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49期)
发布日期:2022-04-29 14:56:00 浏览次数: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49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4月26日



南京市中医院全力打造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编者按:公立中医医院是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南京市中医院以深化医改为契机,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充分释放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标杆。现刊发南京市中医院的主要做法,供各单位学习借鉴。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省三明市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改革为牵引驱动高质量发展,夯实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南京市中医院以新院区建设为新起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为契机,以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在围绕发展定位“方向更明”上,提升首位度,提高服务能力;在坚持传承创新“中医更优”上,提升品牌价值,扩大辐射力;在围绕医院综合“实力更强”上,固强补弱,争先进位,建设独具特色、更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就医感受、运行效率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系统谋划促发展。一方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职能,落实《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等制度,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支部讲党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一直抓到党支部、党小组,实现“支部建在科室上”,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强化抓支部带业务,把握结合点,找准发力点,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科主任兼任支部书记数占在职党支部的85%,推动党务和业务协同发展。

二、强化章程统领,完善机制抓落实。一方面,推进制度系统集成。印发《南京市中医院章程》,并完成医院制度、职责的全面修订;聚焦运营管理、绩效考核、人才发展三大领域,形成覆盖党建文化、医疗业务、中医特色、人才发展、科研教育、运营绩效等全链条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持续增强制度刚性。建设集病案质控、合理用药、危急值处理等为一体的质控集成平台,集协同办公、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为一体的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规范医疗行为、固化管理制度、控制管理风险,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三、强化质量意识,一体联动抓服务。一是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充分发挥专家治院作用,为医院发展“把脉问诊”。建立健全全员参与,临床诊疗、护理服务全覆盖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强医师执业行为监督与管理,开展依法执业培训和专项检查,加强诊疗权限管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备案、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工作。二是大力开展便民惠民活动。整合优势医疗资源,打造肛肠、脑病、肿瘤等10多个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建设互联网医院,依托“金陵嘉护”平台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膏方、浓煎剂、散剂、胶囊、丸剂等中医药传统剂型药品加工服务,开展中药饮片代煎和配送到家服务。紧密型医联体内实现中药饮片供应链全流程服务。优化就诊流程,建立急诊高效便捷的绿色救治通道,开展“医社互访”、志愿者服务和专家健康咨询服务。三是打造特色药事管理模式。建立医用耗材准入遴选、集中采购、扫码入库验收及领用、使用全过程管理体系;切实强化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建设智慧药房,多维度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完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加强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辅助用药、重点监控药物、中药注射剂等管理体系、点评制度及奖惩办法,强化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及煎煮等环节管理。

四、强化人才意识,导向鲜明抓创新。一是院校协作更加紧密。医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开辟共享人才资源、科研平台“绿色通道”,共推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杨进工作室)落地医院。联合开展中西医疫病学、治未病学科发展,积极探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开展经方医学教育培训合作。二是重视师承教育。建立和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设立周仲瑛、李济仁、金世元、邹燕勤国医大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医院分站。三是引进高级别专家。成立“景华工作室”,引进赵建宁团队,充实骨伤科、神经外科、胸心血管外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人才队伍,在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统筹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科研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四是搭建创新平台。医院在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中紧贴临床需求,建有9个特色鲜明、研发能力强的现代化高端研究平台,包括省院士工作站、省中医肛肠疾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省研究生工作站、中医肛肠病部省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疫病研究中心、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南京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市临床生物资源样本库)、南京市中医药国际交流基地和医院大数据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医药循证科研数据中心)。此外,打造1个条件卓越、引领作用明显的现代化教学平台—医院医学模拟中心。

五、强化中医特色,守正创新抓内涵。一是提升中医药诊疗能力。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深入实施一站式疾病综合诊疗服务模式。制定并实施116个中医优势病种、28个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和81个中医临床路径,可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101种。二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组织南京地区中医经典大讲堂活动,“金陵小郎中”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博物馆、学校开展中医药主题宣传。积极申报医学类非遗项目,挖掘、传承和推广金陵医派医术。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推出“多专业一体化互联网+护理服务”—“金陵嘉护”系统。三是搭建中医健康产业平台。成立健康产业部,研发系列中医药健康产品,合作建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初见成效。保留中医药研究所作为医院全资控股的全民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中医药健康产品的销售及运营,目前设有院内、院外实体销售点各1个,淘宝、微信小程序等网络营销平台多渠道推广,基本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运作模式。四是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医院与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市中心医院合作设立“中国—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市)传统医学中心”,是国内省会城市中在白俄罗斯设置的第一家中医医疗机构,已先后派出5批医疗队14名中医医师前往莫吉廖夫,提供传统中医诊疗服务及带教培训工作,推动南京市中医医疗服务向国际化、品牌化、可持续化发展。

