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12月16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开启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在此进程中,江苏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不断前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十年来,全省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攀升,三大基本健康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高水平医院建设和结对帮扶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真切感受到“强富美高”新江苏在医疗领域的坚实力量与温暖情怀。
大病不出省 “近”享高水平医疗服务
在医疗创新的前沿阵地上,江苏正展现出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独辟蹊径,以一张“超声治疗床”为高血压治疗开辟全新路径。看似“异想天开”的构想,实则蕴含着严谨的医学探索与实践积累。目前,这一设备已成功应用于300多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令人惊喜的是,一次治疗后患者血压平均下降15毫米汞柱,有效率高达70%左右,且效果可持续1年以上。
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一场惊心动魄的医疗救援同样见证了江苏医疗技术的高超与精湛。朱女士在打工期间遭遇意外,上臂被机器无情轧断,被紧急送至通大附院手外科。长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这一困扰世界临床医学研究的难题,在国际神经再生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团队的努力下迎刃而解。他们所创建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神经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新技术方法,让朱女士的手臂重新焕发生机。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是朱女士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江苏医疗科研水平在世界崭露头角的生动写照。
2023年4月,江苏正式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聚焦提升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能力、医学科技创新水平、医院整体运行效能,聚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医院,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做到“大病不出省”。目前,全省已确定16家重点建设医院,包括综合医院7家、中医医院1家、专科医院8家。
瞄准“高峰”锻造“看家本领”。一年多来,从医疗理论到医疗装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16家高水平医院的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再上新台阶,在干细胞制剂、纳米分子诊疗技术、介入机器人研发、多基因预测抗抑郁疗效等重大疾病防治“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多个突破性和标志性成果: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全球首例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钇90炭微球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介入手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功完成儿童肾素瘤超声造影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填补国内空白……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科学研究,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核心重点之一,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医学综合发展实力与水平的关键标尺。自江苏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开展国际或国内重大疾病防治领域首创性技术攻关多达104项,取得攻关成果项目17项,成功引进开展新技术项目582项。
在专科建设领域,江苏各大医院纷纷发力,打造医疗高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心组建“出血与血栓性疾病临床专科”,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磅成立儿童罕见病医学中心……如今,江苏16家高水平医院已成功构建起优势凸显的国家级临床“名科”集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总数跃升至94个,较2022年增加21个。打造国家级一流专科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基础,建成国家医学中心则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目标。按照高水平医院建设目标,江苏计划通过3年时间,力争新增2—3个国家医学中心。
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落地,也加速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提质。在苏州,苏州市立医院太湖总院于今年11月18日开诊。在宿迁,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项目已开工,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和牛首山院区相继开诊,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一年多过去,高水平医院建设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已实实在在转化为广大老百姓触手可及、真切可感的民生福祉。从空白领域的技术攻坚,到疑难问题的逐一突破;从科技创新的深度赋能,到医疗服务的全面升级,江苏的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实根基。
精准施策补齐短板 推动全省“医”质提升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医疗资源公平可及的战略布局下,江苏南北医疗帮扶工作成果显著。自2023年4月起,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精心组织策划,16家帮扶医院与20家受扶医院成功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旨在全力补齐受扶地区医疗领域的短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如涓涓细流般扩容下沉,润泽更广泛的地域与百姓。
2023年8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晓华来到淮安市肿瘤医院,挂职该院肿瘤内科主任,就此开启了一段“双城生活”。从那时起,每周两张高铁票便成了他穿梭南京与淮安两地的印证。一年多来,与厚厚一沓高铁票相伴的,是当地医生的成长。初到淮安,王晓华发现肿瘤患者外流现象突出。不少本地患者初诊癌症后,便径直奔赴沪、宁等地大医院。要挽留患者,必先强科室“筋骨”、扩其“声名”,王晓华定期邀请业内大咖“传经送宝”,组织各类业务研习与多学科MDT会诊,精心制定诊疗规范,全力提升医护诊疗水准。在帮扶的一年多时间里,双方携手成功建立了肿瘤重点专科,这也是淮安肿瘤医院自1946年建院以来首个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淮安市肿瘤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赵坤感慨,结对帮扶以来,医院肿瘤科发生了很多变化:肿瘤重点专科的创建,日间诊疗病房的启动,安宁疗护病房的成立,新技术的获奖、先进的理念……“这样的帮扶,更像是我们与高水平专家的一场‘双向奔赴’。”
同样,在宿迁市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帮扶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成功开展了首例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术+肺内异物取出术,取出患儿体内异物,缓解了患儿呼吸困难及喘息症状,填补了该项技术的空白,这些救治事例也为医院儿科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显著提升医院在儿科领域的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
江苏省人民医院对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睢宁县人民医院的帮扶,同样成果丰硕。自2023年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多管齐下助力合作医院专科建设。通过专家团队的深入指导、人才培养计划的精心实施以及先进设备的合理配置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帮扶睢宁、宿迁等合作单位引进开展了多达54项高难度、前沿性的新技术、新项目。这些技术的成功落地,有效填补了当地医院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对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避免了长途奔波就医的艰辛与困扰。
一项项手术纪录的诞生,一个个专科建设的突破,无不是江苏南北医疗帮扶效果的有力见证。如今,江苏各地“家门口”看病就医正逐步实现从“有”到“优”的飞跃。患者不再需要舍近求远,在当地医院就能获得精准、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也促进了区域间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提升了全省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智慧医疗创新服务 打造高效便捷就医新生态
