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86期)
发布日期:2023-10-20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86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0月19日


目    录


● 我省明确下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调研盐城深化医改工作

● 无锡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医院高质量发展

● 连云港率先开展“五个融合”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试点

我省明确下半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日前,省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药监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23年下半年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深化医改七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快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优化区域优质医疗资源配置,聚力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医院;结对帮扶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大力推进“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推荐标准达标率保持全国领先。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2%左右。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到推荐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提高到40%。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功能中心”建设。加强基层特色科室建设,力争年内建有1个及以上基层特色科室的基层机构占比达到55%。新建成200个以上甲级村卫生室。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效,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8%以上。落实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大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继续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总额付费。鼓励紧密型医联体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

二、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指导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创新开展一个设区市、一个县、一个区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做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国家级试点评估,制定省级改革试点方案和配套政策;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进一步扩大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完善我省公立医院发展评价体系,组织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强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加强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日常管理。开展年度全省深化医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

三、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8.8%以上。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稳妥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调整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大“江苏医惠保1号”的宣传推广力度,支持医疗互助保障发展。扎实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年底前基本实现医疗机构、病种数、入组结算率、统筹基金“四个全覆盖”。推动DRG/DIP病种分组、权重(分值)、系数等核心要素谈判协商、特例单议等机制深化运用。推进康复医疗、精神疾病、安宁疗护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探索开展总额控制下的按人头付费为主的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不断健全医保目录管理体系,落实医保基金总额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全省统一的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新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190个。优化完善医保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强化医保医疗信息共享,建立医保信息编码实时动态维护机制,实现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落地使用。全面升级优化“江苏医保云”,探索开展“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服务。

四、不断深化医药领域改革。建立健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服务保障制度,完善“一对一”服务机制,助推创新产品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园区创新发展。全面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落地落实,建立阳光采购考核管理机制。开展省级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含省际联盟采购)各不少于2次,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品种数量累计不少于450个。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导地位,持续推动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加强短缺药品监测储备和分类处置,有效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加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指导,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促进科学合理用药。

五、进一步建强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经费标准提高到98元以上。有序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全省疾控机构达标率提高到96%。指导督促6个设区市、25个职业病防治任务重的县(市、区)依托综合医院建设职业病防治院(所);开展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浓度(强度)超标等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加快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建立健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服务运行管理机制。制定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具体措施。加强艾滋病综合干预,推进结核病综合防治新措施,深入做好肿瘤、心脑血管等慢病综合防控。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新创建省健康镇30个、健康村150个,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保持在30%以上。加大传染病监测力度,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新设置30家院前急救站(点)。

六、着力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省中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重点建设10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加快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改造升级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级中医馆。扎实推进省中医临床医学创新中心建设。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10家,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社区托育示范点,力争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个。年内新建成3家、新开工建设1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成30家省级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建设。实施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水痘疫苗等项目。到年底,新增20家二级以上老年医院,新增24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优化提升30家护理院;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七、切实强化保障和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服务功能,开展数据标准化治理和应用共享。持续推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建设,加快推广云影像平台应用。支持省级优势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省重点研发计划,加强对疾病诊疗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大力实施“333工程”、双创计划、江苏特聘医学专家、卓越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项目,新引进1个以上卫生创新团队、10名左右江苏特聘医学专家。对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扩大紧缺人才招聘规模。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新招收2300名左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500名以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力争新培养全科医生1000人以上。培训1万人次基层卫技人员、200名基层骨干临床医师。支持并促进各地积极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强化跨部门联合综合监管,深入开展医疗卫生领域信用体系示范化建设工作。深化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实施医保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年行动。加强行风建设,健全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推进平安医院建设,营造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调研盐城深化医改工作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到盐城市调研深化医改工作。盐城市副市长李兰翔,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仕德,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崔国静等陪同调研。

庄宁先后赴阜宁县人民医院、陈集镇中心卫生院及双营村卫生室、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台市人民医院、时堰镇中心卫生院及临塔村卫生室等现场调研,并在东台市召开深化医改工作调研座谈会,了解盐城市深化医改和东台市数字化医共体“十张网”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

庄宁充分肯定了盐城市深化医改取得的明显成效、东台市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特色做法。他强调,盐城市要立足卫生健康事业良好基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深化医改工作。一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在纵向和横向上推进体系整合。纵向上要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实现“上下结合”;横向上要促进“防治结合”“医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努力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要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围绕外转率较高的病种,全面分析外转原因,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建强专科、提升能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通过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把更多的病人留在本地。三要发挥健康管理的信息化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好盐城卫生健康分舱,通过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设备使用、管理精细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对需要康复和随访等人群的健康管理,真正实现闭环管理。四要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开展价格评估,适时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合理确定价格;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五要总结评估东台市数字化医共体“十张网”建设成效。阶段性总结项目推进、存在问题、具体成效等情况,适时汇报进展,形成好的经验做法之后考虑在更大范围推广。

李兰翔表示,在深化医改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调研组一行专程来盐进行指导,充分体现了对盐城市医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盐城市做好医改工作的有力鞭策。要充分认识到深化医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按照任务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节点化的要求,在推动医疗机构内涵提升、建设县域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医防融合体制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医药领域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求突破。

