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41期)
发布日期:2022-01-14 17:04:13 浏览次数: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41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月14日


目    录

● 镇江以城市医疗集团转型发展助推医改再出发

● 南通市代市长吴新明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 南京召开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推进会

● 宿迁多措并举整治医疗市场秩序

● 徐州市铜山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编者按:镇江是我国医改率先试点两个城市之一,也是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镇江时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几年来,镇江市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市域实际出发,以城市医疗集团转型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勇毅前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在“两个推动”上下功夫、创新路、求突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以跃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质效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全市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现刊发镇江以城市医疗集团转型发展助推医改再出发的主要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新年度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改革经验,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持“三医”联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打好改革组合拳,做强做实医联体,推动落实基层首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国深化医改大局贡献更多的江苏经验。

镇江以城市医疗集团转型发展助推医改再出发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医改工作纳入“三高一争”全局发展和民生改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新组建镇江市医疗集团并实体化运行,积极推动功能转型发展,大力拓展医疗管理服务和事业指导功能,对公立医院实施专业化、高效化、精细化治理,集团改革发展呈现出新特色、新绩效和新态势,为完善全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改惠民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赋予集团功能新定位,创新引领医疗管理服务发展。市医疗集团在市卫生健康委(医管办)领导下,按照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的新定位进行转型,主要协助推动市卫生健康委部署的改革任务的落实,指导考核市区公立医院实施专业化、科学化运营,协调深化医院和社区分级诊疗管理,开展对外合作等工作。一是立足于高位推动。市医疗集团作为市卫生健康委的直属机构,代为履行医管办的部分职能,负责督导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对医管办负责,加大了统筹协调力度。指导市一院、市中医院和丹阳市人民医院持续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顺利通过省级评价验收。二是立足于实体推动。根据新的职能定位,精简并重新设置集团内设机构,设立“一办四中心” (办公室和运营发展、医疗服务、智慧医疗、健康产业中心),建立规章制度,强化人员力量配备,实行实体化运作,同时加强与市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机关业务处室协调联动,建立例会制度,把管理重心转移到推进改革任务和服务医院发展上来。三是立足于借力推动。市医疗集团借助专家库资源、绩效考核抓手和跟踪调研督导,精细化开展“评审评定、辅导指导”,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指导基层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建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家、省社区医院4家、甲级村卫生室4个,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至少1个特色科室,新增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达标基层机构6家、基本标准达标7家,达标率位列全省第二。

