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56期)
发布日期:2022-07-15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56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7月15日


目    录

● 省人大常委会赴盐城开展医疗保障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调研

● 我省力推医疗卫生领域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 苏州率先出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

● 淮安试点探索公立医院合理用药全程化管理

● 宿迁多措并举推动市域医联体建设

● 如皋全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赴盐城开展医疗保障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调研

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小敏赴盐城市及阜宁县开展医疗保障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调研。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陈蒙蒙参加。

李小敏一行实地察看盐城市医保智能信息化平台建设、阜宁县人大代表云家运行情况,并分别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医疗保障重点处理代表建议督办调研座谈会。

李小敏指出,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大局。要充分认识制定医疗保障地方性法规是推进医疗保障工作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医疗保障工作系统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医疗保障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相关立法中,要坚持与中央医疗保障改革方向相一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持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医保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强化医保基金的统筹性,提高医药管理的规范性,增强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加强监督管理的协同性,按照推动江苏医疗保障走在全国前列的定位,认真提炼总结江苏实践经验,有效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努力实现立法创制性、特色性、实效性的有机统一,以高质量立法护航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医疗保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部分省人大代表,省医保局、盐城市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调研或座谈会。

我省力推医疗卫生领域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日前,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医疗卫生领域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苏北4市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90%、推荐标准达标率超过60%,推动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升级晋等;县级疾控中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水平有效提升;8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3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服务短板逐步补齐,新建县级妇幼保健院全部达到二级标准;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布局更加合理。

《方案》明确,在南京与淮安、无锡与连云港、常州与盐城、苏州与宿迁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关系的基础上,由省属和苏南4市三级甲等医院对口帮扶苏北4市10个重点结对帮扶县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省疾控中心和苏南4市疾控中心对口帮扶苏北4市10个重点帮扶县疾控中心。重点结对帮扶县以外的其他县(市、区)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结对关系,由结对设区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双方自主协商,综合考虑现有院外结对帮扶现状,由苏南方明确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疾控中心开展结对帮扶。

《方案》提出,支援医院要建立“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机制,协助受援医院加强儿科、急诊科、麻醉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每年至少为受援医院培养3名临床骨干医师或医技人员;通过设立专家工作室、支持加入专科联盟、指导受援医院创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等方式,带动受援医院提升专科能力;协助受援医院建成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提升受援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

《方案》要求,苏南4市强化对苏北4市县级疾控机构的对口帮扶,选派三级医院专家到苏北4市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挂职,组织三级医院专家团、名医专家到受援基层医院开设专家工作室或联合病房。推动帮扶合作向妇幼健康、老年健康等领域拓展,围绕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专科(学科)发展、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务实开展帮扶合作。

苏州率先出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

苏州市作为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5个试点城市之一,日前制定出台《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建立5项机制、强化3项支撑和推进4项配套改革,通过3—5年改革试点,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高标准完成国家试点任务。

《方案》明确,一是建立价格宏观管理总量调控机制。以上年度医疗服务总收入(不含药品、卫生材料收入)作为历史基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医药费用规模和结构、医保基金筹资运行等因素确定增长系数,测算年度调价总量。二是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形成机制。通用型项目基于服务要素成本大数据分析,制定统一基准价格。复杂型项目根据医疗机构自主报价,按加权平均价形成政府指导价。特需项目医院自主定价,占用调价总量,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和费用所占比例,均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三是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分级管理机制。从按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定价调整为按医疗机构等级定价。注射、检查检验等以劳务和物耗为主的通用项目实行同城同价,诊察费、中医辨证论治费等通用项目实行同医师级别同价格。复杂型项目按医院等级定价。乡镇卫生院统一执行诊察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执行一般诊疗费。探索在县域内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可实行统一价格体系。四是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通用型项目调价评估,复杂项目每年开展一次调价评估。特殊情况以及国家省统一部署任务,实行价格专项调整。五是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监测考核机制。开展基线调查,建立医疗服务重点信息报告和成本调查制度、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评估和责任考核制度。

《方案》提出,以健全新增项目受理机制、完善定调价程序、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管理支撑体系。通过协同推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行业综合监管、完善政府投入机制、衔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淮安试点探索公立医院合理用药全程化管理

近年来,淮安市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试点合理用药全程化管理,通 过部门联动、创新监管,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结构,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药占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助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2021年,该院基本药物品种数占比达35.08%,基本药物金额占比达35.21%,实现“双达标”。

一、优化药品目录配置。深化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坚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集采药品和医保药品,限制非基本非医保药品准入,对高价药品实行临时采购制度,定期淘汰同类型疗效差、滞销的药品及部分用量较大的辅助性非基本药物。

二、动态监控药品用量。按月对全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用量异常增长(趋势)的药品进行预警,并分析具体原因。每月对全院使用金额排名前10的药品进行通报,对使用异常药品用量排名靠前的医生进行函询谈话。限制重点监控药品使用,近三年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分别为9.12%、3.34%、0.85%,有效降低药品成本。

三、处方前置审核点评。运用处方前置审核软件和合理用药软件,对处方形成、开具、审查、调剂、点评等用药前后的全流程进行管控。每周通报处方前置审核的不合理处方、医嘱,通过及时干预发挥药师指导用药作用。建立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等专项处方点评制度,提升处方质量。2021年处方前置审核环节的医嘱合格率为98.08%,优化用药规则700多条,有效监督和制约不合理及不当处方。

