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85期)
发布日期:2023-09-15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85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9月14日


目    录

● 南京市长陈之常主持召开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会议

● 南通统筹推进本土和对口支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 镇江着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效

● 邳州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

● 扬州市江都区创新开展“五色”信用等级监管

南京市长陈之常主持召开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会议

日前,南京市长、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陈之常主持召开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副市长、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百军出席会议。

陈之常肯定了全市去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强调要持续统筹推进健康南京建设,不断提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能力。一要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统筹协调力度,承担好省会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所担负的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重要职能,集中在宁部队、省部属和市属高水平医院优势,推动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区域性高峰学科,积极配合完成好相关省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二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夯实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优化公立医院内部薪酬结构,发挥薪酬制度保障功能。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三要有序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发挥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城市功能、区域定位、人口规模等要素,科学布局优质医疗资源。一方面,要“优存量”。深化中心城区高水平医院与新五区医院共建,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扩增量”。进一步强化对卫生领域重大项目,以及承担省会城市功能重大项目的科学规划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会议听取了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属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绩效年薪方案修订情况等重点事项的报告,并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进行了研究部署。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南通统筹推进本土和对口支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南通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双轮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本土和对口支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辖区和对口支援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协调发展,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以厚实本土人才优势,打造对口支援地区赋予“南通符号”卫生人才骨干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卫生人才总量1.63万人,高级职称8625人,为向对口支援地区释放卫生人才力量奠定了基础。该市先后与新疆伊犁、陕西汉中、青海贵德等地建立协作关系,坚持需求牵引、选优派优,选派年轻化、高学历、高层次医务人员开展支援工作;全市累计派出245人开展援助(援疆73人、援陕156人、援青16人),平均年龄37.42岁,硕士、博士114人,高级职称121人,高层次人才占比55.92%。推行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策略,通过“师带徒、一对一、手把手”培养重点人才。对口支援医疗队举办各类培训班150余期,不定期选派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开展柔性支援,累计派出近300人次,“师带徒”带教近1000人。整合“前方后方”优质资源,累计接受3000余名伊宁、贵德、汉中等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赴通进修辅导,已有一半以上的进修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其中新疆伊宁县人民医院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青海贵德的所有乡镇卫生院院长均有赴通进修培训经历,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二)以先进技术管理优势,着力提升对口支援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聚焦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根据当地疾病谱积极推进适宜新技术新项目开展,通过手术带教、培训指导等方式,带去前沿诊疗手段,解决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医疗队累计推广使用200项新技术新项目(新疆伊犁100项、陕西汉中70项、青海贵德30项),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另一方面,聚焦医院能级提升。医疗队主动对接支援地区、支援医院重点工作。助力等级医院评审,新疆伊宁县人民医院、青海贵德县人民医院多次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评,目前正在争创三级医院。助力学科专科建设,帮助陕西略阳县人民医院开展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专科规范化建设,带领新疆、青海8个临床专科晋级市级重点专科。助力科研水平提升,带动当地医务人员申报并立项科研项目12个。

(三)以人文关怀保障优势,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卫生人才激励机制。市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提升卫生人才集聚能力,用心用情深化对口支援服务。建立健全关心关爱机制,在全面落实本土卫生人才待遇的基础上,在重要节日、关键时间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卫生人才和家属慰问,在评先树优、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晋职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全方位做好对口支援卫生人才保障工作。此外,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将对口支援成效纳入年度重点目标任务考核,承担支援任务医疗机构积极对接协作医院需求,以受援科室为突破口,“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临床医治能力、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室综合发展实力。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全市卫生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近三年累计招聘高层次人才217名,实施全链条培养制度;启动青年医学专家培养计划,首批遴选50名培养对象;完善卫生人才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增强医务工作者职业获得感。同时,对口支援工作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卫生人才,245名人员返通后有133人晋升为高级职称,晋级中层以上职务占比达到90%,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5人有对口支援经历。

另一方面,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得到受援地高度认可。援疆医疗队“情满杏乡”、驻守边疆25年,打造出接续奋斗的“南通现象”。援青医疗队“缺氧不缺精神”、坚守高原,助力青海县级单位省级课题实现零突破,形成了“南通品牌”;其中“光明使者”陈耀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医疗队被藏区人民亲切称作“南通好曼巴”。援陕医疗队“据守深山”、脱贫攻坚,被誉为“院长能看病、专家懂管理”的“南通模式”。

镇江着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效

今年以来,镇江市以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制机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全市家庭医生累计提供上门服务3634次,建立家庭病床235张;开展1223场次“家庭医生巡诊”服务,覆盖全市46个乡镇、595个行政村,惠及21.4万农村居民。全市常住人口签约率达39.34%,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5.35%,有偿签约人数接近18万人,线上签约人数超过20万人。

一、全力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阵地”。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符合群众需求的签约服务阵地建设思路,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方面,加强签约服务阵地建设。遵循“按需建设、扶弱补齐”的原则,积极在城乡社区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加快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另一方面,打造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市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具备在线签约、履约、监管、统计分析等功能,有效提升签约服务工作效率。目前,全市已组建638支家庭医生团队,拥有家庭医生2084名,其中115名来自二、三级医院的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83个。

