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91期)
发布日期:2024-03-07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91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3月6日



目    录

● 省政府赵岩副省长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 我省出台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 南京加快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扬州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走稳走实

● 涟水县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

省政府赵岩副省长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日前,赵岩副省长赴省卫生健康委机关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强调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着力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医保支撑体系、医防协同体系、医教研产融合体系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三医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健康江苏。

赵岩充分肯定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近年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工作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整体提升,建高峰、强基层、增优势,健康江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疫情防控的三年,全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勠力同心、尽职尽责,以奋战的状态,最大程度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健康保障,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赵岩强调,医疗卫生事业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较为突出。卫生健康部门要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努力为群众提供连续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赵岩要求,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部署,落实好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省两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各项部署,积极争创国家医学中心,扎实开展高水平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公立医院运营质效,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推进妇幼保健院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推进疾控体制改革,抓好医疗领域的安全生产和腐败问题集中治理,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省政府副秘书长邱志强陪同调研。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驻委纪检监察组组长胡培红,委副主任朱岷、周明浩、鲍军等参加座谈会。

我省出台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医保政策支撑、完善医防协同机制和促进医教研产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强化信息化赋能,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到2025年,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以紧密型医联体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趋于健全,分级诊疗新格局基本建立。到2035年,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连续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为健康江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医疗服务高地,聚焦争创重症、康复、血液病、皮肤病、中医等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综合、癌症、创伤、骨科、心血管等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16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不少于30个国家级、30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到“十四五”末,85%的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ICU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16家三级甲等医院结对帮扶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20家医院,稳步提高本地住院率。推动中西医并重,到“十四五”末,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60%左右县中医院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落细落实《江苏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建立适应我省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鼓励对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工资、协议工资等多元化分配形式。

二、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到“十四五”末,不少于20个县(市、涉农区)基本建成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成员单位、以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政策为纽带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优化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到“十四五”末,常住人口50万以上县(市、涉农区)全面建成妇幼保健院,每个设区市统筹辖区医疗资源至少设立1所三级老年医院,人口超过50万的县(市、涉农区)设立1所二级以上老年医院,每个县(市、区)建成1所以上护理院。促进医疗服务连续高效,组织专家到基层开设专家门诊、工作室,共建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开展联合手术;全面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日间诊疗服务,推广医保脱卡支付、先诊疗后付费等举措,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力量开展康复、护理等接续性服务。

三、强化医保政策支撑。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推动同一病种在设区市范围内按统一支付标准结算,稳步推进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试点,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加大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力度。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长三角医疗服务价格比对分析机制,扎实推进苏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国家试点和常州市省级试点工作,全力支持医疗创新技术及时进入临床应用。规范医保基金科学合理使用,大力实施全民参保工程,建立健全由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定点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

四、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意见》精神,加快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构建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一首诊签约内容及标准,引导二级以上医院专家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推行医联体内和医联体间床位、号源、设备统筹使用,探索建立基层首诊、转诊审核下的家庭医生控费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体系,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急救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强化医防融合力量,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探索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医防融合试点。

五、推动医教研产融合发展。加强科研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省研究型医院、医学创新中心、医学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建设;支持高水平医院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临床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加强高校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压实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育主体责任,高水平医院每年申报不少于1名(个)“双创计划”人才(团队)。强化数字信息赋能,建立健康医疗数据跨部门共享协作机制,提升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能力,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实施数字化建设项目。

《方案》强调,要健全医疗卫生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公立医院运营质效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相适应的财政补助机制。要完善编制和人事制度,对事业编制已满的部省属医院,可按程序申报使用省级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对符合条件的现有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空余编制主要用于招聘引进急需紧缺卫生专业人才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方案》指出,各地要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高质量考核范围,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考核评价。各地各部门原则上不制定配套文件,关键要创造性地抓好执行,切实将允许的探索细化成方案、定性的表述定量成标准、鼓励的方向明确成路径,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南京加快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日前,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聚焦医学高峰建设、顶尖人才培养、前沿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制定六个方面36条创新举措,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均衡布局。规范引导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做好人才储备和避免加重医院运营负担的前提下,适度拓展院区规模或建设分院区。支持南京地区试点医院、省高水平医院(含部、省属医院)牵头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药学服务一体化联盟等,并对运行高效、成效突出的服务体系给予经费奖励。

二是聚焦平台建设,提升诊疗能力。将符合条件的试点医院、省高水平医院项目纳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及全市重大项目计划,并在大型设备购置等方面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对新获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经费资助分别加大至600万元和50万元。鼓励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创建成功的分别给予2000万元、500万元经费资助。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助力人才引培。支持市公立医院联合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引进国际奖项获得者、科技发达国家院士、世界知名科学家等顶尖人才和团队,支持顶尖人才牵头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领衔一流学科建设和重要科研项目,对其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择优给予1000万-2000万元支持,最高资助1亿元。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有望突破“卡脖子”难题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500万-1000万元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支持牵头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将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临床试验工作列入市区属三甲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允许编制在高校的高端人才通过“双聘”进入医院工作。在规范招聘的程序和条件下,允许医院扩大招聘自主权。

四是深化薪酬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支持试点医院、省高水平医院科学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薪酬水平,可按薪酬总量的5%-10%给予一次性增核。统筹考虑试点医院、省高水平医院编内外人员薪酬待遇,将备案制人员纳入薪酬总量管理范围。

五是加大激励力度,支持科技创新。鼓励原始创新,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整合全市临床生物样本库等医药信息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化临床研究资源服务平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和风险防控机制,探索科技成果“先试用后付费”试点。允许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不低于80%。支持国家级和部省共建临床医学研究培育中心建设等。

