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89期)
发布日期:2024-01-02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89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2月29日


目    录


● 副省长赵岩调研扬州、盐城卫生健康工作

●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调研扬州深化医改工作

● 南京三部门推出新政进一步推动“两个允许”政策落细落地

● 无锡市惠山区做实做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 宿迁市宿豫区以“五强工程”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精细化管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副省长赵岩调研扬州、盐城卫生健康工作

日前,副省长赵岩赴扬州市江都区、盐城东台市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在扬州,赵岩先后来到江都区樊川中心卫生院三周分院和樊川中心卫生院,详细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状况、对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他指出,要扎实做好做优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进一步提升运行质效。要聚焦民生,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真解决、真见效,努力让群众获得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赵岩在樊川镇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江都区开展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方案的汇报。他强调,要积极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加大试点力度,不断优化方案,抓好实施路径,加快工作进度,加强总结推广,为建设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盐城,赵岩先后到东台市时堰中心卫生院、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和东台市人民医院,察看就医环境,了解诊疗模式创新等情况。他要求,要进一步织密织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建强居民家门口的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他强调,要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好用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同联动,让群众获得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华勤,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参加调研。扬州市长潘国强、副市长刘流,盐城市副市长李兰翔,东台市委书记商建明、市长李杰等陪同调研。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调研扬州深化医改工作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调研扬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实地查看苏北人民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入院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运行情况和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病房开展情况。扬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国祥陪同调研。

薛海宁充分肯定扬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深化医改;二是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鼓励形成上下转诊的有效机制,促进医疗资源有效运用;三是持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最大化发挥各项制度效应,有效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四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

南京三部门推出新政进一步推动“两个允许”政策落细落地

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允许”政策,从2017年1月率先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总量控高线执行幅度由146%调整至168%,基层医务人员薪酬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经过实践探索,基层单位还存在着对政策口径理解不一致、执行不尽平衡等问题。针对改革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两个允许”政策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三条”规定,进一步推动“两个允许”政策落地落细,充分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年度收支结余情况一次性增核绩效工资总量落实工作。明确提出“上年度收支结余”是指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的结余,成本扣除由各区卫生健康部门会财政部门结合实际确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申请一次性增核当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额度,原则上暂按60%左右掌握。规范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申请一次性增核当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具体流程。一次性增核的绩效工资额度计入单位当年度绩效工资总量,不作为单位次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基数、缴纳单位职工社会保险费等核定基数。

二、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有关増核绩效工资总量等激励倾斜政策落实工作。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两个允许”政策相关工作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对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增核10%绩效工资总量用于提高全科医生工资水平、根据年度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一次性增核绩效工资总量以及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等激励倾斜政策,要求继续按规定执行并确保落实到位。

三、做好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位内部分配工作。在按政策规定核定的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本单位的内部考核制度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分配办法,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基层服务年限较长等人员倾斜。

