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发挥中医药大省优势 助力实现全民大健康
发布日期:2021-12-03 16:07:24 浏览次数:

(新华日报:2021-12-03)

江苏大地,山海相依,经济发达,吴风汉韵,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名医辈出。长期以来,中医药事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建设健康江苏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江苏拥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国医名师、省级名中医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去年和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第一时间全程介入治疗、护理、康复,为实现患者“零病亡”、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民族瑰宝再次绽放出无穷魅力。

中医人闻令而动,吹响抗疫“冲锋号”

近两年来,新冠肺炎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武汉去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南京禄口机场、扬州等地也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发生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闻令而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行动,吹响“冲锋号”,第一时间派出中医药专家入驻定点救治医院;第一时间组方辨证施治,拟定中医药相应诊疗方案;第一时间煎煮中药,在隔离点全面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中医药全程参与隔离点预防、定点医院救治、出院后康复的“防、治、康”。

为大力加强、指导中医药抗疫,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相继印发《关于在集中隔离点加强中医药防治应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隔离点中医药应用组织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集中隔离点中医药服务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规范中医中药使用流程,确保中药预防汤剂“应服尽服”,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今年疫情发生初期,江苏省中医院立即从各地药材种植基地调集金银花、羌活、苏叶等有抗病毒、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连夜组织人员加班调配、煎煮,第一时间将6000多袋防疫方和3000多包芪参固表颗粒送至禄口机场,后又煎煮2万多袋中药防疫汤剂,免费送给禄口机场密接人员及工作人员服用。南京市中医院派出6批次共98名中医药医疗团队进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第二医院汤山院区),承担了公卫中心所有患者中药汤剂保障工作,确保在国家组中医专家开出处方4小时内中药汤剂即送达患者床头。抗疫期间,南京市中医院向南京市隔离点共免费发放“清肺排毒汤”“省中医专家组协定方”等中药预防汤剂30余万份,隔离人员中医药使用率超过96%。同时,为住院患者及陪护、社区居民免费提供防疫汤剂近1.5万袋。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第八版《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根据南京地区气候时宜和此次德尔塔新冠肺炎病例症候特征,结合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疫经验,拟定了《2021年南京地区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并指定全省228个医疗机构(75家中医医院、153家其他医疗机构)和461名中医师负责全省1000多个集中隔离点中医药应用保障工作,确保隔离群众享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对预防轻症转重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非常给力,加上有了去年武汉抗疫的经验,因此我们对今年这次抗疫胜利很有信心。”据省中医院副院长朱佳介绍,在救治病人过程中,中西医协同作战,配合非常默契。每天早上的交接班会上,中医、西医、院感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讨论疑难危重患者病例,各自发挥所长参与重症、危重病人的诊治。

中医药专家对每位患者进行个性化辨证治疗,抓住防变主要矛盾,防止阳性患者轻转重、转危重。对轻型、普通型病例人群早干预,实施敏感指标每日2次监测,对符合条件病例全部应用中医药,落实确诊病例“一人一方”“一人一策”“每日中医查房”“每天大会诊”等中医药救治办法和诊疗管理措施,以“三药三方”为基础进行治疗,以化湿解毒清暑、宣肺通腑清热、扶正祛邪治法为核心辨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辨证治疗。

中医药养生文化也对病人康复发挥着重要作用。“左脚开步,与肩同宽,放松并保持轻呼吸……”这是今年8月中旬南京市中医院援助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教确诊患者打八段锦的场景。抗疫期间,江苏多家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迅速组建中医团队进驻病房和隔离点,积极发挥中医中药的免疫调节功能,助力患者治疗与康复。

中医药在扬州的抗疫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发生后,在扬州市定点救治医院第三医院,由17名省级中医、16名扬州市级中医组成的中医医疗队,也针对病例开展救治工作,对出现发热、腹泻等特殊症状的患者,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防止轻型患者转重。同时,医务人员也带领患者开展“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健身运动锻炼,帮助患者康复。

“这次中医全程参与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除了提供中药汤剂外,还运用非药物疗法,多管齐下对患者的身心进行整体调整,帮助他们增强体质、改善症状、愉悦心情。” 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说,中医团队积极采取中药、针灸、经络穴位拍打、养生功法、五行音乐等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呼吸训练技术,加速患者康复。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中医情志护理带到病房,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力和信心。

