生院,对卫生健康领域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专题调研。

史志军强调,市中医院中医药综合楼建设项目是省民生实事项目,也是全市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事关老百姓的健康和利益,对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推动淮安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把质量关、安全关,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市中医院作为淮安的龙头中医院,要把中医药特色做精、做优、做强,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积极下沉优质中医药资源,让高质量中医药服务方便可及,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卫生健康需求,为全市人民的健康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史志军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全科医生,提高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和健康获得感。要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运营水平,以医疗技术为纽带,在全市构建形成三甲医院、县级医院、镇级医院、村(居)医疗室紧密贯通的医疗卫生体系。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增强基层医疗机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森,副市长王向红等参加调研。

扬州市政府召开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国家示范项目专题推进会

8月10日,扬州市政府召开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国家示范项目专题推进会,市长潘国强主持会议。

潘国强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作为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抓手,在重大卫生健康项目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等领域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潘国强强调,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强化“三医”协同,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效提升医疗卫生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多元化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医教研产”创新联动机制,增强医改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强化公立医院内涵建设,着力提升专业诊疗能力、优化医院运营管理,制定高层次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加大紧缺型卫生人才的引培力度,不断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质效。要整合提升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双向转诊等举措推动分级诊疗,系统推进医防融合,拓展先诊疗后付费、药品配送等智慧医疗场景,不断推动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潘国强要求,要把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国家示范项目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改革项目,加强医疗数据资源集成整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要认真对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督查推进、做好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推进示范项目的良好氛围,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会上,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江都区分别汇报了相关工作进展。会后,扬州市政府办对会议商定任务进行了分解,形成重点事项交办清单,督促各地、各部门抓紧优化工作机制,抓好贯彻落实。

宿迁市长刘浩调度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8月14日,宿迁市长刘浩召开调度会议,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刘浩指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提升宿迁市医疗卫生水平、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医疗需求的重要举措和难得机遇。要集中各方力量,强化要素保障,齐心协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刘浩强调,一是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理顺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强化现场指挥调度,严格执行工作例会、联合会办等常态化工作制度,更好统筹政策兑现、资金争取、人才储备等各项工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加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管,做实做细做优项目建设基础工作,切实把牢工程质量关,着力打造品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三是要统筹做好配套工作,结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际,制定需求清单,科学做好医疗人才储备、专家招引、设备采购等工作,强化内部精细管理,规划好项目周边配套空间,做到既要建好、更要用好,努力打造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四是要优化院地合作体制机制,坚持地方政府主建、输出医院主营,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推动品牌、管理、技术、人才、资源等整体平移,打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品牌。

会上,市城投集团汇报了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市卫生健康委汇报了医院运行协调保障情况,相关部门汇报了资金争取、拨付及人才招引情况。

市委常委、副市长章其波,副市长闫辉参加会议。

无锡市政府出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实施意见

近日,无锡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并明确2024年度基层卫生健康惠民服务十条举措。

一、坚持政府主导,优化资源统筹配置。各市(县)区政府每年对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毗邻设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设备配置,加快完善除颤仪、心电监护仪、雾化仪等必备医疗设备配置,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增配无创呼吸机、电子胃肠镜、CT等医疗设备。放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用药比例限制,加强与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衔接,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常见病用药供应一致。建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统一的药品采购目录和供应保障机制。

二、加强协调联动,完善基层服务功能。到2025年,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预留不低于1/3专家及专科门诊号源、不低于15%住院床位优先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员单位开放,向基层下转与上转人次比达40%以上,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5%以上,其中基层首诊签约率达到22%,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签约率达到90%以上。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居民医保参保人约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医保参保人经由家庭医生首诊并合规合理转诊的,其转诊医院的相关门诊费用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为符合建床条件的中、重度失能患者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实现上门检查、护理、治疗、换药、拆线、导尿等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托全科医学科开展儿科诊疗服务,做到应开尽开。

三、壮大基层队伍,促进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招引,到2025年,全市每万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35人以上,确保城乡每万名常住居民有4.5名以上注册全科医生;力争创成10个以上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30家以上省社区医院、30个以上省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力争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