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23期)
发布日期:2021-07-13 14:32:33 浏览次数: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23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6日


目    录

● 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在苏州揭牌

● 连云港创新创优公共卫生综合监管机制

● 泰州多措并举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 南京出台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 无锡大力推进全方位卫生健康服务

● 镇江及早谋划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思路举措

● 省肿瘤医院积极打造我省肿瘤防治新高地

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在苏州揭牌

日前,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沪苏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共同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分中心和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揭牌。

独墅湖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上海长海医院的专家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试验、多学科会诊等医教研工作,并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葛均波、樊嘉、黄荷凤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等11位专家为医院发展规划咨询委员会首批委员。同时,独墅湖医院与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艾隆科技、绘真医学检验、贝康医疗、浩欧博6家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签署临床合作协议,将为创新生物药产品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托独墅湖医院,苏州和苏州工业园区将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分中心,充分利用自贸区系列支持政策,助推生物药产品及其相关检测、诊疗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建设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加强沪苏医疗合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上海长征医院院长张殿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苏州市领导顾海东、曹后灵等参加活动。

连云港创新创优公共卫生综合监管机制

近年来,连云港市围绕“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要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发放“零材料”申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多部门联合的信用监管机制,公共卫生综合监管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推行“三零”,积极探索许可承诺新机制。将简政放权、证照分离改革,承诺事项改革,不见面审批贯穿整个卫生许可服务事项始终。简化一般场所卫生许可申报材料,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推动卫生许可事项告知标准化、规范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卫生许可模式。一是实现“零跑腿”。群众通过政务服务网或者电脑终端办理审批事项,材料通过快递送达。二是申请“零材料”。在全市范围内,申请人只需提供身份证或“我的连云港”APP电子身份证,填写申请书和告知承诺书,就可以直接办理。营业执照可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实现表单自动获取,不再要求提交书面材料。三是卫生许可“零花费”。公共场所实行分级分类卫生许可管理,除游泳场所及50间以下客房的住宿场所皆为“一般公共场所”,不再需要提交卫生检测报告。免费为新开业的一般公共场所提供消毒设施、排风设施、卫生许可公示栏等卫生设施,免费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二、落实“三管”,全面提升事后监管精准化。以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为目标,坚持放管结合,合理确定监督检查的比例和频次,全面建立以分类监管、分级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社会监管相融合的公共场所卫生综合监管体系。一是分类监管。将各类公共场所分为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公共场所,按风险等级确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频次和比例,通过差异化监督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二是智慧监管。在消毒间和布草间安装摄像头,实现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等实时动态监督监测;推行游泳场所在线监督,安装在线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督。三是社会监管。发挥社会监督员的监督作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自我约束作用、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实施“三化”,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化。建立有效、务实、多部门联合的信用监管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事后监管。一是信用监管体系化。制定《公共场所卫生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将住宿场所、游泳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等重点公共场所的卫生信用划分为五个等级,对A级单位实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对C级、D级、E级失信经营问题,采取教育引导、公示、联合惩戒等措施,提高公共场所责任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二是联合惩戒审慎化。通过市政府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政府部门间协助等方式,实现虚假承诺当事人及事中事后监管失信信息的共享。加强失信联合惩戒跨部门联合响应,在市场监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项目在线审批、行业准入限制、享受优惠政策、荣誉限制、高消费限制等领域实施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对中低风险的小型场所实行失信黑名单制度,以指导、告诫、处罚为主。三是信用建设示范化。对“四小”行业的公共场所,以积极正面引导小型场所诚信化,组织开展争创“卫生达标示范店”活动,围绕卫生管理制度建立、证照管理、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程、人员健康管理等标准进行全面评查,选出“卫生达标示范店”,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营造争创卫生诚信单位的氛围,减少因信用监管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泰州多措并举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近日,泰州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多部制度文件,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加强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落地落实。

一、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出台《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实施方案》,在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的基础上,细化了部分内容:医疗卫生机构内设专门机构负责日常自我管理,支持行风监督员参与社会监督,逐步实现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实时监管。增加了部分特色内容: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年度校验、行政处罚等信息数据,评定年度信用等级;基于“泰康云”信息平台,深化医疗卫生行政审批、日常监管等全链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工作落实;开展“蓝盾卫健”系列行动,严厉打击出租承包科室、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建立协调督促机制。制定《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协调机制》《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一方面,建立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增大综合监管合力。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参与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主要对领导责任、政府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情况开展督察。将综合监管督察工作纳入2021年市级督查考核计划,今年下半年将对县区进行现场督察,争取两年内对所辖县区督察一遍。

三、明确重点监管任务。出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要点》,将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体系机制建设、加强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开展医疗卫生行业秩序专项整治、积极推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综合监管工作。创新监管方式,实施“专家支撑+综合监管”模式,制定市级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专家库,邀请相关医疗专家参与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巡查、督查、双随机抽查、飞行检查等工作,提高综合监管执法的科学性、专业性。