(二)释放集团资源新优势,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不断规范医联体制度建设。深入调研3个城市医疗集团和8个市级专科联盟,协调召开各医联体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导成立集团理事会、完善医联体章程、建立健全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双向转诊制度、例会制度、信息报送等,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严格落实相关功能定位。二是深入推进医联体实体化运行。指导各医联体制定2021年医联体运行实施方案,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明确医联体办公室及相关职能部门,厘清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责任、权利和义务,跟踪考核、督促推进各医联体实体化运行及重点工作落实。出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医共体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县域医共体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和信息系统等六个方面统筹管理。印发《镇江市医联体信息报送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信息分析研判,汇总编制《集团信息简报》,挖掘工作亮点,加大宣传力度,助力医联体高水平建设。三是持续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依托医联体龙头医院,统筹推进病理、影像、检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完善合作方式和引导机制,强化医联体内同质化服务标准建设。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明确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具体办法,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例数增幅不超过10%,由二、三级医院向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下转病例数增幅不低于20%标准,清单化推进双向转诊服务,形成了向下转诊增长比例高于向上转诊的良好态势。通过强专科、精综合,加强多学科联合建设,保障整体救治能力,提升联盟辐射能力。制定《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10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中医集团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围绕优势病种打造中医优势专科,加快优势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互联网医院内涵建设,牵头完成云胶片调研报告和市域云影像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推动各医疗机构“云胶片”“云影像”服务平台落地。与市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处、卫生信息中心探索“电子处方流转”、拓展“云药房”服务。全面实现市域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三)瞄准集团发展新目标,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以“三个率先”力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市医疗集团围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早发动、早部署、早试点,率先召开市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率先印发《关于加强市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实施办法》,率先开展20个分级诊疗创新孵化项目、21个运营管理优质项目的征集和评审工作,辅以200万专项奖补资金配套并跟踪,遴选和培育其中的成熟项目,在市区试点医院召开现场会进行经验推介,让“两个推动”得到项目化落地,取得了由点及面、示范推广的放大效应。第一,大抓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围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等开展业务培训和案例教学,大力提升医院管理干部的视野层次和业务水平,让新理念、新实务、新方法走近身边。第二,大抓基础。推进市区公立医院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一体建设、同质提升”上下功夫,全面梳理和完善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全成本管控、资产管理等十余项规章制度,为科学化管理搭建制度新架构。第三,大抓考核。与市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联合起来,精细化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公益性为导向,激励引导健康效益产出,以指标设置模块化、分值设定差异化、考核评价全程化、重点指标再强化,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促进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统筹运用国考结果增强考核力度,提升效率效益指标权重,严格落实运营成效与绩效兑现“正相关”机制。市区各医院均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将其议事运作纳入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四,大抓创新。印发《镇江市“金山英才”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干部人才队伍引培成效显著,2021年资助2010万元引进6个医学领军人才团队、5名医学领军人才个人、10名骨干博士,全年引进全日制博士21名,其中名校博士3名;投入100万元培育本土医学人才40名。举办镇江市卫生健康能力培训中心建设专题研讨会,邀请市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等部门及市直公立医院专家,就建设全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事项进行调研论证,探讨培训中心管理模式、培训中心资质、培训证书发放资质等建设思路,综合形成建设方案。围绕全市互联网医院一体化建设、市直公立医院大型设备集中服务等,深入开展调研论证,集聚可行要素,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起步。第五,大抓管理。对照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市医疗集团与市卫健委相关业务处室协同,借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开展市区公立医院重点工作任务中期督查,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推动事业健康发展。

二、取得成效

(一)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在市公立医院管委会统筹领导下,强化城市医联体集团 “两个推动”作用发挥,对市医疗集团进行职能转型,专责于指导服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卫生健康部门履行监管职能形成有益补充,创新建立市医管委“办医”、市卫生健康委“管医”、市医疗集团负责具体运营管理的办医新体制。

(二)公立医院运营成效更加彰显。通过创新项目孵化、业务管理培训、规范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引导,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改革补助资金激励作用有效发挥,主要运营指标均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市区公立医院总资产同比增长2.28%,净资产比2021年初增长1.52%,门诊均费同比下降13.19%,住院均费保持持平,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30.18%;药占比24.79%,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达95%以上。

(三)基层机构服务能力更加增强。2021年全市103个全—专联合门诊接诊4.5万人次,20家康复联合病房收治上级医院下转康复期病人1000余人次。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达72.07%,县域就诊率达96%,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7%和76%。

(四)健康镇江建设更加深入。2021年镇江市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市及所有辖市均创成国家卫生城市。新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8个。世业镇医体融合试点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6%,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南通市代市长吴新明调研卫生健康工作

日前,南通市代市长吴新明调研卫生健康工作。副市长陈冬梅、市政府秘书长凌屹参加调研。

吴新明先后实地调研市疾控中心、市中医院以及市三院。在市疾控中心,吴新明察看疫苗冷藏库、理化检验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场所,详细了解新冠疫苗收发、配送流程,以及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等情况。他要求,广大疾控工作者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严谨细致的作风、精湛过硬的技术,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市中医院,他认真听取中医品牌特色工作介绍,关切询问医院院感防控、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在市三院,他实地察看正在建设中的扩建工程二期项目。他强调,要持续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吴新明听取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项目进展、疫情防控和深化医改等工作情况汇报。他指出,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之一。要优化完善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按照适度超前、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推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确保与各类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发展相匹配。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医疗卫生设施现代化水平,按照既定方案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力争早竣工、早投用、早惠民。要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充分用好在通高校资源,深化与上海高校合作对接,推动科教融合,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他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四早”措施,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南京召开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推进会