无锡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来,无锡市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为契机,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坚持公益性质“四维度”发力,不断构建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新体系和新模式,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含金量”转化为群众就医“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一)注入改革“强心剂”,凝聚医院强大发展合力。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清晰的现代医院管理新模式。一是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管理模式。市政府出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市、区两级政府全部成立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监督和指导职责。二是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确保医院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开展“三领三创”医路先锋行动,建立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事项讨论决策制度机制。三是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考核模式。赴上海专题学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先进经验,开展全市公立医院专题调研,以调研发现问题为导向,出台党建目标考核、绩效目标考核、重点目标考核“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办法,加大对运行效率、公益性、满意度等方面指标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年薪挂钩。

(二)注入运行“活血剂”,激发医院外在发展活力。全面优化外部运行机制,形成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新模式。一是改革完善运行补偿机制。市区两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新增财力优先保障各项医改政策落实到位。市财政投入40亿元实施卫生健康“三名”战略,“一院一策”提升医疗水平。2020年以来,启动市级卫生重大建设项目8个、预计投入79.7亿元;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财政弥补率保持在30%以上,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全面化解。二是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DRG国家试点覆盖范围,实际付费医院扩大到46家,实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DRG付费改革全覆盖。三是持续完善人事薪酬制度。积极落实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育奖补、博士专项薪酬补贴、购(租)房补贴、子女入学等生活保障措施,实行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年薪工资、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保持在40%以上。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启动博士“锡”引行动,2020年以来,新增医学博士200余名,选送200余名骨干人才攻读博士学位,引育“太湖人才计划”医学专家团队28个,其中院士项目8个。四是创新推动综合监管机制。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完善医疗机构自查、“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强化区域和部门联动督察。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医疗服务行政处罚623起,罚没款1473.67万余元,移送涉嫌非法行医犯罪案件16起。五是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出台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23条政策举措,进一步拓展社会办医空间,优化准入审批服务,加强社会办医人才建设,加大医疗保险支持,营造有利于社会办医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三)注入治理“通络剂”,增添医院内生发展动力。全面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形成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新模式。一是全面健全医院决策管理机制。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发布医院章程,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医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组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药事管理、伦理等40余个专业委员会。二是全速提质医院运营管理。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统筹管理医院经济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公立医院总会计师配备16名,市属医院实现总会计师全覆盖。在全省首推医疗设备共享工作,涵盖价值1.8亿元基础医疗设备。与上年同期相比,设备购置金额减少2223万元、下降11.44%;设备维护费支出减少520万元、下降16.32%。自共享平台开放以来,已累计完成各类设备跨院预约检查2.5万余人次。三是全效提优智慧医院建设。为全国首批“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建设城市,连续两年在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地级市第四。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首批31家医疗机构接入省“影像云”平台。四是全力加强医院法治建设。创新开展公立医院法治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评定首批6家市级示范点。各公立医院均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法治工作机构监督协调、法律顾问全面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医院法治建设工作体系。

二、取得成效

一方面,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无锡基地挂牌,江苏省肺移植中心落户市人民医院,江大附院获批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成立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无锡分中心。截至目前,全市“三甲”医院数扩至12家,市属医院实现“三甲”全覆盖。全市累计建成医联体26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6个、专科医疗联盟16个,医联体龙头医院在基层开设工作室158个,每年双向转诊12万余人次。

另一方面,办医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截至2022年底,全市社会医疗机构数和床位数分别为1913家和21445张,占全市医疗机构比例分别为60.63%和41.08%。中美合资无锡凯宜医院、中港合资江阴泰富临港医院、中韩合资爱思开无锡医院等一批成规模、上水平的医疗机构相继落户无锡。公立医院与全国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合作项目103项,与本地生物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协议120项,累计缔结国际友好医院20对。

连云港率先开展“五个融合”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试点

近日,连云港市卫生健康、教育、体育、民政、海关和南医大康达学院等六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实施“医防融合”项目试点工作方案》。《方案》坚持“小切口、项目引领、试点先行、小步快走”,以“五个融合”推动各有关单位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融合发展,努力提升全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方案》明确“五个融合”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医防融合。以慢病防控项目为切入点,从慢病防控、健康科普、检验检测、传染病防控四个方面,通过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建立科普专栏、加强信息建设、搭建专家团队等方式,加强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二是校医融合。市疾控中心、市卫生健康委直属医疗机构与高校、中小学校等不同层次的学校,通过参与大学生实践指导、开展学生近视综合防控、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打破各级学校和疾控中心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三是基防融合。以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为纽带,各县区(功能板块)疾控机构与辖区内至少1家村(社区)结成公共卫生共建单位,围绕基层需求,以疾控工作为重点开展互动共建,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目前市、县两级已全部完成挂牌工作。四是体医融合。市疾控中心与市体育局、市中医院,以“三减三健”专项行动为依托,发挥三方优势,为患者开具“运动处方”,形成个性化运动指导方案,逐步建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回归运动的全程医疗服务体系。五是边防融合。市疾控中心与连云港海关发挥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展更加全面、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及时有效应对口岸重大传染病疫情,防范传染病跨境传播和蔓延,筑牢“外防输入”关口,切实维护国门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