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40期)
发布日期:2022-01-07 13:55:04 浏览次数: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40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月6日


目    录

● 我省出台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南京两部门力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 连云港着力推进医保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 淮安全面推广淮阴深化医改“强基层”工作经验

● 海安召开“健康海安”建设推进会

我省出台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日前,省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江苏省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通过3—5年努力,省、市、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网络更加健全,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

《方案》明确,率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建1个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6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14个左右专业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包括省人民医院牵头建设国家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国家老年、康复医学中心以及心血管、呼吸国家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南京鼓楼医院牵头建设国家骨科、妇产、风湿免疫区域医疗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建设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建设国家重症、医学影像区域医疗中心等。争取30个左右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支持省人民医院等建设5—8家研究型医院,力争新增1—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取形成10—20项诊疗标准/防治指南、技术规范等。培养50名左右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推动6—8人在国家医疗行业学会协会任主任委员。新增2—3位国医大师,卫生健康杰出人才10名以上、卫生健康领军人才100名以上、卫生健康拔尖人才1000名以上。二是建设一批高水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力争建成5个左右省级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个左右省级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力争1—2所公立医院进入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十强,推动10家左右三级公立综合医院、10所中医医院分别进入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百强和全国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百强。建设100个左右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50个左右重点学科/实验室。重点建设100个中医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中医专科联盟,2—3个省级中医康复中心,2—3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三是提升城市公立医院区域辐射能力。各设区市重点办好1-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三级中医医院以及三级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各1所;常州市等6所市级中医院建成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每个设区市至少1所公立综合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200名。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床位,设区市至少建设1所达到三级专科医院水平的儿童、精神病、老年病、肿瘤、康复医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科建设。力争实现每千名14岁以下人员0.85名儿科医师,全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每10万人口不低于4.0名,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数量分别达到7000人、10000人、7000人。四是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所有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每个县(市、涉农区)重点办好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各1所。支持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涉农区)按照三级标准规划建设妇幼保健院;新建成县级妇幼保健院12所,所有县级妇幼保健院均达二级标准。县(市、涉农区)至少建成1所政府办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或在县级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有条件的县(市、涉农区)设置达到二级以上专科医院水平的儿童、老年病、康复医院。力争15所三级县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500名;30所左右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达到6—8所。69个县(市、涉农区)县域医共体全面进入实体化运行,平均每个县级公立医院建成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10个左右。

《方案》要求,各地党委、政府要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医保制度改革,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南京两部门力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日前,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各区患者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2%以上,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达到60%以上,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率达到73%以上,二、三级医院向基层下转人次/基层上转人次达到25%以上;到2024年,各区患者区域内就诊率维持在92%左右,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稳定增长,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率达到75%以上 ,二、三级医院向基层下转人次/基层上转人次达到40%以上;到2025年以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双向转诊审核制度,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区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切实减轻群众跨区域看病就医负担。

《意见》明确,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五项主要任务。一是严格落实基层首诊负责制。明确基层首诊范围,加强基层首诊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严格执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负责制。建立转诊审核责任制度,明确转诊审核责任,建立双向转诊管理制度,促进转诊信息互联互通。分区域分层次加强转诊审核管理,做好区域医联体内、跨区域医联体的转诊审核管理。二是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专科联盟建设、远程医疗协作。三是切实提供便捷服务。畅通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病种双向转诊通道。医联体内构建有利于双向转诊的药品配备模式,调整完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四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执行基层首诊及规范转诊程序,符合规定的双向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制定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政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防融合的管理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开展紧密型医共体统筹区域医保基金总额付费试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五是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开展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工作评价结果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院评审、重点专科评审等挂钩机制。严格落实重点工作跟踪和督导制度,通过调研、督导、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和进度,并认真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各项工作。

《意见》提出,各区卫生健康部门牵头,会同同级医保部门出台关于建立本区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的工作方案。各区卫生健康部门将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医疗机构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区医保部门及医保经办机构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上级接诊医院的考核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师首诊和转诊工作的日常管理。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形成科学、理性、有序的就医理念。

连云港着力推进医保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近年来,连云港市不断强化医保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围绕参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医保服务群众便捷高效上展现“连云港特色”。

一、优化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优化遇申报流程,将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特药待遇、转外就医等待遇申报工作前置到定点医疗机构,减少到经办窗口备案环节。落实门诊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将慢性病门诊一次购药量由1个月调整为3个月。在全面实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并实现长三角地区异地门诊费用及门慢、门特待遇的一单制直接结算的基础上,成功接入国家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平台,开通异地药店联网刷卡直接结算,全面落实市内职工医保门诊、购药“同城通刷”,切实解决群众异地就医难问题。推出异地就医未转诊登记服务,有效减轻患者垫资压力。