宿迁多措并举推动市域医联体建设

近年来,宿迁市采取六项措施推进全市医联体(医疗集团)规范有序建设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工作中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医联体25个,医联体成员单位180余家;全市所有乡镇医院和城区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医联体,其中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12个;建成专科联盟3个;护联体41个,二、三级医院与14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成护联体。

一、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患者健康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共用,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在基层首诊和到上级医院预约诊疗。

二、积极推动双向转诊。根据转诊原则和标准,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强化基层首诊负责制,对病情疑难、复杂、危重患者,经首诊后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相应专科就诊。患者符合下转条件的,转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

三、扎实开展培训指导。加大牵头医院对基层帮扶指导力度,定期安排人员开展查房、坐诊、会诊、讲座等各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加强人员进修学习,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技人员。为基层单位建设重点专科或特色专科,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四、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不断扩大和完善远程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完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推进远程医疗、远程培训、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等开展,加强对成员单位疑难危重患者进行远程医疗和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五、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加强省级、苏州市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充分发挥上级帮扶机构专科优势,强化技术培训帮扶指导,鼓励市级优势专科加入上级专科联盟,市内组建和健全市级专科联盟,为基层成员单位提供技术培训支撑,不断增强全市专科技术能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六、推进护理联合体建设。进一步整合共享区域内护理资源,组建城乡护联体,加大基层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如皋全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一镇一院”的目标;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龙头拉动、政策带动、集体推动,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全市深化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基层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全面推进镇卫生院建设工作,市镇两级财政累计投入4.6亿,整合民营医院41家,组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家镇卫生院,实现了“一镇一院”的目标。一是明确整合目标。确定除二级医院、专科医院以外的41家民营医院为整合目标,实现应整尽整。二是优化整合流程。制定资产评估审计、房屋质量安全鉴定及医疗设施设备鉴定流程,组织专门机构开展资产评估审计、房屋安全质量鉴定和设备质量评估等工作。三是规范整合人员。在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下,按规范共整合民营医院工作人员1145人。四是配强管理班子。坚持“以德为先、专业优先”的选人标准,搭建起多元化的镇卫生院管理班子。14名院长中6人为市级医院选派、5人为卫生所长兼任、3人为具备卫技执业资格的原民营医院法定代表人。通过下派带职、专家领头、能人当家,缩短磨合期,保持连续性,实现了“民转公”的无缝对接。

二、基层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医院回归、人员回流后,立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市域内就诊率,启动医共体、市镇村一体化等改革举措。一是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分别由市人民医院与9家镇卫生院、中医院与5家镇卫生院组建2个紧密型医共体。二是强化医共体考核。市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对2家医共体进行考核,2家龙头医院对成员单位进行考核,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绩效由龙头医院发放。三是专家“蹲点式”服务。龙头医院专家在基层开展门诊、教学查房等工作,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尽可能将绝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有效降低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经过两年多来的运行,镇卫生院运行效率明显提升,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176.63万人次,同比上升20%;出院2.99万人次,同比上升8%;医疗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上升30%。同时,基层业务人员收入待遇每年平均达15.8万元,最高每年可达26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基层硬件设备得到加强。按照“分类保障、差别投入”的原则,完善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政策。一是强化专项经费保障。市财政每年投入700万元用于镇卫生院设备改造。2021年投入1300万为基层单位集中采购彩超15台、DR8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台、全自动血球计数仪2台、视力筛查仪14台。从2021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搬经镇和江安镇卫生院异地新建,搬经镇卫生院占地50亩,建筑面积3.7万㎡,总投入1.8亿元;江安镇卫生院占地10亩,建筑面积1.12万㎡,总投入5000万元。目前这两项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年内即将投入使用。

四、基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依托人才建设增强内涵底蕴,不断增强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一是统筹使用医共体人员编制。市委编办核定全市医共体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79名,其中第一医共体编制468名、第二医共体编制211名。二是探索“县管乡用”机制。两年来,两个医共体龙头医院共派出4名业务骨干下沉至卫生院担任院长。坚决落实晋升高级职称前需要下基层服务要求,两年来共下乡56人。三是完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累计232人,其中本科188人、大专44人;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开展的中专学历“农村医学”免费培养,累计招录262人,已有133人毕业至村卫生室参加工作,有效补充了基层新鲜血液。

五、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充分发挥龙头医院优势技术“辐射”效应,基层医疗机构已建成1个省级和14个南通市级基层特色科室,今年又申报2个省级和7个南通市基层特色科室创建。在龙头医院指导下,2020年石庄、白蒲镇卫生院建成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今年九华、磨头、搬经镇卫生院正在申报二级医院创建,计划年内建成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同时,积极发挥医共体内部“传帮带”作用,2021年医共体内双向转诊3097人次,查验结果互认103540人次,减轻患者负担697.34万元。成立专家工作室13个。县域内参保人员门急诊就诊率达91.2%。

六、基层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强化卫生健康信息化支撑,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远程医疗等八大技术中心建设。一方面,搭建医共体信息平台。组织龙头医院医务科、信息科等科室专业人员制定包含区域医共体平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共体监管以及相应系统对接服务等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目前正在组织施工。另一方面,推进“互联网+卫生健康”。推进区域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应用在基层全覆盖,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上线统一支付平台,推广自助终端、窗口扫码等移动支付应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