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率先创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落地见效
发布日期:2021-04-12 10:56:35 浏览次数:

 

近几年来,扬州市针对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人民群众在基层看病难的结构性矛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在全省率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2017年底,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建成3年多来,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该项工作得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批示肯定。2018年的“两会”期间央视“两会连线”作了专题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健康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卫生》和《新华日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扬州市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成效。

一、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办法突破建设瓶颈

(一)突破行政区划瓶颈。重点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强、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比较集中的地区布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每家中心覆盖2—3个乡镇,服务10—20万人口,总覆盖人口约200万人。农村居民到二级医院从以往1—2小时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左右。

(二)突破财政投入瓶颈。扬州市市级财政投入3.2亿元直达乡镇,带动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11.33亿元。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配齐CT、DR、彩超、胃镜、全自动生化仪等17种设备,高邮市三垛、江都区大桥两家区域中心配备MRI。每家中心设置床位100—350张。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筑面积、床位、服务人口较之前分别增长104%、73.58%、33.3%。

(三)突破资源配置瓶颈。区域医疗中心整合周边乡镇的优质医疗和卫生人才资源,打造区域性的医疗中心、急救中心、产儿科中心、中医诊疗中心、预防保健中心和卫生信息中心。以高邮市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例,该中心由原高邮市送桥中心卫生院、郭集卫生院、天山卫生院整建制整合而成,不但重点科室人员得到增加,还全面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能力。2017年9月底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第四季度该中心的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和手术人次分别比原三家医院总和同期增长了27.42%、11.83%、58.06%,达到“1+1+1>3”的效果。

二、实施精准帮扶,同步提升基层内涵能力

(一)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扬州市将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纳入以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家全市最大三甲综合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制定“一院一策”精准帮扶方案,通过全面托管试点、设立联合病房、组建专科联盟、推进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和设立名医工作室等5类模式,实现医联体帮扶的精准性。扬州市财政投入8750万元启动智慧健康信息化工程支撑医联体建设,给予派往基层单位专家每人每年10万元的专项补助。安排1000万元支持建设医联体分级诊疗信息平台,以苏北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建设区域性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视频会诊、教学等远程诊疗中心。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增补目录及增补实施方案,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医联体药品专柜,基本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用药衔接。

(二)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扬州市启动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的同时,启动实施了主要面向18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千名大专本科层次医学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累计新招录人员676名。对编外人员实行备案制管理,落实同工同酬待遇。建立基层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允许将单位收支结余的40%—80%进行再分配,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特色科室建设。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原有医疗特色和群众需求,坚持错位发展的原则,为每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制定2—3个重点科室发展规划;在医联体龙头医院遴选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对基层特色科室建设给予精准帮扶和指导;市财政对市级孵化中心每年给予10万元奖补,对创成省、市级基层特色科室分别给予10万、5万元奖补。支持区域中心开展部分三级手术,由对口帮扶的大医院给予重点培育和建设,拓展基层医疗业务范围,提高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抢救能力。

三、围绕群众满意,促进区域中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区域中心发展。2018年,扬州市政府出台《关干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发展的意见》,继续从财政医保、编制、价格、信息化等方面支持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扩大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目前,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已经全部创成二级医院。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导优质资源下沉。2016年起,扬州市全面建成扬州预约挂号系统,覆盖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通过网上预约,实现了百姓踩着点到中心就医的目标。全面启动了全市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建立以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等龙头医院为中心的会诊中心,覆盖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提升了运营效率,也改变了百姓基层就医感受,增强了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推行签约服务,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设置了“健康小屋”,实现一站式签约和自助式体检服务。通过医联体帮扶,建立了由1名村卫生机构人员、1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1名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组成的“1+1+1”服务团队,提高了家庭医生服务水平。打造“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的高效服务模式,医务人员和签约居民通过移动设备及掌上APP,实现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信息的及时上传和获取,方便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实时互动、咨询和转诊,实现对签约居民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已累计创成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1家,省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省级特色科室18个,市级特色科室67个。2019年,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门急诊2502040人次、住院74175人次、手术15978人次,比2015年上升39.25%、114.32%、94.31%。建设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医疗资源的统筹利用、合理配置,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沉甸甸的“健康红利”。

(来源:江苏医改动态第215期)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