二、实现医保业务不见面服务。率先实现医保服务100%网上经办,实现医疗保险业务全方位“不见面”服务。依托“我的连云港”APP以及“连云港医保”微信公众号,将医保网办业务整体接入,使医保业务全部实现移动端办理,达到100%掌上办。推进“江苏医保云”建设,开通公共服务和信息查询等基本医保服务,推进医保移动支付服务功能、电子凭证应用、医保移动支付,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不见面一网通办”。2021年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首批上线长三角地区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

三、统一经办服务清单指南。全面实施统一制定的医保经办服务清单、指南及操作指引,确保实现最优办事流程、最短办事时限、最少提供材料、最小自由裁量的“四最服务”。优化经办流程,对存在自由裁量权的事项一律整改或取消,建立从业务咨询、受理、审核、审批、执行、反馈到跟踪服务的一体化运行流程。优化办理材料,形成业务材料目录清单,并统一表单式样、获取和填报方式,尽量减少手工填报、人工提交材料,努力实现医保业务办事“不用填”和“不用交”。优化办理时限,在省统一规定办理时限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优化岗位职责,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避免自由裁量。打造了 “一流服务质效、一流服务环境、一流服务队伍、一流服务体验、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四、推进窗口服务综合柜员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一站式、一窗式模式,推进“所有事一窗办理、一件事一次办结”,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即时受理、限时办结”,实施“好差评”制度。同时在全市统一布置实施综合柜员制,通过对各县区窗口经办人员分批轮训的方式,将市本级实施综合柜员制的做法向各县区推广,实现所有医保经办服务业务“进一扇门、取一个号、一窗通办、一站服务、一次办好”的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为参保人员提供便利。

五、拓宽异地就医绿色通道。在原有的现场办、网上掌上办、电话传真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渠道的基础上,开通国家局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又增加一条新通道。针对群众反映的异地就医需求高但在定点医疗机构转诊难的问题,新增12种医保经办机构直接备案病种,直接备案病种数由8种增加到20种。继续推出10种直接备案病种,并将逐步扩大到40种左右。进一步拓宽异地就医绿色通道,提高异地就医备案便捷度,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更加方便。

淮安全面推广淮阴深化医改“强基层”工作经验

近日,淮安市举办医改专题培训班,推广淮阴区深化医改“强基层”工作经验,副市长王红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孙邦贵参加活动。

近几年来,淮阴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医生进家庭,幸福洒淮阴”被国务院医改办推介,国家有关部门和省领导多次到淮阴区调研并充分肯定淮阴“强基层”工作,人民网、新华社、健康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多次采访报道。淮安市将“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做强基础,提升能力,建活机制、注重激励,开拓创新、优质服务”的“强基层淮阴模式”向全市推广。

王红红强调,一要以规划引领资源布局,持续推进重点中心镇卫生院转设为二级医院、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中心卫生院辐射带动作用、非建制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院向分院、护理院、公共卫生中心、医养结合、安宁疗护转型、甲级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二要着力提升服务质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公立医院在医联体中龙头核心作用,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开设专家工作室,共建共享“五大中心”。三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推进重点人群基层首诊签约服务,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首诊式签约重点。创新实施家庭医生预约上门、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四要建强卫生人才队伍,落实基层卫生人才五年建设计划和工作推进方案,推行“县管镇用”制度,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五要健全完善政策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给予专项补助。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和村卫生室经费运行保障,化解乡镇卫生院负债。打通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手术分级限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和医疗效益。

培训班课程安排,既有国家、省“强基层”宏观政策解读,又有淮阴区从政府、财政、人才、卫生健康、医保等全面介绍“强基层”工作经验,以及实践案例展示。各县(区)政府分管县(区)长,市医改办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区)卫生健康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等参加培训。

海安召开“健康海安”建设推进会

日前,海安市召开“健康海安”建设推进会。市委书记于立忠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谭真主持会议,市四套班子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于立忠指出,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发展之基。要深刻认识健康海安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新需要,努力形成高质量的健康生活、高质量的健康服务、高质量的健康保障、高质量的健康环境、高质量的健康产业,走出一条高水平的健康海安发展之路。

于立忠强调,一是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由“重疾病治疗”向“重疾病预防”转变,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二是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将更大的财力用在基层,把更多的人才引向基层,用更优的资源盘活基层,不断打通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坚定不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让医改红利更多更好惠及全市人民。四是针对“一老一小”、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努力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五是强化组织保障,加强政策支持,营造浓厚氛围,坚持以共建为目标,凝聚推动健康海安建设强大合力。

谭真要求,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医保支付、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