今年抗疫期间,我省共组织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500余人支援南京、扬州等地,其中由省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中医医疗机构整建制接管了4个病区;与此同时,在全省各设区市共组建了11支中医预备医疗队随时调派支援一线。全省集中隔离点免费发放汤剂近百万份。其中,使用“清肺排毒汤”70余万份、“省中药预防协定方”等其他中药汤剂20余万份,全省隔离点中医药使用率为95%。对入院病例早期、全程使用中医药治疗,患者包括87岁的耄耋老人和4个月大的婴儿。住院患者均不采用抗病毒化学药物治疗,全部使用中药主导,防止轻转重、阴转阳等成效突出。在院治疗的确诊病例中,中医药使用率为100%,无一例死亡。

天时地利人和,中医药发展迎来大机遇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数千年的文化瑰宝。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对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予以高度肯定。

“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办中医院、成立中医院校的省份之一,拥有我国第一批中医学部委员、第一批中医教材、第一批中医师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介绍说,中医五官科发源于我省,全国第一个中医儿科博士学位点也出自我省。目前全国共评出90位国医大师,我省有6位。夏桂成倡导的中医女性生殖节律理论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今天的江苏中医药事业,整体水平继续居于全国第一方阵。

为进一步发展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健康中的作用,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等,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我省也先后颁布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江苏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医疗保障支持促进中医药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实施《江苏省中医药条例》,在中医药服务应用、人才培养、医保价格、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出利好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为中医药的腾飞插上翅膀。

中医中药为实现我省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发挥着巨大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省拥有中医类医疗机构2689个,较2015年末翻了一番;有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197所,其中三级44所、二级63所。中医实有床位68988张,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529.98万平方米,分别较2015年末增长47.2%、40.9%。三级综合医院100%建有中医科,建有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6个。江苏中医药正在为实现全民健康、健康江苏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全省1.29万支家庭医生团队全部能够提供中医服务,共签约3245.3万人,一般人群签约率40.3%,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1.32%,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9.16%。

传承与创新并举,大力培育后继人才

江苏省坚持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一方面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计划,另一方面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加强中医、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健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

历史上,我省中医药源远流长,中医名家荟萃,影响海内外。目前我省正在加强地方学术流派、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挖掘,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研究院相继成立。无锡市江阴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和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列入第一、二批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山阳医派提出传承研究“六个一”规划。目前全省建有5个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6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4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6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6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90个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家分院以及省中医药研究院和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5个、重点研究室14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0个,新增建设单位10个。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是省优势学科建设单位,形成一批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优势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基地与学术发展平台。设立中医药科技发展专项,系统开展中医药基础临床研究。

江苏中医药产值持续增长,规模以上中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0.7亿元,拥有20个年销售过亿元的中药大品种。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34795人。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人才和西学中人才培养计划,拥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3名、岐黄学者5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人、全国优秀中医人才101人、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25名、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43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35人、省级国医名师10人、省级名中医534人、省中医药领军人才59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4人,培训省西学中骨干人才及基层卫生技术人员4741人。

江苏中医药文化传播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含扩展项目)6项,入选省级项目48项。拥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个、示范基地2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地11个。以“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岐黄校园行”、中医药走进地铁公交、中医药文化科普地图发布等为突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全面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惠及千万群众,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

全球抗疫仍在进行,海外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提升。江苏中医药积极迈向世界,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服务,并成为中华文化传播海外的一张名片。目前全省海外中医药中心增至10个,中医药文化展在法国、比利时、马耳他等国家相继举办,2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推动中医药惠侨、中医药国际教育等深入开展,江苏省中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还经常为全球的华人华裔提供远程服务,江苏中医药文化魅力绽放海外。

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可及性

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围绕建体系、提能力、优服务、强管理,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构建中医药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

我省是全国最早实现“县县建有中医院”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为契机,紧紧抓住新一轮中医医院建设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全省一半以上中医医院进行了易地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中医门急诊楼、病房楼先后投入使用,中医医院整体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中医药资源规模进一步壮大。

在基层,通过推进县域中医医疗资源的集中配置和优化组合,形成“区域+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的中医医联体新形态,打造区域同质化中医药服务,实现“龙头强起来”“基层带起来”“群众留下来”的“三来”目标。

基层中医药服务快速发展,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推拿、针灸、拔火罐等中医特色服务。目前,已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73个,98.4%的乡镇卫生院和99.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医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量是2015年末的两倍。中医“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成效明显,构建了一批层次分明、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现代化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临床专科群。全国百强县级中医医院排行榜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市中医院位居前4位。

“我省几乎所有的基层医院都开有中医科,许多中医院还建起了中医馆、名中医工作室、中医文化长廊等。”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针灸、推拿、拔火罐、敷贴、熏洗、刮痧等“简、便、廉、验”的适宜技术颇受欢迎。抽样问卷调查显示,72%的基层患者一年接受3次以上中医药服务。98%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6类,9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4类。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这些年来,江苏省始终秉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宗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苏战略实施、助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尤其在去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在当时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再次大放异彩。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