近日,南京市召开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推进会议,深入探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路径成效,广泛汇集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有益经验。会议强调,要认真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加快推动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近年来,南京市溧水、高淳区探索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跃升。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逐年提高。溧水区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0.89%,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7.5%,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5%,病床使用率同比增长20.7%,年手术量较三年前翻了一番。高淳区2020年依托区人民医院建成区域内远程影像、临检、心电、病理及远程会诊“五大中心”,均以区人民医院为中心,下接区内8家中心卫生院及妇幼保健院,完成远程影像15196例、检验33581例、病理1434例、心电368例、远程会诊751例。二是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加速推进。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溧水区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推荐标准,高淳区3家达到推荐标准。溧水区52.6%的卫生室被确定为省示范村卫生室,创成了4个省级特色科室、18个市级特色科室。三是区域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溧水区基层首诊率达60%以上,县域就诊率达95%左右,核心医院下转患者1126人、同比增长42.6%;高淳区医共体转诊上转1422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15.3%。

参会人员现场调研溧水区人民医院和白马中心卫生院,实地查看超声医学质控一体化系统、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平台等;江宁、浦口、六合、高淳、溧水、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委主要、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等参加会议。

宿迁多措并举整治医疗市场秩序

2021年,宿迁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着重开展非法行医、行业作风、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等专项整治行动,形成打击非法行医的常态化高压态势,有力震慑不法分子,有效整顿医疗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开展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行动。市卫生健康、公安、市场、医保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重点查处非医疗机构开展“注射美容”“激光美容”“隆鼻”“割双眼皮”等行为,运用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行为的医疗美容活动。全市共立案查处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77户次、罚款650.0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8.75万元。

二、开展医疗行业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市医疗行业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同时结合国家和省双随机抽查任务开展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围绕医疗机构的资质、医疗质量、医疗临床应用技术、人员资质、药品器械、医疗文书等方面进行检查。全市共立案查处183家、罚没款240.67万元。

三、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依法执业全面大检查,严厉打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通过发布检查公告、现场核查、抽查病案、查看医学文书、档案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等方式,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开展全覆盖检查。全市共立案处罚206件、罚没款644.05万元。

徐州市铜山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以建设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为抓手,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发挥政府办医主导作用,推动基础建设提升。实施基层卫生提档升级三年行动,全区依托4家中心卫生院,建设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近两年,该区对4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投入2.36亿元,推进1家病房楼建设、2家血透中心建设、4家发热门诊建设。业务用房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米,设置床位超过100张。

(二)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医共体运行模式,发挥区级牵头医院作用,不断强化中心卫生院的医院管理、技术协作、人才培养等,使之成为基层二级医院,具备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服务功能。近两年,牵头医院共下派管理人员10位、医疗专家200余人次,指导手术、查房1100余次,建成10个特色科室。

(三)发挥医共体协作层作用,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在4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成立公共卫生工作站,由疾控中心、妇计中心、精卫中心、卫生监督所选派人员驻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及签约服务等工作,同时对周边片区进行专业业务指导。

二、取得成效

(一)医共体内分级体系逐步完善。在县域医共体内,突出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功能,服务辐射片区4—6个乡镇,与区级医院形成资源互补,减轻区级及以上医院的诊疗压力。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素质、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基层群众首诊率达65 %。区域内重大疾病、突发应传染病发病率同步降低12% 。

(三)深化改革总体效能持续提升。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1.25%,医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较之前提升6.6%。医共体内检验检查互认互联大幅减少群众重复检查,双向转诊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平均每出院者住院费、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同比下降5.5%、1.5%。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