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江苏海门 医联体,让百姓在家门口“病有所医”
发布日期:2020-01-06 14:37:31 浏览次数:

(学习强国:2019-12-31)

“你母亲目前的情况,最好进行手术……”近日,江苏海门市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马向阳来到医联体成员单位——海门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海门悦来镇居民送医。

医联体采用创新模式

2017年,海门形成医联体框架,建成两个医联体,形成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医院,中心卫生院为骨干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医院的三级医联体模式。2018年,医联体实质性运营。

海门对医联体实行规范化考核、宣传模式,制定出台工作意见、实施办法、考核细则等指导性文件,规范医联体实质化运行。发动基层村级机构,就医联体政策进行解读,对下派专家信息进行公示。

海门市卫健委实施创新统一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加大对医联体建设推进的督导力度,组织督查30余次,对下派人员在岗在位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龙头医院已牵头组织质量控制督查20余次,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等实行统一管理。

此外,海门创新实施突破性的惠民配套措施。积极破解政策瓶颈,牵头协调社保部门就双向转诊医保政策进行深度协商,争取到“上级医院下转到基层医院免再次收取起付线;基层医院上转至上级医院,起付线递减20%”的优惠政策。

县域就诊率明显提升

据介绍,医联体模式下,龙头医院优势技术辐射效应不断放大。今年以来,海门市积极开展医联体内部“传帮带”活动,开展技术帮服4251人次、手术示教126次、教学查房502次、双向转诊657人次。四院的普外科、内分泌科和滨江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外科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成功创建省基层特色科室。医联体内部开通核磁共振、CT、DR等检查治疗共享通道,今年重点推进区域影像、心电中心一体化建设,区域影像系统已建立,下级单位能实时将影像图片上传至上级医院诊断。实现医联体内部技术资源共享互助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极大降低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确保了患者“有医可看、有检查可做、有药可用”。

截至目前,海门县域内就诊率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左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诊疗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14%。

百姓得益于医联体

医联体,让百姓真正从中受益。近日,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联合各科室在市中医院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成功抢救了一名宫外孕大出血的重症患者。医联体内部专家‘蹲点式’在基层开展门诊、教学查房、手术指导等工作,让百姓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将绝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了基层。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