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2024-7-31)
无锡市民刘女士从去年开始为女儿的罕见病治疗奔波,如今在南京市儿童医院罕见病医学中心的诊疗下,女儿的病情趋于平稳。
年逾70的南京建邺区王女士很“潮”——打开手机上的“南京鼓楼医院”小程序,用智能导诊功能成功找对了专家、挂上了号,让她感到十分方便。
68岁的李阿姨在苏大附一院完成了“肺保卫战”,为她手术的是国际顶级胸外科专家迭戈·冈萨雷斯·里瓦斯教授,而他的助手是拥有“三头六臂”的手术机器人。
2023年,《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实施,着眼就医“大病不出省”目标,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一批高水平医院。
空白领域攻坚、疑难问题突破、科技创新赋能……放眼江苏,一年多来,高水平医院建设正在转变为一项项老百姓可知、可感、可享的民生福祉。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看江苏高水平医院建设亮出的“新招硬招实招”。
【新招】
创新,主动去创新
不打针、不吃药,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用一张“超声治疗床”来治疗高血压。这看似“天马行空”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真实临床数据——设备治疗高血压患者300多人,1次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15毫米汞柱,有效率达70%左右,持续时间1年以上。
孔祥清是医生,也是一位闲不住的“发明家”。他坦言,从0到1的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既是“重头戏”,也是难点。
60%—70%的脑卒中、50%的心肌梗死跟高血压相关。国内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20%,患病后控制的有效率往往只有17%。孔祥清希望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难题。“医疗领域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难点,我们要创新,主动去创新。” 从提出想法到做成设备,孔祥清教授及团队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待成果真正应用于临床,将是转化型研究领域一个标杆型的例子。
医学创新成果更多的是造福患者。在南通打工的朱女士不幸被机器轧断了上臂,被紧急送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通大附院)手外科接受抢救。经过紧急处理,朱女士的性命得以挽回,但离断的上臂再植后,却面临着严重的神经缺损问题。
“长端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是百余年来世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通大附院手外科副主任顾晓坤给记者展示了当时朱女士受伤的照片,“上臂正中神经缺损达50毫米,尺神经缺损更是长达80毫米,这对上肢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切取患者下肢更长段的腓肠神经做自体神经移植,这不仅会造成新的创伤,还可能带来新的功能障碍。国际神经再生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团队创建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神经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的新技术方法,让朱女士的手臂重新“活”了过来,康复后,朱女士做过快递分拣员,还和先生一起创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通大附院,顾晓松领衔成立的“周围神经损伤与组织工程修复中心”,已成功开展5例长距离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手术,是世界范围内首批运用可降解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长段缺损的临床案例。
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科学研究是高水平医院建设重点之一,是衡量一个地区医学综合发展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江苏建设高水平医院以来,累计开展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性技术攻关104项,取得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技术攻关成果项目数17项,引进开展新技术项目582项。
【硬招】
强专科、亮绝活,抢占医学专科发展制高点
来自无锡的小然(化名),出生三个月就被确诊庞贝病,这是一种会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罕见病。她的父母一直为女儿的病奔波。建设高水平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将目光落在了我国高达2000多万的罕见病患者群体上,2024年1月,江苏省罕见病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挂靠单位为南京市儿童医院,该院承担了全省成人及儿童罕见病质量控制工作。这时,小然的父母也带着孩子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小然已经摆脱了吸氧的状态,可以畅快呼吸。
确诊难、治疗难、用药难……如今,罕见病的诊治面临着重重难关。《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定义,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10000、患病率小于1/10000、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划入罕见病。南京市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爱华说,80%的罕见病由先天性遗传缺陷所致,50%于儿童期发病,30%于5岁前死亡。在儿童期做好罕见病的诊疗,对推动罕见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心建立覆盖多层次遗传变异检测的分子诊断平台,开展系列罕见病诊断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张爱华介绍,基因治疗药物发展迅速,从“根源”治疗疾病已成为现实。中心每年完成罕见病分子诊断万余例,已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骨髓衰竭性疾病等罕见疾病诊疗近百例,社会影响巨大。
2023年的7月,一场手术机器人示范手术在苏大附一院上演,主刀者是国际顶级胸外科专家冈萨雷斯教授,他手握操作杆,远程控制数米外的机器人舒展“三头四臂”,通过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做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功为68岁的李阿姨完成“肺保卫战”。
苏大附一院胸外科主任赵军介绍,手术机器人作为新兴的外科技术设备,带来的是更极致的微创,与单孔胸腔镜技术的结合和普及,有望使更多患者享受到精准医疗服务。
如今号称全球“单孔胸腔镜手术之父”的冈萨雷斯教授已经受聘成为苏大附一院海外主任,几乎每个月,他都会“打飞的”来到苏州。“引进冈萨雷斯教授团队后,双方将从临床、科研、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国际单孔机器人培训中心,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学科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赵军说。
抢占医学专科发展制高点,眼下,江苏紧抓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机遇,各建设医院聚焦优势专科,整合统筹院内医疗资源,初步形成了优势明显、数量较多的国家级临床“名科”集群。各建设单位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5个,总数达到99个。
【实招】
高水平医院建设装上“最强大脑”
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医院院长屈峰做过统计,智能导诊小程序上线后,可以减少50%以上因为挂错号、看错病浪费的就诊时间。
努力践行全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标准,不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在高标准建设互联网医院方面,南京鼓楼医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该院互联网医院目前上线53个专科、1213位医务人员,专家数量占比超50%。这样的医疗队伍不仅保证了线上诊疗服务的专业性,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在线医疗服务。
今年4月,该院互联网医院开通了线上智能导诊、病史采集功能,实现智能分诊、AI辅助自查、精准导医,完成了从导诊到挂号的闭环。
“我们其实做得更多的是智慧服务,互联网医院上有六十几项跟患者相关的服务,比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住院小结这些重要的资料,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下载,真正做到了便捷,大大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屈峰介绍,“目前,互联网医院总注册人数已达422万人,2023年线上诊疗14.6万人次,位居全省综合类医院第一,同比增幅54%。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互联网门诊量已超10万人次,规模进一步扩大。”
今年上半年以来,江苏省累计建成、正式注册互联网医院221家,备案互联网诊疗服务资质医师4.3万名,互联网诊疗在线咨询及在线复诊累计服务490万人次,开具在线处方350万张。智慧医院建设提挡加速,也为高水平医院建设装上了“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