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身边榜样>

“江苏好医生、江苏好护士”陶国全:当好患者的“贴心人”

2024-05-14 15:06 来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两个卫士”建新功——第四届“江苏好医生、江苏好护士”全媒体行动,深入各地访谈一线卫生健康工作者,讲述白衣天使“做维护核心的忠诚卫士、做守护群众的健康卫士”好故事,展现新时代江苏好医生、好护士风采。

今天,我们走进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胃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及大外科副主任陶国全的故事。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做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一直是陶国全学生时代的理想和抱负;“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一丝不苟地解决患者的病痛”,这是他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座右铭。

每天早上,陶国全总是早早来到病房,挨个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康复进度,并仔细对患者及家属叮嘱注意事项。他不仅关心病人的身体状况,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他的亲切和关爱,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放心和安心。

患者出院后,陶国全也会经常跟进患者康复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的手机经常接到患者打来的咨询电话,只要条件允许,他总是第一时间接听电话,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患者信任我们,我们也必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陶国全说。 

积极助推先进诊疗技术落地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陶国全怀揣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当时,作为科室里年轻骨干医生,陶国全已能够独立完成常规胃肠道肿瘤的根治手术,并在胃肠外科崭露头角。但他并不满足于当时的技术现状,2009年前后,腹腔镜微创技术悄然兴起,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独特的优势,立刻吸引了陶国全。为了系统地学习腹腔镜理论知识,2010年他顺利考上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的胃肠微创外科专家李国新教授。

为了能尽快掌握腹腔镜这门新兴的技术,他在宿舍自制了一套简易的腹腔镜器械训练设备,每天坚持训练半个小时。“其实很枯燥的,就是练习基本功,找‘感觉’。”这台陪伴他读博的简易腹腔镜器械训练设备,用一个简易的盒子模拟腹腔镜下的环境,安装一个摄像头并连接到电脑显示屏上,手拿着手术室淘汰下来的机械在“盒子里”操作缝合、打结、夹持……“练到拿机械就像用手操作一样熟练才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成归来后,他于2011年9月完成了苏北地区首例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根治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带动了淮安市一院胃肠外科此类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为了提高淮安及周边地区的胃肠病诊疗水平,陶国全带领科室与淮安及周边地区24家二三级医院建立了专科联盟,促进胃肠病诊疗技术的推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陶国全说,对基层医院、县级医院、中医院以及乡镇医疗机构进行帮扶,不断提升地区整体医疗水平,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带领团队

不断精进诊疗、科研能力

在竭力追求医疗技艺的同时,陶国全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临床只是治疗个体病人,而通过科研,可以帮助更多有类似病症的患者。”多年来他坚持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在科研上深耕细作。2013年由他主持的课题“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遗传变异与胃癌易感及其机制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实现了淮安市外科系统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近年来,为推动医院国际化发展进程,陶国全在全院率先倡导英文交班,旨在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英语口语及应用能力。“目前,外派进修和培训的医生越来越多,英语口语对年轻医生至关重要。因此我就在科室首先实施了英文的早交班制度,训练科室年轻医生的英文口语及应用能力,为他们搭建一个英语交流平台,便于他们将来外派出国交流学习。”

从业17年来,陶国全已独立主刀开展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2000多台,腹腔镜胃肠道手术1500多台;完成了多个淮安首例、苏北首例胃肠道手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他说:“我要竭尽所能做一个好医生,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为淮安及周边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