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论述的体会

发布时间:2020-08-03 来源: 作者:健康促进处党支部 吴红辉 浏览次数: 字体:[]

按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7月份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研判当前国际国内局势及其发展态势的一个重大和科学的论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谋划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现:一是大国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经过不断变化,从量变转化成某种程度上的质变。特别是最近十几年间,我国经济实力发展之迅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霸主美国在经济总量上快速接近,同时与排位第三及以后的各国日益拉开距离。二是国际多边体系开始进入一个瓦解与重建期。从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到退出《伊核协议》与《中导条约》,再到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猛烈抨击联合国,看起来美国正在抛弃自己建立起来的战后国际秩序。未来国际秩序如何变动,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三是科技进步影响深远。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信息以及与数字相关的技术发展尤为迅速,从而引起了生产、流通、分配和就业等各领域的连锁反应。四是人口结构变化复杂深刻。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与人口老龄化并存的是还有非洲、中东、印度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化,这种高度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带来了较高的青年失业率,进而对社会稳定和资源需求产生巨大压力。

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百年大发展交织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百年大发展本身就是推动世界大变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回望百年前的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历经百年磨难与奋斗,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踏上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航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发展之快、世界影响之大百年未有,中国的世界贡献、大国责任的快速增长百年未有,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全面自信百年未有。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一是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二是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三、透过疫情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百年一遇的重大考验,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还深刻影响着全球治理格局,加剧了大变局之“变”。疫情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把个体、群体、民族、政党、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把健康、安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集中暴露出来了,各个国家抗击疫情的方式和效果反映出各国治理体系的差异,也关系着国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彰显我们制度优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是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以宁可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也要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巨大勇气,果断采取史无前例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所有这些,与某些国家奉行经济至上,防疫不力,造成疫情不断飙升、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照。

二是深刻认识公共卫生的内涵。历史上,公共卫生曾是传染病的头号克星,为人类征服传染病立下过汗马功劳。近代以来,得益于人类对疾病的微观认识逐渐深入,临床个体治疗快速发展,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这个“三足鼎立”构成的现代医学体系中,公共卫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变成了一条短腿。然而,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给我们上了一课,在疫苗和特效药尚未研发出来,我们依靠戴口罩、勤洗手、严格消毒、集中隔离、保持社交距离等公共卫生措施,快速而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公共卫生涉及到供水、排污、环保、垃圾粪便处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检疫、医疗保险制度等多个系统,涉及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科技等多个方面,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公共卫生,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从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努力增强科研技术实力。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各个国家激烈比拼的还有科技实力。以疫苗研发为例,全球有超过100个新冠病毒疫苗项目同时在研。经过半年时间,中国有6个品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美国有3家,英国还有1家。最近,中美英三国相继公布新冠疫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包括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联合发布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II期临床试验成果。中国已成为全球研发新冠疫苗成效最显著的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面对未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锐利武器。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为先导,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科研、临床、防控相互协同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卫生健康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强化战略思维,把卫生健康工作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考量。

一是继承发扬爱国卫生传统。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紧扣时代脉搏,适时调整工作方针、拓展工作内涵、创新工作载体。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毛泽东主席号召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之后,从建国初期的除“四害”到六七十年代的“两管五改”、八十年代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九十年代的卫生创建、改水改厕,再到现如今的巩固卫生创建成果、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及健康城镇建设,虽然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但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宗旨始终没有变。爱国卫生运动历经68年的光辉历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之路。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卫生运动新的使命新的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更高站位,大力弘扬爱国卫生优良传统,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建设健康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们认真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重视“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拒食野生动物”这些老生常谈却又一直被我们忽视的生活习惯,但是疫情过后又会坚持多久呢?卫生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引导每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责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疫”时养成的好习惯变成“疫”后的自觉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保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健康理念,倡导文明新风,把良好的社会共识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是加快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社会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我们要抓出这个有利时机,加强正面宣传、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增强全社会对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的正确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按照《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工作举措,努力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江苏建设。加强健康江苏建设工作调研,总结推广各地的优秀案例和经验做法。围绕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和监测指标,突出重点、细化方案,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大力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镇和健康细胞建设,夯实健康江苏建设基础,努力实现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目标。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