二、取得成效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一是患者服务量与质快速提升。医院搬迁新址后,临床科室从原来的22个增至35个,病区从原有17个增至33个。新开设产科填补南部新城地区孕产妇诊疗空白;儿科24小时开放提升南部新城地区儿童诊疗服务能力;急救医学科救治能力迅速提升,开设8个亚专科,全力打造创伤中心、胸痛中心,2021年急诊人次达12万,同比增长35.7%;随着外科体系的技术力量不断增强,2021年三四级手术占手术总量73.8%。医院获批省中医紧急医学救援(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单位、南京中医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二是学科专科集群初步形成。医院摘得2020年度“全国医院质量管理案例奖·卓越奖”;荣登中华中医药学会“2021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中医肛肠病学全国排行榜第二名。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肛肠病学”成为部省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中医肛肠疾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三是中医药健康产业不断壮大。牵头成立“省中医治未病联盟”,建设集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养生文化、传统疗法相融合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搭建省、市、区体育、卫生部门联合建设的体卫融合平台,打造“健康管理+体育”“中医+体育”“康复+体育”的“三融合”特色服务模式。四是“金陵中医”品牌效应不断彰显。“丁氏痔科医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洪氏眼科医术”“金陵中医推拿医术”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21年12月“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开放,中心总面积1200㎡,集中展陈金陵医派的发展脉络以及南京市中医院的发展历程,获批省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连续2年承办“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临床特色技术研修班”。2020年成为省首批中医护理专业化培训基地,全院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服务患者约190万人次,年均近70万人次。

二、具有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初见成效”。一方面,推动支付更精细化。健全配套改革制度。运用DRG辅助运营管理系统,着重加强病案首页质控、运营分析及医保结算管理,对医院病种组合指数、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将规则、制度植入系统,让临床医护明白“怎么干”;将系统功能个性化,如采取相同病种全院横向比、实时预警、绩效联动等,让管理部门做到“管得住”;将全院数据整合分析,让决策层实现“动态调”,确保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另一方面,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疑难危重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新技术引进,一手抓慢性病、常规病诊治效能。率先以肛肠中心(国家“中医肛肠病学”重点学科、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南京中医肛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病种为例,探索一种基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医基本证型以及中医特有诊疗技术的中医(肛肠)DRG应用新模式,建立中医(肛肠)DRG分组及其成本核算体系,率先研发形成中医DRG分组器及相关标准体系,该研发成果被南京市医疗保障局采用以开展南京地区DRG支付改革试点工作。

三、分级诊疗辐射初具规模。一是依托肛肠科全国中医区域诊疗中心特色品牌建立的“华东地区中医肛肠专科联盟暨肛肠疑难疾病会诊中心”,辐射全国10多个省市160多家医疗机构。近年来,组织专家50余人次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培养专科人才近4000名。二是以雨花台区岱山社区诊疗中心为代表的紧密型医联体,通过特色专科门诊、名中医工作室、联合病房、“互联网+中草药”供应链、医养服务平台等合作模式,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整体提升。近几年来,医院在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名中医工作站4个,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团队医师32名,上转病人2400余人次,下转病人1400余人次;2021年建设完成双向转诊系统。三是与区县级中医院联合打造的浦口区中医院、高淳区中医院、滨海县中医院特色中医医联体,全方位支持区县级中医院特色医疗技术的开展与传承。浦口区中医院成功转设三级中医医院,创建成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高淳区中医院创建成功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四、科教研综合能力提速提档。一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近三年,医院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5项,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24项。2020年,顾晓松院士工作站经省科技厅批复成为“省级院士工作站”。中心实验室(生物样本库)顺利通过2021年南京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十三五”建设周期验收工作,被评为优秀(A级),获专项建设资金上浮10%奖励。肛肠中心团队“类器官研究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4揭榜领题”赛项目榜单。二是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近三年,医院新获“省名中医”称号7人、“南京市名中医”称号10人;省师承指导老师2人、继承人6人;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3个、“省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2个、“南京市名中医工作室”7项、“南京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24个;新增75名国家、省、市医学领军人才、医学重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拥有教授、副教授100余人,硕博导65人。拥有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232名,其中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3人,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21人。三是教育教学取得“新作为”。获批国家中医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称号,成为全省中医住培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牵头制定江苏省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指标、开展实践能力结业考核题库建设工作,信息化考核实践为全国中医住培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南京样板”。获南京中医药大学批准,成立独立的学位评定分委会,开展研究生学位授予评定工作。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已招收博士后4人,出站1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近几年来,经省教育厅、科技厅批复成立“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团队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相关科研课题8项,共同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0余篇。

五、运营与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运营收支结构趋于合理。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指标持续向好,2020、2021年该指标分别为29.5%、29.88%;2021年中成西药收入占比较2019年降幅7%,同时,中药饮片收入较2019年增幅13.2%;平均住院日10.5天,较2019年减少0.4天。实施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打造“业财融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二是符合医院实际薪酬制度基本建立。推行以工作量为核心的RBRVS绩效分配改革,引导科室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集约型转变。出台《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突出公益性办院导向、中医药特色优势,实行多维度、分类考核。三是智慧医院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电子病历6级标准规划建设业务系统,通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评审,实现“院内通”;对接省医疗数据监管平台、市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影像/心电/临检/血站平台等,做到“区域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发并上线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云影像平台等系统,实现“医患通”;对接公安系统,开展“金陵网证”实名制就诊服务应用。率先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及医保脱卡支付在院内的应用,“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入选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基于5G的中医智能诊疗区域管理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国家两部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