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动态(第221期)
发布日期:2021-06-07 17:47:43 浏览次数:

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221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7日


目    录

● 国家专家组现场评估我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

● 省医保局推出“十项民生实事”新举措

● 南京率先开展便捷医疗脱卡支付试点

● 无锡“十心计划”聚力高层次人才引进

● 淮安着力构建老龄健康服务体系

● 常州多措并举方便老年人就医

● 淮安市淮安区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国家专家组现场评估我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

日前,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专家组赴我省开展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总结评估。专家组由清华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万年带队,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参加活动。

专家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和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我省医改组织领导、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深化医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先后实地考察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楼医院、栖霞区迈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栖霞区医院、溧水区人民医院、溧水区中医院、南京颐养中心、永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现场交流,详细了解基层深化医改工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等情况,全面检视综合医改试点成效。

专家组对我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我省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综合监管、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药品耗材招采改革等方面,为全国深化医改提供了“江苏经验”。同时,专家组对加快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谭颖表示,我省将全面梳理,深入研究,全盘吸纳专家组的意见建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推动综合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奋力谱写健康江苏建设新篇章。

省医改办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少冬陪同调研;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有关活动。

省医保局推出“十项民生实事”新举措

一、制定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政策。坚持全民医保覆盖全民,提升全民参保质量,精准制定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政策规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质量和待遇保障水平。

二、推出一款全省统一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全面推进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推出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三、制定全省统一的医保转移接续政策。制定全省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实现全省职工基本医保实际缴费年限互认共享,长三角区域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

四、建立国家谈判药“双通道”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保障参保群众医保权益,提高群众用药可及性,建立国家谈判药“双通道”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确保群众用上用好国家谈判药。

五、继续开展药品、医用耗材省级集中带量采购。持续降低群众医药负担,组织开展4轮以上药品、医用耗材省级集中带量采购。

六、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守护好老百姓的“救命钱”“保命钱”。

七、建设首批32个基层服务示范点。构建全省统一的医保公共服务体系,推动32个基层“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建设。

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使用。大力推进医保电子凭证使用,方便群众寻医问诊,实现群众看病购药在定点医药机构“脱卡支付”,线上线下多渠道提供医保服务。

九、全面落实“不见面”异地就医备案。实行省内异地就医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直接结算,拓展职工医保异地就医购药渠道;持续扩大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范围,满足异地就医人员门诊就医直接结算需求。

十、开通运行“12393”医保服务热线。为全省参保群众开通医保服务热线,通过“12393”统一号码提供更为便捷、精准、高效的医保公共服务。

南京率先开展便捷医疗脱卡支付试点

日前,南京市出台《开展便捷医疗脱卡支付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聚焦“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确定在鼓楼医院、市中医院和鼓励“我的南京”预约挂号已实现脱卡支付的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便捷医疗脱卡支付试点,探索改善医疗服务流程,实现全路径预约挂号、实名就医、全人群便捷医疗和医保病人“脱卡支付”目标,真正做到“先看病、后付费”,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方案》明确,一是全路径“实名就医”认证信息共享。依托“我的南京”、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就医注册、实名认证、预约挂号、费用支付等身份信息确认。老人、儿童亦可在医院人工窗口进行实名认证。属于本市医保患者同时进行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绑定,保留非本市医保患者特别是南京都市圈异地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绑定功能。二是全人群实名预约就医脱卡支付。依托统一支付平台,系统多界面(身份注册认证、支付等)或多路径(患者手机、医生工作站等)提供社会保障卡、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支付方式,实现全人群在试点医院就医脱卡支付、无感支付、信用支付。三是“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探索开展基于“第三方”信用支付的“先看病、后付费”和基于通过审核并开通“惠民医疗”的本市医保患者挂号后在各试点医院就医。四是就诊服务。患者凭(预约)挂号生成的识别码或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市民卡、健康码等在诊区扫码签到,等候就医。五是取药服务。处方经付费成功后,由系统自动分配到相应发药窗口并“导诊单”上打印显示;亦可由患者到药房签到后显示取药窗口,通过语音和显示屏提示患者取药,同时还提供药品配送到家服务。此外,急诊、自助核酸检测等其他医疗服务,力争探索出其他医疗服务的全市统一模式。

《方案》要求,各区、各试点医院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组织领导,细化落实试点方案。市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探索实践,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的获得感。

无锡“十心计划”聚力高层次人才引进

今年以来,无锡市推出安心聘、专心研、爱心资、精心培、放心住、实心补、诚心酬、暖心贴、贴心爱、悉心用的“锡”引行动“十心计划”,不仅在薪酬、购租房补贴等物质上给予博士倾斜,而且在科研启动经费、优先入选人才计划、“双导师”培养等学科发展上给予博士大力支持,旨在深入推进卫生健康“三名”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无锡市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兵分八路,带领市属及板块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与江南大学医学院等单位一起,赴华东、华中、华南、华北、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召开专场招聘会,大力推进博士倍增计划。同时,该市还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18所高校签约建设就业实习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吸引333名全国各地及海外博士报名洽谈,成功签约82人。

