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65期)
发布日期:2022-11-07 14:55:46 浏览次数: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65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1月3日


目    录

● 泰州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

● 宿迁举办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

● 连云港着力打造妇幼健康服务“三大工程”

● 启东率先探索和实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 东台以深化医改助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跃升

泰州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

日前,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主持召开市党政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市长万闻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汤成快、刘浩、张小兵、徐克俭、叶冬华、方针等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既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泰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赋予泰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定位,对未来构筑核心优势、赢得区域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这是泰州发展的一次战略机遇、历史机遇。要积极抢抓机遇,在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上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有别于他人的发展新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高度、挖掘产业发展的深度、拓展产业发展的广度,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努力在全省做唯一、争第一。

会议强调,当前,大健康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要突出重点,把医药产业作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集中力量狠抓高端化发展,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主攻难点,聚焦高端医疗、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领域,努力在加强资源集成引进等方面拿出更多有针对性措施,打好主动仗,抢占制高点。要打造亮点,突出泰州特色,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文章,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关联品牌。要坚持客户思维、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研究、积极上争,努力做到自身条件可承受、争取成果能体现、实践路径可操作,让政策支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

会议指出,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协力推进,确保我市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有力有序。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力,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关键环节的攻坚突破,实现产业链整体跃升。要聚焦重点事项再发力,聚焦组织推进再提速,加快完善相关推进机制,尽快取得更多实质突破与实际成效,以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议听取了关于泰州市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前期工作及下一步打算的汇报,听取了各市(区)、各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

宿迁举办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

日前,宿迁市“全市干部大讲坛”举办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市委书记王昊,市政协主席冯岩,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杭海等出席活动。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岩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奋力谱写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系统分析了全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既有深入的政策研究,也有深刻的情况分析;既讲明了困难挑战,也给出了对策建议。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勇以《踔厉奋发 医心为民 走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赶考之路》为题,详细介绍了建院之路、兴院之路、强院之路,充分体现公立医院龙头的大担当、医心为民的大情怀、引领带动的大格局。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授课内容围绕健康宿迁行动中的实践与思考,“脉”号得准、“诊”问得透、“方”开得实,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同时也对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了更深入了解,让大家对宿迁名院、名医、名科的未来倍增信心、倍加期待。

各县(区)、市各功能区分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工作负责同志,市各部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连云港着力打造妇幼健康服务“三大工程”

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促进全生命周期生殖健康为目标,启动实施“健康宝贝”“健康妈妈”“健康生殖”三大工程,着力构筑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屏障。

一、主要做法

(一)依托“一个工程”,构建防控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健康宝贝工程”项目。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妇儿工委及残联五部门联合配套出台近30个文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健康宝贝工程”聚焦常见多发、可筛可治、费用可控的重点病种,应用推广13项妇幼健康技术服务,实现了由碎片化服务向系统性服务模式的转变。

(二)打造“两个平台”,创新防控模式。一是打造“健康宝贝工程”信息化平台。依托省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健康宝贝工程”模块,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群众领取“健康宝贝工程”电子券流程,简化审核手续,提高资金结算速度,宣传出生缺陷防治内容,实现电子券的线上申领、发放、使用、管理和信息统计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二是打造一站式免费婚孕检平台。推进一站式免费婚孕检平台建设,在各县区成立由妇幼保健机构与婚姻登记中心合作的一站式免费婚孕检机构,实行“婚姻登记、婚检、孕前检查、叶酸发放”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孕前出生缺陷防控机构多、层级多、流程复杂的问题,孕前检查任务完成率100%,目标人群覆盖率逐年提升。

(三)强化“三个服务”,夯实防控基础。一是全免费服务。为孕妇提供价值最高1973元的免费服务包:母血清学产前筛查和超声筛查(主城区)各1次,产前诊断1次;为新生儿提供价值最高900元的免费服务包:遗传代谢性疾病、听力障碍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为筛查阳性的新生儿免费提供1次超声心动图诊断等。二是全目标人群服务。强化全目标人群、全生命周期和全孕育过程服务,只要为连云港常住人口,符合项目检测规范要求,均可享受所有相关项目的免费服务。三是综合防控网络服务。全市共设立119家建卡发券机构,121个筛查采血机构、30个先心筛查机构、9个先心诊断机构、8个听力筛查机构和1个产前筛查(诊断)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形成了覆盖市、县、镇三级机构的全市出生缺陷防控服务网络。

