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87期)
发布日期:2023-11-01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87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0月31日


目    录


● 省政府赵岩副省长调研医疗保障工作

● 我省出台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 全国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 连云港市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

● 南京市栖霞区试点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新路径

省政府赵岩副省长调研医疗保障工作

日前,省政府赵岩副省长赴省医疗保障局开展工作调研,实地考察江苏省医疗保障信息化平台、南京市医保服务大厅,听取省医保局工作汇报。

省医保局局长陈红红围绕构建新时代医保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医保重大制度、完善待遇保障政策、全面推进医保重大改革、加大医保基金安全监管力度、提升医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支持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等七个方面介绍了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推动医保工作走在前做示范进行了汇报。

赵岩充分肯定了江苏医保工作取得成绩。他指出,全省医保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的重要论述,始终锚定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深化重点改革、维护基金安全、优化医保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医保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赵岩强调,全省医保系统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要求,锚定“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任务,着力推动医保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医保重点改革深入实施、推动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推动医保服务优质高效,加强协调联动,加大改革力度,以医保可持续发展,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疗服务。

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华勤、办公厅副主任王文斌陪同调研。

我省出台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水平显著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江苏建设重要支撑。

《方案》明确,推进23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提质升级,推广24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建设2-3个省级中医康复中心,5-8个省中医康复重点专科。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实现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全覆盖。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中医馆,全省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三级、四级、五级中医馆占比分别达50%、30%、20%左右。开展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每个设区市分别开展不少于1项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试点。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建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及相关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方案》提出,推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促进建立重症等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推进医疗机构积极创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强化软硬件建设,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平台和多学科团队。遴选一批项目单位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胃癌、瘿气、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加强跨领域、跨行业多学科资源整合,以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平台为主要支撑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明显优化。全省中医药古籍原生性、再生性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布局或向国家争取一批中医药科研项目,系统化诠释中医药科学问题,提升重大疾病临床疗效、中药质量水平,科学阐释中医药机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体系得到完善。通过提升全省中医药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在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

《方案》明确,加强中药种植养殖、生产、使用全过程管理,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养殖,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华精髓,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中医药产学研用开放发展,提升江苏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应用与发展。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建设。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和推动解决中医药振兴发展重要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将重大工程实施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抓好落地落实。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高素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各地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进行预算单列。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投入责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振兴发展,推动形成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

全国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日前,全国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出席会议并致辞。

傅卫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寄予的厚望,强调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各地在推进工作中创新举措和成效,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提出五点工作要求: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继续优化服务内涵和形式;三是坚持人民至上,增强签约居民获得感和感受度;四是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服务提升覆盖面;五是坚持点面结合,充分发挥大城市辐射作用。

张金宏介绍,江苏省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自2013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开展以来,持续推动基层建设提档升级、基层服务提质增效,全省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他表示,未来江苏将着力在做实基层首诊、做强基础医疗、做优健康服务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签约居民获得感和家庭医生积极性两个核心目标,推进签约个性化、履约规范化、监管常态化,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努力保障城乡居民就近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部分区县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工作负责同志,部分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等70余人参加会议。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南京市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如何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优化签约流程、加强医患沟通以及应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连云港市大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

近年来,连云港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立足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助力医、教、研、产门类齐全的中医药强市建设。

一、强化中医药发展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突出位置,成立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全市中医药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全市中医药工作。二是健全管理体制。在组建市卫生健康委的同时,同步挂牌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由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任局长,加强对全市中医药工作的统筹管理。多数县区成立县区级中医药管理局,健全中医科(股)或配备专职中医药工作人员。三是优化资金保障。市财政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十四五”以来预算安排由30万元增至500万元,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购买服务内容。

二、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一是优化布局,打造集团优势。集中区域内产业、教育、科研和人才等优势,横向组建非法人松散协作型的连云港市中医药发展集团;以市、县(区)5所中医医院为成员单位,纵向组建紧密协作型的连云港市中医医院集团,形成两个集团纵横分布、T型互补的中医药发展格局。二是创建引领,健全服务体系。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个、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4个。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科。建成四级中医馆30个、五级中医馆及建设单位11个,72.2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江苏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是整合资源,培育专科群体。实施“花果山攀峰计划”,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培育国家、省、市中医重点专科。全市现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建设单位10个。

