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75期)
发布日期:2023-04-28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75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4月28日


目    录

● 我省召开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部署会

● 盐城市政府召开深化医改工作推进会

● 南通以专科联盟促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 淮安“三位一体”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

● 泰州推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我省召开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部署会

日前,省卫生健康委在南京召开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部署会。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杭海出席会议并讲话。

谭颖指出,开展高水平医院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定,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全系统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谭颖强调,要牢牢把握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提升疑难重症解决能力、铸造一流品牌专科、打造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引进培养拔尖医学人才、提升医院运营效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精准发力、狠下功夫,确保高水平医院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谭颖要求,各地、各重点建设医院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协调联动,加强考核评估,勇于揭榜挂帅,主动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用过硬的作风保证过硬的成果。

杭海强调,省发展改革委将积极争取,从项目建设方面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齐心协力保障高水平医院建设顺利推进。

会议由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主持,副主任张金宏解读《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省卫生健康委与首批8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南京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发言。

首批8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委属委管医院主要负责同志、委机关各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还邀请省委人才办、编办,省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和南京、徐州、苏州、南通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有关设区市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首批8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包括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省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盐城市政府召开深化医改工作推进会

日前,盐城市召开深化医改工作推进会暨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工程部署会。副市长王连春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杰成主持会议。

王连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实施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工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服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系统连续、管理手段转向更加注重科学化治理。要聚焦高品质医疗,在大力实施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工程上下功夫;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深入学习三明医改工作经验上下功夫;聚焦高水平服务,在全面推广东台数字化医共体做法上下功夫;聚焦高标准配套,在统筹做好医疗卫生相关领域工作上下功夫。

王连春要求,要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和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工作,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强化协同配合,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形成整体合力;强化督查推进,将相关工作纳入各地年度综合考核并实行动态跟踪,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崔国静通报2022年全市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解读《盐城市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提出工作建议,东台市政府、建湖县人民医院作交流发言。

各县(市、区)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市区三级公立医院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南通以专科联盟促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成立由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的妇幼健康专科联盟,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妇幼医疗保健资源纵向整合,将各县(市、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及两家二级民营专科医院等23家单位纳入联盟成员,建立结对帮扶、技术共享、质量管控机制,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高危儿管理网络转诊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规范管理评价制度。以儿童早期发展为重点,制定下发《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构建“乡—县—市”三级高危儿管理网络体系,将全市的高危儿分为A、B类,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管理目标。制定考核方案,纳入全市妇幼健康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由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奖励性绩效挂钩,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针对基层儿保医生紧缺问题,组建市专家库,成员主要来自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中具有专业优势和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主任。定期组织专家下沉、对口支援服务、帮带教等,满足基层服务需求。2017年8月联盟成立以来,高危儿专家门诊累计下沉达129次。加强在职培训和专业培训,定期开展各层级培训班、举办学术沙龙和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广适宜新技术。每年开展高危儿相关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3-4次。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和激励。落实“三免一严”(免进修费、免住宿费、免补贴伙食费、严格考核)进修制度,鼓励基层儿童保健医师到主体单位进修学习3-6个月。进修期间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定副高职称及以上专家进行指导。累计接收基层成员单位19名儿保科医生进修实训,为基层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技术骨干。

(三)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整合技术专家、临床保健、科研教学等资源,运用联盟多中心、多团队会诊平台和学科优势,通过专家会诊、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举措,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依托联盟组建产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儿童心理行为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和预防保健部等多学科合作高危儿随访技术团队,为全市高危儿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四)拓展高危儿保健服务内涵。引进国内先进的发育评估工具,县(市、区)级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高危儿心理发育诊断评估工作,确保各地区能够开展高危儿心理行为诊断性评估。新生儿髋关节B超免费检查和高胆红素血症筛查广泛普及,检查率达100%。创新门诊工作机制,对所有接诊的高危儿均已采用电子化管理模式,由专人专项负责。开设高危儿家长课堂,强化高危儿早期干预、营养、疫情期间保健等知识。通过省妇幼信息系统筛选出每月随访对象,逐级分解到各镇基层卫生所、村(社区),联合做好高危儿随访动员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基层高危儿专项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营养、疫情期间保健等知识的普及,规范化转诊、随访和干预,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优质服务。2022年,全市新生儿死亡率1.11‰、婴儿死亡率1.97‰,较上年分别下降0.28、0.32个千分点。