六是推进“三医”协同,强化政策集成。支持试点医院、省高水平医院收治急危重症病人,DRG付费时可赋予价值医疗系数、追加点数,符合条件的极值病例合理费用实行按项目付费等。支持技术难度大、风险程度高的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项目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扩大预住院试点,探索特需医疗服务供给方式,加大医院医药特色技术、方法、产品等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医院申请进口和使用临床急需但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等。

扬州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走稳走实

去年以来,扬州市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为抓手,聚焦内涵建设,创新改革举措,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印发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办公室、政策协调组、项目推进组、资金与绩效管理组、督查评估组、专家指导组)和18个子项目工作专班,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定期调度项目进展,协调重大事项。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制定示范项目咨询服务工作方案、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方案、专家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定期编发示范项目工作简报,建立健全项目定期通报晾晒、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管理等制度,形成项目管理工作闭环。三是完善保障措施。市政府加大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化解力度;出台《医疗卫生单位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予以最高总额2000万元的专项补助;2023年增核公立医院事业编制120名,核定备案制数额8275名。

(二)构建整合体系。一是探索四种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在市域,组建三甲医院牵头,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院参与的4个纵向医联体;在市区,组建城市公立医院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3个城市医疗集团;在县域,组建县级医院牵头的6个县域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基层,组建20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牵头的县级区域医共体,带动周边乡镇卫生院提升水平。二是探索公立医院医防融合工作模式。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公共卫生科;选派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到公立医院驻点挂职,探索建立“三通三融”(人员通、管理融,信息通、网络融,资源通、机制融)医防融合新机制;成立癌症防治、血管病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首批建设24家健康管理型医院,开展重大慢病“防、筛、治、管、康”全周期服务,2023年完成肿瘤等重大慢病筛查干预26.8万人次。三是积极打造智慧医疗样板。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建成16家互联网医院,通过健康扬州APP一键进入互联网医院;支持三级公立医院提升医院智慧服务水平,在预约诊疗、支付结算、上下转诊等方面便民利民。

(三)强化政策协同。一是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制定2023-2025年度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总体方案和2023年调价计划,按照“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成本价格偏离严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原则,采用综合评分法排序,同时考虑周边地区价格和群众可接受程度,动态筛选调价项目;2023年开展4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查调整,总计调价项目472项,其中提请省级层面调整279项,市管项目直接调整155项,新制定服务价格38项,市管项目已实际全面调整并实施到位。二是推进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实行紧密型医联体内转诊服务,医保起付线可连续计算;开通医保脱卡支付服务,实现诊察费、处方费用线上医保结算;具有住院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DIP支付。三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公立医院薪酬自主分配权,公立医院薪酬控制在同级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2.5-3倍;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年薪控制在本院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3倍以内。

(四)优化运营管理。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医管委全体会议,研究决定公立医院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出台“一院一策”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绩效工资总量、医院领导班子年薪等挂钩;落实总会计师制度,三级公立医院在院领导班子成员中明确1名副职为总会计师。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预算、成本、资产管理水平,推进医院耗材相关的物资流、信息流、财务流“三流合一”,畅通“业财”融通渠道。三是信息化助推运营增效。建设市域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整合医疗业务和人、财、物资源信息,支持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

二、取得成效

(一)人才汇聚效应进一步增强。2023年,全市共招引卫生人才170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人、博士39人、硕士332人,博、硕士较上年分别增长34.5%和55%。在新招引人才中,属儿科、重症、精神、康复等紧缺专科的近200人,到基层工作的615人,助力医疗服务队伍更加壮大、人员结构更加合理。

(二)公立医院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因基本建设形成的长期债务全部化解。2023年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所有公立医院实现医疗业务正盈余;三级公立医院管理费用占比为7.6%,在第二批示范项目城市中排名第一;公立医院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为44.91%,同比上升近5个百分点。

(三)医疗机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同级检查结果互认的公立医院占比达100%。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由2022年的14.44降至2023年的12.85;平均住院日由7.8天降至7.13天;DIP付费住院参保人员数占公立医院总住院参保人员数的96.0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住院、手术量和业务总收入较2020年分别增长16.1%、12.3%、22.7%、25%,在岗职工年人均医疗收入达23万元。

涟水县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

日前,涟水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实施方案》,以医保基金打包支付为主要纽带,推动“医保、医药、医疗”联动改革,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资源利用和医保基金安全风险防范等有效提升。

《方案》明确了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总额的测算方法。根据上年度医共体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额、当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测筹资额和基金支出增长率,合理预算当年医共体医保基金支出总额;其中,基金支出增长率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当年医共体医保基金支出总额减去基金中划入个人账户基金预算、生育津贴支出预算等预算数后,即为可分配医保基金打包总量。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分别测算医保基金打包总量(含门诊统筹基金、住院统筹基金、县域外转诊使用的医保基金),在分别按5%提取风险调节金后,汇总形成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总额。

《方案》指出,核定的医保基金打包总额将整体打包至医共体龙头医院,由各龙头医院负责在医共体内部统筹使用并考核结算。年终结算后的打包基金结余部分(含参与DIP改革所得收入等)为医共体结余留用资金;落实“两个允许”,该部分资金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医共体内人员薪酬或奖励。

《方案》要求,县医保局要将监督重心从事后稽核转为事前提醒和事中拦截,促进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动态监测医共体医疗费用、转外就医、基金运行等情况,设置预警阈值并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向医共体反馈信息及加强业务指导。县卫生健康委要督促各医共体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内控约束和绩效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监督、和谐共存的“利益共同体”。医保经办机构与医共体代表共同参与医保打包各环节工作的决策,建立谈判协商机制,促进实现利益同向,推动医保打包付费改革良性发展。建立由医共体参与的参保患者县域外就诊审核和病情研判机制,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原则上由医共体统一组织药品耗材采购、配送、结算等,满足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及诊断明确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