三、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与财政部门联合开展“连云港市卫生健康领域中医药强市工程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卫生健康领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实施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工程。推进公立中医医院建设,升级改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到2025年实现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全覆盖。二是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成市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40个、省级及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4-7个。三是实施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名老中医基层工作站8-10个,培养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6-20名。四是实施中医药服务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医药卫生监督实训基地1个,建立中医医疗质量管理指导中心,健全市级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质控体系。五是实施中医应急(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中医紧急医学救援(疫病防治)基地,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中医应急人才,组建1支中医应急医疗队,带动全市中医疫病等应急能力提升。六是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市级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通过开展院企合作、院校合作、南北帮扶合作等,立项不少于10个市级以上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七是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工程。打造中医药文化(植物)园1个,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个,培养市级中医药文化专家40名。积极开展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健康巡讲80场次以上。

四、推动中医药薪火传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市级老药工工坊3个。培养国家级中医药人才38人次、省名中医13人、省级其他各类中医药人才24人次、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4人、市名中医四批共57人、市基层名中医10人,遴选培育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的中西医结合人才100名。

南京市栖霞区试点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新路径

近年来,南京市栖霞区率先在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病管理试点,着力打造标准化慢性病管理中心,建成南京市唯一市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慢性病管理培训基地。

一、主要做法

(一)推动机构运行“实体化”。2019年,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标准化慢性病管理中心,将慢性病管理功能定位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从单一疾病诊疗功能,发展为预防、健康评估、筛查、营养、运动、专科治疗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化慢性病管理体系化服务。慢病管理团队有高级职称医生1名,副高职称专职医师3名,省级专科护士2名,还配备康复、中医、营养、运动、心理等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打造慢病管理团队实体化运作,由专职人员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慢病管理服务。

(二)开展便民服务“集成化”。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化患者就医流程,慢病管理中心的相关诊室和医疗资源实施“集成化”整合,方便患者就诊。一方面,整合专科诊室、健康教育室、个性化管理档案室、并发症筛查室、心理咨询室等,实行区域化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借助“院府合作”与医联体,畅通上下转诊和二、三级医院的专家下沉,为慢病患者全方位指导和帮助,使慢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打造医防服务“全程化”。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患者实施“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管理。科学分析和收集慢性病患者现存和潜在的全部健康需求,在为慢病患者常规诊疗基础上,为其进一步提供生活方式干预指导、并发症筛查、心理治疗和其他健康问题的诊疗和预防,形成社区-医院-家庭延续性全程服务。

(四)提供慢病服务“个性化”。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贴“患者需求”,为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签约服务项目。一是建立“家医亲密”组织文化,实施“健康护照”积分制管理方式。二是探索家医签约服务新模式,推行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如“28控糖训练营”服务包,实施糖尿病患者居家生活方式跟踪训练服务,培养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转变生活方式。三是打造运动促进健康活动中心,鼓励患者采用非药物性运动手段对慢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五)注重管理服务“信息化”。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数字化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借助“南小慢”微信小程序对慢病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通过数据筛查分析和患者的个性需求实施分级管理,扩大慢病管理覆盖人群。一般人群由全科家医团队通过小程序和AI助手协助完成常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由标准化慢性病管理中心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该中心已实现标准化慢病管理中心CMC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HIS系统互联互通,可运用大数据直观反映慢病管理质效,帮助患者自我查询、自我管束,并支持24小时线上咨询和远程就诊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持续性动态健康管理模式。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打造了慢病管理标准规范。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2年10月起草并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中心服务规范》,被纳入2022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目录。今年上半年,中心慢性病并发症筛查量同比增长30.50%,血糖控制率55.26%,血压控制率75.64%,血脂控制率55.46%。

另一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管理模式。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运动促进健康站,创建“国家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中心三星门诊”,已有22家单位60余人次参加中心标准化慢病管理培训,迈皋桥慢病管理模式已先后被省内外7家基层医疗机构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