(四)推进“四个提升”,做优防控工作。一是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通过工程构建覆盖城乡,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体系,健康宝贝发券人数和孕妇覆盖率逐年提升。二是项目内涵不断提升。将“健康宝贝工程”纳入“健康连云港2030”行动计划并连续5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项目内容从原有6项逐步增加到“6+3”,再到现在的“6+X”。三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通过项目实施,全市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筛查诊断水平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建成了市、县、镇、村四级妇幼健康保健体系。

二、取得成效

(一)惠民力度进一步扩大。自2018年实施“健康宝贝工程”以来,多渠道投入4628.7万元,已为近13.8万名孕妇发放免费券39.7万张,为52名孕妇引产补助9万多元。2018年市妇幼保健院依托获批的中国出生缺陷救助基地,为全市209 名出生缺陷患儿申请救助基金157万余元,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授予“优秀项目实施单位”。

(二)服务内涵进一步提升。孕妇产前筛查率由2017年的71.08%增长至9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由2017年的15.08/10万下降至2021年的3.10/10万,形成了破解孕产妇健康管理难题、提升妇幼项目内涵质量的带动效应。

(三)社会效益进一步彰显。市妇幼保健机构依托“健康宝贝工程”积极申报并获批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1项;2018年承办“爱心传递 防治出生缺陷”公益行走进江苏活动;2020年市妇幼保健院科普基地获批市科普教育基地,《关于出生缺陷,你不知道的事儿》荣获全国首届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类作品视频类一等奖,三年来多部科普作品获国家、省奖项,提升了群众知晓率和依从性。2022年,“政府主导出生缺陷防控新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确定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典型案例。

启东率先探索和实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近年来,启东市以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为机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新思路,进一步推进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向紧密型、实体化发展,逐步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资源管理一体化。组建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分户核算。建立医疗集团总会计师制度,组织实施集团内部审计监督。成立药品耗材供应中心,整合各成员单位药品耗材目录,实现医疗集团内药品耗材目录、竞价、采购、配送及结算“五统一”管理。推进七大技术共享中心建设,2021年,远程心电中心实现集团间融合,覆盖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急救分站、村卫生室“健康一体机”,远程诊断达14.78万例;区域影像诊断实现集团内互联互通,覆盖所有成员单位DR、CT设施,远程诊断达8.21万人次。二是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建制镇中心卫生院为主体,下辖镇区内所有分院,建立乡镇卫生院医联体,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强化基层基础,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服务能力。以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二院、三院、四院、七院已被确认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建成单位。三是医防融合一体化。建立市级慢病管理中心,将慢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脑卒中、肺结核等)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健康大数据平台,实行精细化分级诊疗新模式,为慢病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干预服务。强化签约服务内涵,2021年创建5家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汇龙镇文汇新村工作室被评为省星级工作室,第三人民医院获评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创新单位。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推进医共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和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管委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权责清单。二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居民医保总额预算省级试点工作,按照“总额预算、集团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对两大医疗集团实行居民医保资金总额预算,引导主动做好管理。2022年起,在探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基础上实行DRG付费管理,建立科学的控费机制。三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改革路径,建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成三轮价格调整,其中2020年6月完成市级医院第三轮调价,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上调472项,检查检验类项目下调143项。通过第三轮调价,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每年合计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约2500万元左右。四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实施方案(试行)》,建立统一招聘录用、统一规培、统一考核、统一组织遴选和奖励激励等机制,医疗集团每三年遴选一次,促进基层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1名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县管乡用范围,建立人才“周转池”,畅通人才周转回路,促使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三)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和质量。一是强化龙头医院对基层医院带动作用。把对基层医院的指导纳入县级医院综合责任制考核,通过龙头带动,促进基层医院创等升级,重点专科建设。4家中心卫生院、1家社会办医疗机构相继创建二级综合性医院成功或纳入二级综合性医院管理。全面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进11个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2021年,按照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要求, 5家中心卫生院达到省级推荐标准,其余单位均达到省级基本标准。二是推进急救体系建设。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五大中心”及卫星医院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急救能力,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胸痛、卒中两大中心取得国家、省认证;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三大中心取得南通市级认证,实现院前院后急救无缝衔接,全面提升急救服务水平。三是强化疾控体系建设。在两大医疗集团管理办公室增挂“市疾病预防中心第一、第二分中心”“第一、第二医疗集团医防协同中心”,增加市疾控中心编制60名,非传染病、慢性病等预防控制由疾控中心统一调度,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通过“人、财、物”一体管理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成功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资源管理一体化、医防融合一体化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强化集团内部同质化管理,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力量,使基层医疗机构逐步恢复“造血”功能。转变医院管理模式,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后勤、综合服务规范化,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重塑行业形象,大幅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满意度。