无锡市惠山区做实做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围绕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府院合作、促进分级诊疗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资源共建共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人才引领,激发医共体内在发展活力。一方面,优政策,激活人才引擎。先后出台《 “惠山鹏程计划”卫生高质量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等改革文件,新设区中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堰桥街道堰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医疗事业单位,对全区公立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参照省级标准重新核定事业编制和人员备案数,有效解决了因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带来的人才队伍不稳定现象。另一方面,搭平台,厚植人才沃土。区政府办、组织部、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教育局等共建人才联席管理平台,加强联络沟通,动态衔接编制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建设重点专科、特色科室具有引领性作用的拔尖人才,以及以博士为主力的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推出安家补贴、工作津贴、科研资助等多项惠才助才留才措施,“一人一案”做好配套落实。着力解决引进人才家属的就业、就学问题,努力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深化府院合作,增强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一方面,做强外部联合提升能力。区政府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开展“府院合作”,共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西漳分部、无锡市中医医院惠山分部。推进卫生健康“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区人民医院、区三院、区中医院分别与上海、南京等多家高水准三级医院开展医学合作,共建专科联盟。今年4月,区人民医院国内高级医学专家会诊中心正式运行,可直接对接上海、南京等地高级医学专家,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累计接诊580余名患者、手术110余例。另一方面,做实内部共建满足需求。组建区医院专家服务队,建立医共体医疗协作网络平台,开设医生工作室24个。全区每个家庭医生团队至少有1名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助力拓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内涵,全区8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有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省社区医院4家,该区成功入选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三)医保打包支付,助力分级诊疗加快形成。实施医共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居民医保统筹管理服务模式,市社保中心年初向惠山区人民医院打包支付全区居民医保总费用。定点在成员单位的居民医保人员,首先转诊到惠山区人民医院就诊,该院按照临床诊疗路径规范向上转诊、本级诊疗和向下级医院转诊及随诊,每月按照协议和医疗服务量向成员单位支付,全年按照“多奖少不补”原则进行结算。区卫生健康委成立由医务、财务、护理、信息、药学、设备、检验等专家组成的监督协调小组,结合医疗、物价、医保等政策制度,对转诊、治疗、收费、支付等环节采取病案审核、费用验算、现场检查等联合督导,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卫生技术人才队伍持续优化。2016年以来,组织紧缺岗位本科及硕士应届毕业生、高层次紧缺岗位及在岗专技人员招录13次、442人进编。目前,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503名,其中30-45岁的1747名、占比49.9%。全区共有市级重点专科、无锡市“双百人才”等引领性作用的拔尖人才10名,博士为主力的学科带头人71名、技术骨干8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6名。

另一方面,区域医疗服务利用明显增加。居民在基层首诊的就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区”目标正在稳步实现。今年前三季度,参保居民区域内就诊率73.2%,较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医共体内上转5596人次、下转451人次,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13.56个、20.3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82.56%,较上年同期上升10.2个百分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出15项个性化服务包,今年以来已完成签约27.3万人,签约率30.6%,重点人群签约20.1万人,签约率72.9%。

宿迁市宿豫区以“五强工程”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宿迁市宿豫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中医强区”为引领,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底,市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61.85%,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处方比例26.73%,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18.16%,中医医疗服务收入占比25.15%。中医床位占全区医疗机构总床位的27%,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1.36张,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0.53人。

一、全力打造区属中医院。宿迁市中医院原为民营医院,宿豫区将该院收归国有,院名保持不变。区财政投入5.5亿元新建医院门急诊楼和感染楼,补强公立短板,突出市中医院(区属中医院)龙头引领作用,强化中医公益性导向。围绕“五大中心”整合医院资源,优化市级胸痛、卒中中心管理,推进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深化“院前急救-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高水平区域急救中心。借助“组团帮扶”制定优化中医优势病种8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项,申请承办各类继续教育项目15项,申报科技项目10项,培养全国中医优秀人才2名,1人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百人以上参加“省中黄埔”培训。打造市名医堂,今年9月9日正式开诊运营。

二、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医联体建设,由市中医院牵头组建,打造相应中医特色专科。市中医院与苏州市中医院结对开展“苏宿医家”项目,揭牌苏州吴门、常州孟河、无锡龙砂等中医流派推广工作站,柔性引进7名省中医院专家、3名苏州市中医医院专家、1名南京市中医院专家。脑病科成为2023年度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肛肠科、肺病科、骨伤科分别获批I类、II类、III类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豫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开展合作签约,以豫新街道陆河社区卫生室试点,按照二级中医阁标准建成中医特色卫生室12个。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科学规划道地中药材种植,建成大兴万亩瓜蒌基地、曹集乡万亩金银花基地,打造中医强镇。规划建设袁家村中医创意小镇,通过聘请省市级名老中医、民间老中医坐诊,形成一批名医名方、私人订制药膳食补,打造集“医、药、养、食”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综合体。

