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时隔一年,武汉迎来重返故地的江苏抗疫英雄——这次,一定要好好记住他们的模样”
发布日期:2021-03-30 17:55:03 浏览次数: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2021-03-30)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就是一年。”3月28日下午,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于成功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感慨道。去年3月31日,他率领江苏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南京一队返苏;如今,他又和鼓楼医院10位医护人员一起,再次前往他们曾经战斗过的武汉。

合照背景是生机勃勃的武汉

“这次来武汉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促进医院发展,计划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招聘医学人才;二是去年鼓楼医院一共派了222人援助武汉,大家都十分想回来看看,我们作为代表,见一见曾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于成功告诉记者,再次来到武汉,同事们都十分激动。

于成功的行李箱上,仍贴着江苏援鄂医疗队去年使用过的贴纸,他说,这是珍贵回忆,自己不舍得撕掉。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武汉街头冷冷清清,于成功说,“这次我一定要看看武汉一派繁荣的景象。”

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雁也有同样的想法。“之前武汉的战友就总在群里问,你们怎么还不回来看看我们?得知我们要来武汉,他们都很开心。”陈雁打算约些小姐妹好好放松一下,坐下来聊聊天。记者注意到,陈雁随身带了不少行李,里面似乎有小礼品,她笑着说:“要保密,我要给战友们一个惊喜。”

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景抗震在列车车厢连接处,往窗外眺望武汉城市风景。“去年到武汉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大家放下一切,一心战斗,没时间害怕,也没有任何顾虑。”景抗震说,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次再来武汉,他的心态更加平静,“我们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飞快。“你们终于到了!”武汉同济医院主管护师吴静跑过来迎接。脱下防护服、不用再隔着面罩说话,昔日战友终于在平凡的日常中相见。鼓楼医院党务综合部副部长杨海龙连忙从袋子里拿出冲洗装裱好的照片,那是去年抗击疫情时两人在医院的合影。

拿着这张照片,两人再度同框。彼时,身后是隔离病房,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现在,身处人来人往的车站广场。“礼轻情意重,把这张照片送给你,留住我们一起战斗的那段回忆。”杨海龙说。

病房留存着抗击疫情痕迹

虽然行程安排紧凑,于成功和杨海龙仍挤出时间重返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再看看这个曾经奋战50多天的“战场”。2020年2月9日,于成功作为江苏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南京一队领队,杨海龙作为联络员,两人率领132名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E1-6重症病区,共收治93位重症病人,其中九成以上治愈出院。

杨海龙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前往病区的医护人员通道。“这是我们脱防护服的屋子,现在是医生办公室了。”“心愿墙还在呢!”走在病区内,眼前是熟悉的景象,几面墙上还保留着当时的照片。“谁都不舍得把照片换掉。”吴静告诉记者。

“这扇窗户还在!”于成功激动地说。原来,当时要在医护人员通道和病房中间加建一堵墙,为了方便隔离病区内外沟通,工作人员特地在这面墙上凿出一扇小窗户,“有时来不及打电话,我们就会通过这扇窗户互相喊话。不少病人出院时,也是通过这扇窗和医护人员道别。”

病房楼下的抗疫纪念园里,曾经前来支援的各地医疗队队员们种下17株樱花树。“这棵树是我去年亲手种的,你看看,已经长得这么高了。”于成功摸着树干,眼前的樱花树枝繁叶茂。

开车行驶在路上,杨海龙感慨道,去年每天从驻地往返医院,脑袋里充斥着要做的事情,根本无心看周围的风景,只记得一片冷清,“今天自己终于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开车了,即使堵车,也觉得很幸福。”

医患像亲人般彼此惦念

这一年来,不仅苏鄂两地曾经共同战“疫”的医护人员未中断联系,医患之间也如同亲人一般彼此惦念。去年南京鼓楼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重症室救治过的徐峰和伍虹得知消息,坚持要与鼓楼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见面,伍虹换乘4趟地铁、花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光谷院区。

徐峰快步上前,和杨海龙用力地拥抱。“你胖了些,气色也好了,头发怎么这么白,要染一染啊!”杨海龙扶着徐峰的肩膀上下打量。

“这一年,杨主任经常和我联系,关心我的身体和情绪。”徐峰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病情严重,几度产生放弃的念头,是杨海龙和很多医护人员精心救治,帮他熬过了难关。

伍虹激动得几度落泪,哽咽着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那时医护人员对我的照顾,家人都未必能做到。”伍虹记得,当时自己离开病房去做检查,身后帮她推轮椅的医护穿着防护服,气喘吁吁。她说,虽然自己记不全那些医护人员的名字,但“江苏医疗队”会永远刻在她心里。

这次见面,也弥补了伍虹的遗憾——去年江苏医疗队离开武汉时她就想去送行,但在隔离病房无法离开,“之前我只能透过防护面罩看到他们的眼睛,这次,一定要好好记住他们的模样。”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