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体卫融合促健康 进入秦淮百姓家
发布日期:2023-10-10

(健康报:2023-9-18)

体育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损伤

9月7日,“2023年中央媒体走基层——体卫融合看江苏”采访团来到南京市。记者步入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触目皆是体育运动元素,该院的标志设计最为别致:它由“医”字演化而来,既形如一名彩带飘扬于胸前的运动员,又形如一名正在练习太极拳的健身者,寓意为医疗与运动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2022年,南京市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南京市中医院联合筹建南京市体育医院,这是全国首家依托三甲综合医院成立的体育医院。自挂牌以来,该院不断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预防、健康宣教、运动干预、运动创伤诊疗、运动康复等多专业一体化的体卫融合新模式。
  在运动医学科中医理疗室内,一名身形健硕的健身爱好者俯卧在治疗床上,正在接受中医针刺治疗。针灸针在中医师的指尖上下提拉、前后旋转。
  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孙舒雅表示,大体重健身爱好者往往偏爱重量训练,而忽略深层肌群训练,过度进行硬拉、深蹲、引体向上等大重量训练后,腰背部容易疼痛。“后续,我们将指导他增加多裂肌训练,强化核心肌群。”孙舒雅说。
  治疗中,这名健身爱好者的背部露出之前拔罐留下的紫黑色罐印。“中医调理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明显提升。”他说,健身之后不再感到极度疲乏,夜间肌肉痉挛现象也有所好转。
  孙舒雅介绍,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于不同症型、不同损伤阶段给予个性化治疗;治疗不是只针对受伤局部,而是整体调节身体机能,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无创或微创的中医治疗方式,患者接受度也很高。
  “对于运动损伤患者,医院发挥中医优势,由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运动医学科、运动康复中心共同施治。”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体育医院)党委书记刘奇志介绍,如果是运动中产生损伤,由运动医学科、运动康复中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是体质虚弱造成肌肉松弛,进而造成运动损伤,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就要对其进行体质辨识、体质调理。
    运动促进健康站 运动干预嵌入家医签约服务
  促进体卫融合,中医医院依托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社区医院则发挥家庭医生签约优势。2021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文旅局(体育局)联合区卫生健康委,在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运动促进健康站。运动促进健康站位于该中心地下一层,分为体质和健康评估指导区、体质和健康检测区、运动健康服务区等功能区域;配备运动评估设备与训练设备、运动安全与心率监测设备、医疗急救设备、康复理疗设备和运动信息化系统。
  运动促进健康站运行负责人、运动处方师尹玉文介绍,依托运动促进健康站,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运动干预嵌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时主动锁定目标人群,形成“检测—评估—指导—练习”闭环管理模式。
  65岁的老朱从手术后不敢运动到如今积极运动,正是受益于此。他脑梗手术后长期存在头晕头痛、步态不稳、肢体障碍等症状。“康复治疗师建议我到运动促进健康站接受运动干预。”老朱回忆,此前并无运动习惯的他,决定先花15元购买体卫融合首诊签约包,体验1个月试试看。
  建立运动信息档案,开展体适能测试,开具定制运动处方……在初次就诊后的1个月里,老朱一有时间就到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运动指导,不知不觉中,打卡健身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尹玉文根据老朱的病情和体质数据,不断为其调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等。
  1个月后再次评估时,老朱感觉行动起来轻快不少,决定续签体卫融合个性化服务包。现在,他保持着每日不少于两个小时的运动总量,运动强度也随躯体功能的持续改善而逐步提高。
  尹玉文说,根据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运动信息档案,所有坚持运动干预3个月以上的患者,身体素质均有提升,药物使用均有减少。与此同时,随着体卫融合签约服务的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质效同步提升,首诊签约率较去年提升58.82%,个性化签约率提升150%。在此基础上,中心针对慢病患者等人群推出体卫融合糖尿病服务包、体卫融合点单式减重服务包,帮助更多居民从科学运动中获益,达到预防疾病、治疗慢病的效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