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身边榜样>

“江苏工匠”江志伟:心系患者解忧除痛,潜心钻研勇攀高峰

2022-11-03 15:03

他是中国肿瘤营养学的开创者之一;2007年起,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中国,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2010年起,开始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展胃肠肿瘤相关手术,率团队完成机器人手术1400多例……他就是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紫东院区院长江志伟。从医30多年来,他始终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为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江志伟,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紫东院区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结直肠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学组组长。

心系患者 开辟中国的肿瘤营养学

1991年,江志伟考入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研究所硕博连读,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在校期间,他参与了黎介寿院士领衔的亚洲第一例小肠移植的临床研究课题。1996年博士毕业后,江志伟成为南京军区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2001年的一天,导师黎介寿院士找到他,希望他把肿瘤营养领域的研究做起来,适时还要开设肿瘤营养病房。

恶性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营养不良严重会影响他们的预后及治疗耐受性,降低生活质量。“每当看到恶性肿瘤患者因为营养问题影响疗效,甚至导致生命垂危,我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江志伟说。

“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漫长的。那段时间,除了正常的门诊、手术,江志伟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肿瘤营养领域的学习中,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在不懈的努力下,他参与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肿瘤营养病房,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肿瘤营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

江志伟介绍,在肿瘤综合治疗中,营养支持治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9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成立肿瘤营养学组,由江志伟担任第一任组长。多年来,他持续关注着肿瘤营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006年,《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10年,《肿瘤营养支持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首届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

潜心钻研 运用先进技术造福广大患者

1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志伟了解到到国外刚刚用于外科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它不仅可以在微创手术中运用,还可以实施多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当时我就预感到,在外科手术领域将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我当即就想尽快学习这种技术,造福国内的患者。”

前往香港接受相关培训后,江志伟靠着学习和摸索,不断积累手术经验,开展了多台创新性、高难度机器人手术,填补了该领域多项空白。他带领手术团队夜以继日,从选择合适的患者到制定手术方案,从术前讨论到术后追踪,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只为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前,江志伟利用机器人完成胃、肠癌手术已超过1400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首次完成全机器人下内脏全反位患者胃癌根治术、机器人下胃癌根治术联合经自然腔道标本拖出术、单孔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根治术、折刀位联合单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等多个创新术式,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并被推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他的帮助下,一些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胃、肠癌患者,往往只要住院三四天就可以回家,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这一先进的外科手术方式。

矢志前行 探索发展加速康复外科的“中国路径”

15年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国外的兴起,引起了江志伟的高度关注。以往在外科手术中,大多患者术前需要禁饮禁食,术后通气前也不能喝水、吃饭。一系列不便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也不利于术后恢复。“而‘加速康复外科’ 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的围术期处理,可以显著加快术后康复速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就像‘外科’高速公路。”江志伟介绍。

在黎介寿院士指导下,江志伟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加速康复外科研究,通过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程序和方法的创新,满足了患者“不作清洁灌肠,少用鼻胃管、引流管,术后早期进食、活动”的需求。过去,一些胃肠癌患者术后4-5天就可以出院,术前术后的饮水、进食要求更加宽松,甚至术后留置在患者身上的导管也会减少,大大减轻了生理和心理负担。

“加速康复外科追求的目标是‘无痛、无应激、无风险’。理论上,所有的外科、内科都可以适用加速康复理论,这是我们的理想。目前,结直肠、乳腺、泌尿、妇科、骨科,以及胃癌、肝脏、胰腺切除手术等,都在有效地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的研究与推广,2016年,全国政协两位委员将加速康复外科写进政协提案。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员来到江志伟所在科室考察,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成立了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

江志伟说,作为一种临床实践的新理念,加速康复外科代表着未来外科的发展方向,但仍需要学界不断探索。“推进加速康复外科的试点和推广,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医学同行不断实践,探索发展加速康复外科的‘中国路径’,我们任重道远。”

来源:南京晨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