二、持续增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促进家庭医生团队发展、提升服务能力的方法与渠道,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一是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培养。借助省农村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计划,积极做好全市农村医学生定向培养工作,为基层培养更多实用型紧缺医学人才。二是加强全科医生能力建设。通过安排人员进修、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开设全-专联合门诊等,发挥“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全科医生业务水平。三是增强签约服务动力。建立以实践能力业绩、家庭医生签约数量和服务质量为导向优化评价标准,调动家庭医生开展好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三、积极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深化“智慧家医”健康管理服务内涵。一是强化居民健康档案使用。将家庭医生随访信息及时录入健康档案,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54%。二是铺设“家庭医生巡诊网”。对有卫生室覆盖的行政村,每月巡诊2次;对无村卫生室覆盖的行政村,通过巡诊车等形式,每周巡诊1次。三是开通功能型“预约台”。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先后增设换药拆线等多个预约上门服务项目。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群众线上“下单”,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提供更换尿管和胃管、伤口拆线、B超检查等服务。

邳州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

近年来,邳州市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发挥市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主力军作用,着力推进市、镇、村三级医疗资源深度融合,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为72.23%,较上年同期提升1.94个百分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量的比例为69.38%,较上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91.4%,较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一、推动“龙头”医院高质量发展。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面推进专科联盟和工作站(室)建设,张继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邱海波教授工作站等12个名医工作站落户邳州;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等15家知名医院实行远程诊疗。在大型公立医院的帮扶和支持下,两家医院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3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人当选“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人当选“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1人当选“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3人当选省农村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8个;市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88项,市中医院开展针刺、推拿、艾灸、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99项。

二、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以2家三级县级医院和5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龙头,对接36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内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7个紧密型医共体;市人民医院与3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牵头组建医共体,组建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体;市中医院与2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牵头组建医共体,组建市中医院医疗综合体。组建和完善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全市各医疗机构,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统一指导。医共体成立“六大中心”,强化人事、财务、医疗业务、公共卫生、药械、绩效“六统一”管理,推行医共体内资源、利益、责任、服务一体化运行。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医共体内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实现区域全覆盖,集中消毒供应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基层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健康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加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抽调12名公共卫生人员,纳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成立的公共卫生管理中心,负责对成员单位的公共卫生管理进行指导、考核等。5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牵头的医共体,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强的优势,对成员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同质化管理。

三、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投入政策,投入2400万元对部分薄弱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投入4600万元用于新建2家乡镇卫生院;投入2000万元实施设备提档升级工程,为11家卫生院添置核磁共振、CT、电子胃镜等设备,全市基层医疗耳语机构设施设备逐步完善。积极推进“联合病房”和“专家工作室”建设,在基层卫生院共建设11个专家工作室和3个联合病房。2023年上半年,专家工作室共诊疗4011人次,联合病房实际开放床位60张,联合病房开展手术17人次。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有12家,创建省特色科室6个、市特色科室15个。

扬州市江都区创新开展“五色”信用等级监管

今年以来,扬州市江都区以医疗机构“五色”信用等级监管为抓手,通过监管对象、等级评估、结果公示、综合运用“四个”全覆盖,着力提升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一、明确“五色”信用等级监管界定。一是明确监管对象。全区所有在区卫生健康委登记(备案)正常执业的150余家卫生院、诊所、门诊部等各类医疗机构,均纳入“五色”信用等级监管范围。二是明确评价标准。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违反法律法规情形,设定不同分值的指标,形成“五色”信用等级标准。三是明确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医疗机构划分为绿、蓝、黄、紫、黑五个等级,其中绿色代表“诚实守信”,蓝色代表“信用良好”,黄色代表“一般失信”,紫色代表“较重失信”,黑色代表“严重失信”。四是明确评估方式。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结合日常检查及部门反馈的可以记分的事项等,按百分制对医疗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估。

二、建立“五色”信用等级监管制度。一是完善包容监管制度。推行柔性执法,优化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对首次违法、非主观故意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的,帮助、指导监管对象规范提升。二是完善信用修复制度。分级规定失信信息有效期,有效期满时已对失信行为进行纠正、且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并承诺不再失信的,可申请信用信息修复。三是完善奖优罚劣制度。在行政管理中实施奖优罚劣,针对被评等级分别给予推荐评先评优等奖励措施,或限制行政便利、加大检查频次等惩罚措施。四是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将评估结果纳入“诚信扬州”建设体系,建立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严重失信联动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的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归集到信用扬州管理系统进行公示,加强惩戒。

三、稳步推进“五色”信用等级监管。一是以责任落实变“要我评”为“我要评”。组织医疗机构人员参加“五色”信用等级监管学习培训,增强和激发大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五色”信用等级纳入医疗机构督查考核内容,真正将“软指标”变为“硬杠杆”,形成医疗机构以获评“绿色”“蓝色”为荣的争创氛围。二是以工作联动变“多头评”为“联合评”。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把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医疗广告、物价、医保报销等方面的监督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管理。三是以监督创新变“常态评”为“动态评”。在年度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动态评估,开展非现场执法和非法行医人脸识别信息系统,推动线上和线下执法、日常和随机执法相结合。同时,根据执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相关医疗机构的信用等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