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江苏省医改成绩单 医疗服务细节显 智慧诊疗处处见
发布日期:2020-10-30 16:36:34 浏览次数:

(央广网:2020-10-30)

“非急救转运车”“居民健康卡”“闸机改造及信息化导诊”......这些都是央广网记者跟随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在江苏省进行医改调研的新发现。江苏省依托信息化与“物联网+”先进技术,实现优质资源下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作为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交出了自己亮眼的“医改成绩单”。

医疗服务细节化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南京市鼓楼医院在2019年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综合医院第十名,窗明几净的就诊环境、井然有序的分诊台都让人眼前一亮,医疗服务的细节彰显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在病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可以提供分诊、咨询、诊断书审核、轮椅借用、快递代收、困难病人陪诊等综合服务。其他的附加服务,如银行、药店、超市、咖啡店、便利店等,满足了更多病友及家属的需求。今年6月,为改进门诊就诊流程,减少人群聚集,鼓楼医院在门诊3造2区实行了闸机改造及信息化导诊重塑。闸机使用后,诊区可以封闭管理,导诊台前移,平齐大走廊,更利于护士导医指引患者。

据介绍,提升闸机的智能管控能力,与就诊报到进行信息关联,报到机已成类似高铁和地铁一样的读卡机,实现“报到+识别=是否开门”功能。如患者在就诊时段前30分钟内报到,闸机才可以自动打开,病人进入候诊区,出口和入口分开,极大优化了候诊环境。

医院门诊楼外的“非急救转院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与以往急诊车不同的是:非急救转运车车身以蓝白色为主,“96120”电话醒目标注。南京市卫健委体改处处长李正斌告诉记者,非急救转运社会化服务工作是南京市2018年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非急救转运呼叫专线为“96120”,呼叫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和正规的转运服务车辆上门服务,帮助老年人、残障人士实现在非医疗机构间往来的卧式接送;为行动不便患者出院后的复诊等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目前南京市共有70辆转运车,每天运送非急救病人120余次,至今已为14000余名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转运服务。

优质资源下沉 百姓满意度上升

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的内科病房,记者见到了87岁的何官法老人,虽身处病房,说起今年4月突发心梗的救治情况,他立刻精神起来要和记者说说自己的经历。老人突发心梗后,家人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病人上救护车后,他的情况通过救护车上的系统传送到了医院的心脏胸痛中心,实现信息同步,老人第一时间到导管室进行救治。溧水区人民医院院长嵇振岭说:“在医院的心脏胸痛中心建立以前,这样的情况要送到南京,路程会延误救治,后果严重。”康复的老人说,经过医院心内科毛庆博士的判断是斑块堵塞导致的心梗,医院很快对他进行了治疗,现在已无大碍。

老人口中的毛庆博士是溧水区人民医院2018年人才引进的第一批博士,目前医院的博士队伍已经扩大到70余位。通过博士级医疗专家下沉,让优质医疗资源与先进医疗技术“多跑”,让病人“少跑”,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级专家的医疗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落到了实处。

同时,溧水区还不断深化区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以溧水区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与辖区内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溧水区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制订医共体章程,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医共体理事会。各成员单位在性质不变,服务功能不变,政府财务补贴和投入不变,人员性质不变,第一名称不变的前提下,加强一体化管理,共同组建“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下沉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在6家乡镇卫生院设置12个博士工作站;实施超声诊断一体化;扶持基层医院特色专科建设等,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区”。

提升信息化打造智慧医疗 医疗服务便民惠民

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记者现场体验了信息化带来的就医便捷,医院大厅的多功能自助发卡机上,未持有社会保障卡的就诊者可通过办理“居民健康卡”实现实名就诊,患者可凭社会保障卡或居民健康卡进行建档、挂号、查询等自助操作,在看病就医阶段,医生端即可完成支付过程,免去排队缴费环节,缩短患者时间,居民健康卡已实现常州市内跨医院的费用结算。常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志洪告诉记者:“搭建市级统一结算平台,在江苏省内首创市域范围内‘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开通‘医疗一账通’账户312万个,市属医院实名就诊率达93%,医院人工收费窗口缩减6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就诊秩序、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为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依托“我的常州”“健康常州”“常州人社”等APP应用,为群众全方位提供网上预约挂号、健康自测、检验检测结果查询、体检报告查询等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分时段精准预约诊疗服务,有效缓解大医院门诊拥挤现象。市卫健委8家医院全面启用智能闸机,对入院人员同步完成体温测量、苏康码实时在线查验和人员身份识别。利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开展“点单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生可随手调阅患者健康档案,签约居民可以随时查询个人健康档案。

刘志洪表示,下一步常州市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设高标准医院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加强对医院业务的支撑、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统筹。引导和推进医院拥抱“互联网+”,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互联网医院”,提供人机互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