南京出台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日前,南京市出台《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围绕“健康南京”建设,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目标,以缓解群众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烦”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卫生健康、医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公安、大数据管理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加大保障力度,全面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方案》明确,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主要举措12条:一是推进分时预约、实名就诊。建立二级以上医院统一预约号源池,全面推行微信、诊间和自助机等多渠道预约挂号,支持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等身份证件识别方式,多环节实现“刷脸”技术应用,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就医提供便利。二是推进便捷医疗、脱卡支付。推进诊间结算、自助结算、移动结算、病区(床边)结算。开展“看病费用最多付一次”等费用结算模式。积极探索门诊医保患者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三是推进一站式服务。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成立“一站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一站式用血服务中心”“一站式医患沟通服务中心”,将服务关口前移,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站办理”服务。四是强化双向转诊体系建设。依托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通过上级医院下沉号源等途径,保障有上转需求的患者及时转诊,针对上级医院出院后需回基层康复治疗的患者,由家庭医生提供后续服务,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无缝衔接,强化连续服务和综合管理。五是强化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推进“云影像”“云胶片”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医疗数据的共享调阅和诊疗服务协同合作。六是强化“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和社会保障卡对接,推动医保身份认证、医保移动支付等应用。七是强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药事”“互联网+护理”等服务方式创新,实现医保结算移动支付。推进医疗机构处方、医保结算、药品追溯、预算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推进智慧医院和智慧医保建设。八是落实慢病长处方措施。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病长处方服务,为签约病人开具慢病长期处方。大力推行“智慧云药房”,为慢病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推行中药饮片代煎和配送到家服务。九是落实数字化接种门诊。推进疫苗接种智能信息化,实现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全程可追溯、透明化,开通疫苗预约接种、便捷支付、自助查询等服务。十是落实出生一件事服务。积极推动与公安、医保、数据管理等部门出生相关基础信息动态共享,在各级设有产科的医院推广出生医学证明申领、落户、参保登记等“多证联办”一站式服务,实现“出生一件事”一次都不跑。加快推进孕期保健、产时分娩、儿童保健等信息资源共享。十一是落实临床用血现场直报。全面实现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实时“一站式”报销和减免。十二是落实都市圈医疗协作。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统筹规划建设信息共享、网络连通的急救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有序推动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等统一。

无锡大力推进全方位卫生健康服务

一、提升智慧健康水平,方便群众就医问诊。建好用好“健康E家”等信息化平台,为群众提供挂号、缴费、预防接种、出生医学证明、生育服务证查询等线上“一揽子”医疗卫生服务,年内完成8家市属公立医院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系统建设。

二、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实现防病关口前移。针对市区65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和65周岁以下纳入社会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率先开展肿瘤标志物免费检测,2020—2021年完成50万人检测目标,实施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的肺癌等5种癌症防控全链条全周期管理试点项目,完成4000人次肺癌高危人群免费检查。年内完成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共40万人次。

三、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压实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监测,严格院感防控,完善探视陪护制度,加强医护人员技术培训和个人防护。年内建成10家示范发热门诊,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筛查和防控能力,筑牢防控底线。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实现“应接尽接”。

镇江及早谋划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思路举措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标新形势新要求,镇江市卫生健康委迅速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凝聚思想共识,围绕高质量的健康产出、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的资源配置和高质量的激励分配等四个方面,正视差距找不足,找准发展“坐标系”,着力在坚持党的领导、紧贴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医院发展内涵、注重激发改革活力等四个方面,采取扎实举措,通过大力推进“经济管理年”、公立医院规范化运营改革等具体项目,努力在人才技术上下功夫,精细管理上下功夫,明确方向狠抓落实,切实把握改革“新拐点”。

近年来,镇江市逐步实现三个“新突破”:医疗体系效能得到新升级,分级诊疗更加贴近群众服务,通过103个全—专联合门诊、20家康复联合病房和627支家庭医生团队的精心服务,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应签尽签,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6.21%和75.42%。人才专科建设实现新赋能,出台《“金山英才”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今年已签约博士13人,全市建成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3个。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6%,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省肿瘤医院积极打造我省肿瘤防治新高地

近年来,省肿瘤医院依托华东地区肿瘤医院联盟和江苏省肿瘤专科联盟,推进区域肿瘤防治能力提升;以国家区域癌症中心建设和江苏省区域癌症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我省肿瘤防治新高地。

一、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该院将肿瘤防治的关口前移,联合省疾控中心,将各市县级疾控中心、综合医院肿瘤科等纳入成员单位,全面推进癌症防控一体化,促进肿瘤预防与治疗的紧密结合,组建江苏省肿瘤专科联盟。根据医联体医院科室发展需求,协助创立名医工作室,派遣该院最权威的专家及其团队带动医联体医院学科发展;专人定点1对1帮扶,派遣该院专家在医联体医院担任职务,全面协助医联体医院提升肿瘤专科建设。目前,233家成员单位加入联盟,联合开展学术交流、防癌科普、癌症早筛、早诊早治、诊疗规范、康复指导等工作。

二、构建癌症防治工作格局。2019年,该院联合省疾控中心组建江苏省癌症中心。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以省、市级癌症中心为龙头,省、市肿瘤医院及设立肿瘤科的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为支撑,县级疾控机构、综合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省—市—县—乡—村”癌症综合防治体系,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优势互补、防治结合的癌症防治工作格局。

三、组建远程会诊平台。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完善远程会诊中心的相关管理制度,保障远程医疗服务有序地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由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提供,疑难患者远程会诊可在24小时内响应。该院与86家成员单位对接远程会诊网络,并依据基层单位和患者需求开展MDT会诊,依靠互联网为疑难重症患者诊治。此外,该院对口支援单位覆盖江苏、安徽、陕西、新疆等4个省份,跨省医疗机构达到5家,并在受援单位建设肿瘤科、捐赠医疗设备及物资、开展远程会诊,发挥了技术辐射的带动作用。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