另一方面,基层机构专科建设有效增强。专科特色门诊已成为基层常态化门诊,基层科研能力得到提高。累计投入106万元用于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累计立项53个课题,其中31个来自基层单位、占比58.49%。

淮安“三位一体”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

近年来,淮安市紧紧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组合、资源下沉、方便群众”的原则,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构建管理联合体、责任联合体、服务联合体,不断完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一、主要做法

(一)注重规划引领,构建管理联合体。一是制定政策文件。出台《推进纵向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优化改革路径。二是完善治理结构。设立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制订章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统筹医联体内资源配置与整合。三是健全组织架构。充分发挥龙头单位品牌优势,医联体成员单位实现同质化管理,共享先进管理经验。

(二)聚焦协同发展,构建责任联合体。一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紧密型医联体内部探索建立编制或人员控制数额统筹使用、统一制订进人用人计划、统一人员招聘、统一岗位管理和按岗公开竞聘、考核奖惩政策等措施,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二是推动资源纵向流动。印发《进一步深化分级诊疗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实施方案》,全市二三级医院安排业务骨干每天到所有签约医联体结对关系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坐诊、手术、查房等医疗服务;每周利用休息日,到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周末门诊”。三是统筹人员教育培训。医联体内建立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公平享有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机会。

(三)聚力提质增效,构建服务联合体。一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通过升格为二级医院、转设为康复院、撤并为分院等方式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机构由137个精减至111个,形成以15个中心为龙头,周边乡镇卫生院为节点,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新型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构建有利于双向转诊的药品配备模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用药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三是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服务。医联体内普遍建成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心电诊断等业务系统,实行成员单位药品、耗材、设备等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二、取得成效

(一)医联体运行质效进一步提升。目前,市级4大医疗集团、县域17个医联体有效运作,全市建成63个专科联盟、12个远程协作网,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医联体。涟水县、淮安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运行质效评估位列全国第97名、第113名。淮安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列第5名。

(二)分级诊疗格局进一步优化。2022年,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比例为72.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人群签约率49.73%,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79.79%。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级以上医院上转患者82265人,二级以上医院下转患者44056人,“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群众信得过”的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三)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近三年,全市乡镇卫生院诊疗量增长19.8%。涟水县高沟中心卫生院跻身“中国乡镇卫生院100强”。2022年,全市有5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覆盖率全省第三。3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省社区医院标准,省考重点工作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达49.39%。

泰州推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泰州市委编办、卫生健康、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规划、医疗保障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泰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市提出,以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服务能力、人才提升和政策保障“四大工程”,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

一、实施建设提升工程。强化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理顺镇域范围内多所政府办卫生院行政管理体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和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达标建设工程。到2025年,基本做到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全覆盖,基本建成基层“15分钟”健康服务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

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补齐儿科、口腔、中医、康复、药学等薄弱专科短板,加强基层特色科室、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提档升级,提高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糖尿病并发症等慢性病的筛查、治疗、康复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制机制。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比例达到省平均水平,50%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十大功能中心,建成1个以上基层特色科室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达到70%以上,市(区)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全覆盖,建成四级标准以上中医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50%左右,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建成健康管理中心(含慢性病筛查工作站),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5%,基层首诊签约率达到25%。

三、实施人才提升工程。推行“县管乡用”制度,统筹调度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资源。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聘力度,放宽基层卫生人才招聘报考条件。拓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渠道,设立专项补助经费,扩大本地户籍培养规模,建立定向培养奖学金制度。柔性引进卫生人才,鼓励上级医院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健全退休人员返聘制度。推动“驻村护士”队伍建设。到2025年,累计招聘基层卫生人员600人,“驻村护士”配备比例达到60%以上。

四、实施基层保障工程。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和补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行经费。加大医保政策支持力度,适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合理核定基层绩效工资总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与当地市(区)级公立医院保持合理水平。建立基层卫生人才奖励机制,对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的“临床、公共、中医、口腔”临床医生,进行奖励。落实乡村医生保障待遇,将乡村医生基本药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2万元/人或每服务人口2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