淮安着力构建老龄健康服务体系

近年来,淮安市积极发挥公立医院资源优势,加快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初步建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一、加强机构建设,打牢老年健康服务基础。对全市医疗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对非镇政府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进行重新定位,引导其转型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举办老年护理院,将富余的床位转型为老年护理床位,已转型为护理院6个,正在转型的3个。引导就诊住院量少、业务收入低的基层医疗机构,利用空置的病房床位,开辟康复照顾病房。推进老年预防保健建设。在每个镇和街道都建立老年预防保健服务专业队伍,建立健全老人健康管理档案,跟踪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指导。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在医疗机构建立中医科、中医阁,全面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辩识和健康干预,大力推广适用于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二、加强专科建设,提高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推进老年医学科设置。把老年医学科设置列入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全市共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23个,建有老年医学科的16个,比例达69.6%。加强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市、县区医疗机构制定优惠的引才政策,对成熟型老年医学人才和科主任重酬聘用。利用宁淮、沪淮合作平台,加强交流合作,开展老年医学专题论坛,创造人才成长的条件。目前,全市老年医学执业医师78名,其中高级职称20名。建立老年学科专科联盟。以市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联接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结为老年医学专科联盟,明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双向转诊的要求,定期开展坐诊、会诊、查房工作。各县区医院老年医学科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结盟,构建基层医院、县区医院、市级医院老年医学三位一体的诊疗机制,实现治疗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了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创建老年医学重点专科。从人才队伍建设、设备建设、制度建设、科研工作和医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和分解,明确科室任务和岗位职责,广泛开展处方点评和病案展评活动,定期分析创建形势,每年汇报创建成果。

三、加强服务管理,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发展。建立老年医学专家库。精选政治强、医德好、医风实、医术高的副高以上职称老年医疗专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淮安市老年医学专家库,明确入库专家职责义务,赋予入库专家督查指导权利,发挥专家骨干作用,用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开展老年医学科巡查活动。采取定期与随机、全面与专项相结合的办法,随时从专家库抽调专家,明确巡查任务,提出巡查要求,将巡查工作贯穿于专科建设的始终,不断提高专科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成立服务老年人志愿者队伍。全市医疗服务机构成立助老志愿者团队30多个200余人,采取多种办法为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开通看病就医的方便通道,让老年人从进入医疗机构大门开始,就能感受到志愿者的热情服务。

常州多措并举方便老年人就医

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就医流程改造等多项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的就医服务。

一、完善“健康码”管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入口增设老年人“无健康码”绿色通道,对无智能手机或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医保卡等,通过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缩短老年人在诊区外等候时间。

二、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各医疗机构通过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所有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确保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保留现金收费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协作关系,确保入住老年患者病有所医、及时救治。

三、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所有医疗机构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为院内老年人提供担架、轮椅等助老器具,并定期对助老器具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器具完好、安全使用。

四、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探索“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模式,打通“医保支付”“药品配送”渠道,让老年患者像“网购”一样享受医疗服务。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为老年病人常见病、多发病等提供在线服务。

五、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推进预约上门、家庭病床服务等服务模式,搭建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平台,由家庭签约医生、家属和有关市场主体等共同帮助老年人获得健康监测、咨询指导、药品配送等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加强与以色列合作,为患者提供在家即时心电监测、线上实时诊断及线下快捷治疗三位一体的远程心电监测医疗服务。

六、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将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列入《常州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试点开展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使老年人学会使用滴滴打车、实时公交、预约挂号和抖音、乐库、掌上图书等App,满足他们多元化生活需求。

淮安市淮安区扎实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一、畅通组织体系。一是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18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二是出台实施方案,制定绩效评价方案、责权清单等16个配套文件,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三是组建覆盖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两大医共体,成立理事会、制定章程、组建“一办八中心”,统筹负责医共体建设工作。四是成员单位保持“五不变”,稳步推进“八统一”。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的财务、绩效和业务实行原则性管控,给予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有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贯通人事管理。一是医共体成立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人力资源工作,实现“招聘、培训、调配、管理”的统一。二是在保持原人事关系和编制性质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岗位人员轮岗调配,实行“按岗聘用、人岗相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聘任制度。专家绩效与在成员单位的工作量、协助成员单位专科建设的成效挂沟,解决下沉难、绩效分配难等问题。三是结合成员单位的科室设置以及人才状况,实行人才双向流动,牵头医院专家定期到乡镇开展工作,乡镇医务人员定期到牵头医院轮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去年两大医共体公开招录事业编制人员54名,完成22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引进高端人才17名。

三、互通双向转诊。以医共体内部的绩效为杠杆,制定双向转诊疾病种类目录,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去年医共体内上转病人1078例、下转病人792例。制定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办法,对医共体内实施双向转诊的,采取免收住院起付线费用或补差的方式结算。年度内成员单位结算基金在医共体内占比较上年增长的或住院人次占比较上年增长的,对结余留用部分给予一定的比例上调,促进医共体内部自我整合、自我优化、自我提升。

四、打通药械供应。医共体的药品、器械、耗材实行一体化管理,成立医共体药品耗材采购中心、药事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牵头医院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结算。将药品耗材一体化管理作为医共体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强化监管,防范药品、器械、耗材一体化管理工作中相关环节的腐败风险。

五、联通信息平台。投入3500余万元,初步建成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区“一张网、一卡通、上下一体、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完成区域影像、检验(病理)、远程会诊等业务系统建设,医共体内部各单位实时查阅、互认共享,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城化、同质化。2020年,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远程医疗和检查检验诊断病例分别达1028例、3783例。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