(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名医工作室”建设,涵盖肺结节等群众关切、外转率较高的10大病种,2021年建成1个北上广医疗团队、18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11个基层“名医工作室”,带动县域内学专科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名医专家服务。2021年,启东市被省政府表彰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县(市)。

(三)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耗材集采工作,大幅减轻群众医药费用。2021年,启东市级医院门诊均次费用下降1.21%,基层医院下降 3.1%;市级医院住院均次费用下降 2.29%,基层医院下降 2.34%;群众就医自付医药费用同比下降3.01%。

东台以深化医改助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跃升

近年来,东台市深入学习福建“三明”医改经验,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扎实推进救治、临床、信息等中心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数字赋能。依托数字健康“十张网”,围绕救治全流程智慧高效、资源全县域融合共享,高标准建成远程会诊、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区域审方、智慧急救、健康随访、医护调度、药物配送、消毒供应“十大中心”,推动数字化诊疗覆盖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让群众就近享有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二)突出内涵建设。以市人民医院为主阵地,高标准建设卒中、胸痛、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急危重症“五大救治中心”,稳步推进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五大临床服务中心”,科学整合急诊、重症、心血管、神经、影像、检验等专科资源,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三)突出医防融合。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防并举,做好健康管理,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市人民医院建设高血压、糖尿病、康复、肿瘤、慢阻肺“五大防治中心”,建成消化道早癌、糖尿病两个省级孵化中心分中心;依托省人民医院,开展慢阻肺防治,突出关口前移,扎实做好医防融合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打造“上车即入院”急救网络,实现智慧调度、质量控制、院前院中无缝衔接。远程会诊中心对内实现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对外接入沪宁三甲医院会诊平台,让群众少跑路就能看好病。影像诊断中心连接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时读片、实时会诊。村卫生室所做的心电图实时传送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患者半小时就能收到诊断报告。临床检验诊断中心借助专业物流系统,为全市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区域审方中心“系统审核+人工审核”有机结合,对公立医疗机构处方实时前置审核,日均审方约1.2万张,确保合理用药。

(二)诊疗水平全面跃升。建成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建设单位”,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0项,多学科实现技术突破。成立25个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61名沪宁等地三甲医院专家,周周都有名医“大咖”来东坐诊,打造“名医有约”“健康义诊”品牌,累计门诊坐诊9000余人次、疑难病例会诊260人次,手术示范800多台次、查房带教1500余次,指导科研项目16个,全方位提升医院诊疗水平。

(三)推动全民健康彰显特色。常年开展“百名专家走基层”“百名骨干进家庭医生团队”活动,进村居、入社区进行前列腺、消化道早癌、糖尿病等筛查;累计筛查近10万人次,筛查出消化道、前列腺早癌、妇女两癌等3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5例。加大健康体检内循环力度,近4000名健康体检对象检后异常结果免费多学科会诊,畅通院内内循环服务。建成集智能宣教、满意度调查、专科专病随访、AI智能语音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随访中心,将60种专科疾病纳入门诊及住院患者随访管理,累计完成随访5.2万人次、随访率达97.36%,充分体现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