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报:2023-1-30)
除夕夜,阖家团圆、万家灯火。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众多医护人员选择默默坚守,为生命“守岁”。
大年三十夜里,一位80岁老爷爷突然胸闷憋喘,家人送到医院急诊。心电监测、开通静脉通道、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并立即给予面罩吸氧……主管护师宗虎和护士张威、李玉姣迅速做好急救准备。
急诊内科主治医生张蓉检查后诊断患者为呼吸衰竭、左心衰竭、肾衰,立刻给予抗感染、降压、利尿、纠正酸中毒、硝普钠泵入等治疗。1小时后,患者转危为安。
“患者脱离危险就是我最棒的新年礼物。”张蓉说,急诊科医护人员早已习惯没有昼夜、节假日,每当急救车鸣笛声响起,他们都会迎来一场新的“战斗”。
眼科急诊24小时开诊,除夕这天共接诊患者近100人,其中眼外伤近70人。晚上21时左右,伴随密集的鞭炮声,眼部爆炸伤患者短时间内增多,其中有五六名眼球破裂重伤患者。急诊护理组长孟杰在保证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时,与急诊医学科护士李彤积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就诊有序。
眼科立即启动二线班,斜视与小儿眼科副主任司明宇接到电话后15分钟赶到急诊,紧急开始第一台急诊手术。司明宇工作19年,这是第一次遇到短期内收治这么多病情复杂及重症患者,考虑到后半夜就诊患者的不确定性,他又给备班眼底病一科副主任医师管莉娜打电话请求支援,并请手术室做好3台手术同做准备。
眼科病房值班医生陈颖也在忙碌,短短1个小时就接诊了8位眼外伤患者。30岁的患者小敏(化名)伤情最重,因不慎被鞭炮炸伤左眼转至该院。陈颖紧急联系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等多学科医生会诊,连夜为患者进行左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结膜裂伤清创缝合手术,患者最后化险为夷。
大年初一,陈颖不顾身体疲惫,查房、开医嘱,一直忙到下午2点多。累归累,陈颖夸赞的都是别人,“昨晚的急救任务重,二线司明宇和备班管莉娜主动承担重伤患者手术,门诊陈露本不需承担病房工作,却为尽快救治患者主动到病房协助我开医嘱……”
春节期间,重症医学科床位全满,收治的大多是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础病以及脏器功能衰竭出现各种类型休克等生命垂危患者。深夜12点,66岁的患者王大妈突然出现咯血症状,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病情危急。王大妈因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在呼吸科住院十多天,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每一次病情突然变化都被成功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医师韩玉和值班护士孙旭丽、周婧雯立即开始急救,止血药物应用,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现误吸、窒息……经过一系列紧急抢救,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除夕夜共有3个兔宝宝在医院顺利降生,为新年带来一份浓浓暖意。母婴平安离不开产科医护团队的坚守,“迎接新生命诞生责任重大、意义非凡,产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产科主任张曙萱说。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史为涛与妻子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于佳妮同在医院工作,除夕之夜坚守岗位。“我们愿用坚守圆万家团聚。”史为涛说。
假日里,忙碌在医院各个角落的“他、她、他们”,是“一院人”奉献的缩影,有他们为健康护航,万家灯火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