三、大力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针对基层中医人才短缺困难,一是千方百计引一批。借助名医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南北挂钩帮扶、乡贤助家乡等,先后引进省内外中医名家87名,其中组团帮扶12名、市外中医院24名、乡贤38名。二是通过师承教育、临床带教、确有专长考核培养一批。对基层药学、护理专业和未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开展适宜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已培训50余人、培养区乡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50余名。另一方面,针对高层次人次引不进、留不住问题,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宿豫区高层次人次引培实施方案》,对全职引进的A、B、C、D、E类人才根据任职经历和工作成效综合评分后,给予最高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综合补贴,分5年考核发放,其中对A、B、C类人才入职协议签订后预付10%综合补贴。今年以来,全区引培国家级中医临床优秀研修人才2名、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名、省名中医1名、省级中医临床优秀研修人才3名、市名中医5名。

四、努力探索中医药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推出中医药特色卫生室中医诊疗收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实行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中医阁一体化管理,从机制、模式、收入分配、医保结算等方面打通堵点,切实调动卫生室中医人员扎根基层执业积极性。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强化医保政策对中医药支持,推动中医服务适宜技术和中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切实发挥公共卫生资金中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按照10元/人标准用于适宜技术奖补。全面实行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今年上半年新开业中医诊所8家。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精细化管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积极探索、改革完善资产管理体系,设立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形成体系化、系统化、效益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了医院资产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资产管理体系。确定“1+1+3+N”资产管理体系,建立统一领导机构为医院资产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部门为财务处资产管理科,归口管理部门为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医学工程处、信息处、后勤处),日常管理部门为全院各使用处室。印发资产管理办法和设备资产管理考核细则,以“条款+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示,通过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管理体制,将医院固定资产由碎片化管理转变为系统化管理,提升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二)制定精益管理标准。秉持“业财融合”管理理念,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固定资产管理目录,对各类固定资产实行精细化分类管理。涵盖5项一级分类、71项二级分类及337项三级分类,并包含资产类别代码、资产名称、资产性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折旧年限、对应折旧科等资产信息。同时,将资产分类索引嵌入院内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各类资产的数量、金额及分布可即时查询和导出,实现全院3万多项固定资产类别的动态可视化管理,助力医院大幅提升各类资产共享调剂使用效率。

(三)落实网格责任管理。通过搭建院内资产管理网络,将被动、定性、分散和低效粗放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定量、系统和高效的精细化管理,让各科资产管理专员共同深度参与资产预算、购置、使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每个使用处室即为一个网格,每个资产管理专员即为格长,负责所属网格的全部资产事项,以此形成“统一部署、纵向管理、个性设置、双向奔赴”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此外,建设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完成23类管理流程重构、移动盘点开发和闲置平台构建工作;对近3万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重新贴码,优化改版资产标签,提高日常处理工作效率。

(四)加强效益评价工作。在不断提升管理精细度的同时,进一步延伸管理轴线,部署构建设备资产效益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实际应用于大型设备的资产效益评估。通过对26个使用处室、110台(套)大型设备资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逐项分析,指导协助使用部门针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形成“PDCA”思维的资产效益管理工作模式,助力医院设备资产保值增效。医院资产综合管理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设备资产效益分析联动机制,为医院设备购置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已支撑设备预算核减1186万元。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了标准化。以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建立的统一标准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系列制度和资产管理平台,使各资产管理部门、各资产使用处室在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时有据可依,形成“人人可以管资产、人人愿意管资产”的良好管理生态。同时,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操作具有可靠性和可执行性,为资产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利用实现了共享化。资产管理平台面向所有科室开放,更好地适应医院“一院四区”的加速推进,医院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医院院区内部门之间调拨资产886台件,院区之间调拨资产264台件,闲置资产平台发布闲置资产信息160项;避免重复购置设备134台件,节约资金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