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天使”陈耀华:用爱点亮生命之光
发布日期:2021-06-07 15:27:01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健康江苏”微信公众号推出“光明天使”系列报道讲述我省4位眼科医生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好人”、“中国好医生”陈耀华。

 

“每多一个人复明,我就觉得与患者的距离又拉近了一分!”作为一名眼科医生,陈耀华用实际行动彰显“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耀华用坚守与奉献履行初心使命、书写时代担当。2016年,他奔赴2000多公里,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援医疗服务。2018年1月,服务期满的他又主动请缨,继续在西部服务一年半。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治愈了1000多双眼睛,用精湛的医术为多名青海患者带去了“光明”。

 

 守护光明,情洒雪域高原

“全民健康”的追梦路上,陈耀华是矢志不渝的“筑路人”

 

2003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求学的陈耀华第一次了解到,白内障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我国有一亿多白内障患者,尤其在西藏、新疆、贵州、青海等地,许多患者正在等待救助。本科毕业后,陈耀华毅然报考了南通大学眼科学专业,从此走上了守护患者光明的征程。

2007年,陈耀华入职南通市中医院。该院是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看着师长、同事去新疆、贵州等地贡献力量,陈耀华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援建的种子。为了提高专业水准,他去往南京、上海等地进修技术,并多次参与了湘西地区“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2016年7月,陈耀华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来到了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口支援工作中。

来到贵德县人民医院后,陈耀华立刻投入到白内障专题调研中。“ 患者承担不起治疗费用,没有就医观念;医院眼科人员严重不足,仪器设备严重老化……贵德当地的白内障病人远比想象中的多。”陈耀华深感责任重大,他白天看病,晚上看手术录像、写材料,并第一时间向江苏援青指挥部作了汇报。在指挥部和贵德人民医院的支持下,陈耀华带领团队开启了以复明扶贫为主题的“爱心光明行”公益行动。

82岁高龄的仁欠姐(化名)和62岁的斗毛措(化名)母女幸运地成为 “爱心光明行”援青公益行动的首个受益家庭。“这对年迈的母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女两人都是全盲,被家人搀扶着送来看诊,住在同一个病房。她俩的双眼都只有光感,生活不能自理,在黑暗中相依为命。你可以想象,这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回忆起这对母女,陈耀华仍历历在目。母女俩术后视力都恢复到0.5以上,不仅脱盲而且脱残,这两台手术的成功分外鼓舞人心。

据统计,陈耀华在贵德县人民医院完成眼科手术1700多例,其中,“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白内障手术1200多例,成为贵德当地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

 

 无私奉献,书写医者仁心

 

走基层、进社区,深入藏区看诊送药,真情服务藏族同胞

 

根据安排,陈耀华的援青之行只有一年半时间。在工作即将结束之际,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各方都希望他能留下来。

犹豫之际,一件事情让他做出了继续坚守的决定。来自贵德县的78岁老人秦顺梅,患有严重白内障。眼睛只能感受到微弱光感,行走必须靠双手触摸。多方就医无果,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陈耀华。

手术后,重见光明的秦顺梅无比激动:“没想到啊,我居然又可以看见了!”第二天,秦顺梅拉着陈耀华的手,问道:“你这个大夫从哪里来的,怎么就治好了我的眼睛?”陈耀华告诉秦顺梅,他是党和国家派来为大家服务的,就是要通过手术,让大家看到这实实在在的幸福,看到这美好的时代。老人激动万分,嘴里一直重复着:“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这让陈耀华觉得无比荣耀: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援青医生,帮助更多人脱贫,让他们能看到眼前的幸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好“传帮带”,输血变造血

 

患者术后复明,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

 

在给贵德人民带来光明的同时,陈耀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贵德眼科水平?“援青,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输血变造血。”

手术过程中,他十分注重带教。从带年轻医生上手术台,到作为助手陪年轻医生做手术,从主刀到一助,他把自己对眼科手术的理解和经验,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当地同事。在病房查房、门诊等日常工作中,他始终立足于让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能在贵德当地治疗进行带教。

陈耀华的助手、贵德人民医院眼科年轻医生马维萍说:“在陈院长身边学到太多知识了。不管是医术,还是医德,他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能单独完成一台白内障手术。这样,即使陈院长回到南通,贵德人民的光明我也能守护。”

通过“传帮带”等方式,陈耀华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贵德医生,让当地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年援青结束,回到南通后,陈耀华选择继续对贵德开展“柔性帮扶”,定期回贵德为预约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2020年,他在青海省海南州州医院及贵德县人民医院相继建立了援青专家工作室,将援青工作再推上一个台阶,受到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欢迎。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之窗”

除了白内障,陈耀华最关注的就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全球第一,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陈耀华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除了生活方式改变和不良用眼习惯,我认为近视高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防宣传和筛查不到位,造成家长和孩子无法获取正确的视觉健康知识。”

 

陈耀华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校园,为孩子们讲解近视的危害和防控

 

在青海,陈耀华曾多次深入中小学校,开展近视眼防控专题讲座。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授牌成立“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陈耀华科普小分队”。此后,陈耀华和同事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预防近视科普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扩大宣传影响力,陈耀华还先后参加电视台、电台的多个科普栏目,从医学视角解读近视防控,引导家长和老师重视孩子视力健康。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科普文章,解答大众关心的用眼问题。

 

校园科普课堂现场,陈耀华和孩子们互动

 

今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当天,由陈耀华发起的首批南通市“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陈耀华宣读了《儿童青少年爱护视力倡议书》,号召在第26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广大儿童青少年积极行动起来,用心呵护自己“心灵的窗户”。

 “中国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一路走来,陈耀华获得了沉甸甸的荣誉。他认为,是大家的帮助给了他更多的信心,鞭策着他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让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造福更多期待光明的患者。陈耀华说:“守护光明的路还要继续走,脚步还在继续前进。”

 

“光明天使”说科普:客观看待儿童近视     

近年来,近视眼患儿初诊、复诊人次明显增多。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近视防控小知识,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01建立完善的屈光发育档案

孩子处于发育阶段,眼部屈光度发展迅速,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屈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

 02医学验光,科学配镜

一般来说,近视超过150度都要戴眼镜。否则,时间久了会造成眼睛疲劳,加深度数发展。戴眼镜有助于视力恢复。若条件允许,可以验配具有周边视力控制作用的镜片,如角膜塑形镜、旁中心离焦镜片等。 

03科学预防近视眼

减少电子视频产品使用时间,每次20分钟,每天累积不要超过1个小时。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做到保护视力三个“20”法则: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景物20秒。

04每天适当晒太阳

在户外阳光照射下,身体会产生多巴胺,保护眼睛不近视。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来源:健康江苏微信供公众号)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