医生叫号,等待接通,询问病情,开具药方和医嘱,药品快递到家——曹先生挂上了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医院的专家号,整个就诊流程,都在家中完成。“以往,我们找专家看病挂号得‘拼体力,靠运气’,如今线上有个‘互联网医院’,不用来回奔波,手机上挂号、看报告、复诊都能轻松解决。”今年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医院全新升级,开通了线上智能导诊、病史采集功能,实现智能分诊、AI辅助自查、精准导医等功能,完成了从导诊到挂号的闭环。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部2号楼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市民林女士准备为母亲办出院手续。病区门口的墙壁上挂上了“智慧住院服务”的自助机。插入医保卡后,林女士快速查阅了住院费用清单,随后点击了“出院结算”,确认明细点按确认之后,出院手续就已办妥,全程不到3分钟,体验“丝滑”。目前,该院从患者入院到预交金缴纳、腕带打印,再到出院确认、住院清单和发票打印,自助服务已经实现住院全流程、全时段的覆盖,选择自助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比例已经超过了五成。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需要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发展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几天前,唐女士因咳嗽不止前往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令她意外的是,医生通过线上调取报告了解了她的病情。原来她最近才在如东县人民医院就诊,通过CT拍片已被确诊为肺炎。“没让重新做影像检查,真的方便不少。”唐女士说道。检查结果互认既能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又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陈家村65岁的村民单奶奶,手腕上戴了手环,手环背后有一个专门的系统,睡眠、心率、步数这些基本信息可以直接传到村医的平板端管理平台。这是村卫生室的智慧诊室,以泰州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县级医院为纽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网底,慢病智慧化管理平台为支撑,计划逐步把域内的慢病防治服务“网”起来。
这样一幕幕智能化的就医场景还在不断增加。在无锡,居民打开“灵锡”App,不用挂号即可实时查看无锡市医疗机构儿科今日首诊平均等待时间和当前等待人数,方便市民错峰就医;在扬州,智慧药房里,自动发药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机器人补药系统自主调度,24小时不间断药品补充,带来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新体验;在镇江,“您有新的订单,请注意查收”外卖订单特有的语音,提示的却是护理需求,“互联网+护理服务”,
打通专业护理服务到家的“最后一公里”……
和江苏医学攀登“高峰”齐头并进的,是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从“互联网+医疗”“AI+大健康”到“5G+智慧医疗”,江苏卫生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试点省建设,率先建成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临床检验平台。云影像平台每年可节约医学影像检查和物理胶片等费用20亿元以上。新增互联网医院54家,累计建成240家、服务量达1767万人次。
医院管理日益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为进一步方便患者就医,江苏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聚焦看病“小细节”,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就诊、检查、取药等各个环节,如今,江苏的老百姓已经熟悉在互联网医院就诊,在线咨询、在线复诊开方、提前开检验检查单、支付买药“一键搞定”,改变就医理念的同时,也享受到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
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营质效的提升也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今年上半年,全省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5%、10.6%;平均住院天数缩短0.5天;门急诊和出院患者平均费用分别下降4.31%、6.54%。全省公立医院国家绩效考核成绩较上年度提升15位、居全国第五,医务人员和患者综合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多元融合发展 共筑健康堡垒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进程中,江苏深度探索“融合”发展路径,致力于将先进的健康理念融入百姓生活,引领人们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方位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与水平。
扬州积极构建以健康为核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3年10月至今,扬州先后与7家市直公立医院共同开设高血压、慢阻肺、肺结核、免疫规划、戒烟控烟、近视防控、脊柱侧弯等3大类7个医防融合MDT门诊,打破了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壁垒。
扬州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解晔介绍,“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双坐诊模式,将医疗与预防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了规范的治疗方案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也为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借鉴和经验。
常州市则在医防融合实践中聚焦疾病预防前端,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为目标,筑牢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武进区自2022年6月公卫“牵手”医疗后,探索出了一条疾控、医院、患者三方受益的“医防体”新模式。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需求清单和疾控部门提供的解决问题清单,通过小切口打开医防融合的大门。比如,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疾控中心有相关患者的资料,利用疾控中心的数据,加上家庭医生团队的入户调查,有效提高了高危人群筛查的效率。“以项目促医防融合”的机制,有效预防和延缓了重点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体卫融合”是推进我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体卫融合,通过运动干预,预防疾病、治疗慢病、防治运动损伤等多维度助力健康中国,让运动成为“良医”,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在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宝藏健身房”非常受欢迎。李大爷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从今年7月份开始,他每天准时来到鼓楼区幕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动促进健康站“打卡”,在运动处方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3个多月过去,瘦身效果明显,血糖和血压也都控制得很好。
在这个健康站,慢性病患者不仅能进行安全科学的运动,还能接受规范的一体化慢病管理。“健康站”与中心的“慢病筛防中心”“全科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联动,组成了一个既有运动锻炼知识技能,又有医学背景素养的高素质团队,从患者运动评估、运动干预、血压血糖监测、膳食营养、管理效果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慢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如今,“宝藏健身房”每天吸引30多人前来“打卡”。
体卫融合,也同样离不开专科医生的支持。2024年11月,泰州市姜堰区体卫融合项目启动,孙子林教授专家工作室、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正式揭牌,以专科医生为核心,打通体卫融合“最后一公里”。孙子林表示,成立专家工作室不仅是要为基层百姓看病,更是要培养一支强大的体卫融合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团队,要将工作站与基层特色科室孵化有机结合,推动基层科室临床诊疗服务能力,将“两筛三防”“健康体重管理”理念融入百姓生活中,从而推动体卫融合赋能慢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真正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凝聚多方合力、共惠辖区百姓”。
近日,省卫健委联合省体育局制定并出台了《江苏省基层慢病运动健康干预试点建设方案》,通过体卫融合探索慢病管理的新路径。方案推行以来,全省范围内已正式启动20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已培训200名基层运动处方师,多达29.1万人次受益于这一创新型综合服务模式。未来,江苏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完善融合机制与服务模式,让更多民众在融合发展的红利中收获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