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161期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8月26日
目 录
● 副省长陈星莺专题调研徐州医联体建设工作
●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专题调研市妇幼保健院
● 盐城市长曹路宝调研市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 扬州市副市长余珽调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 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观摩“家医有约”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 仪征代市长孙建年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 南通多措并举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
● 南京市第一医院与雨花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副省长陈星莺专题调研徐州医联体建设工作
日前,副省长陈星莺专题调研徐州市医联体建设工作。陈星莺先后实地调研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卫生院,考察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中医特色诊疗区、远程心电诊断室,详细了解家庭医生重点和普通人群签约率、基层首诊和转诊情况;在新宅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健康管理团队医护人员交谈,详细询问乡村医生从医资质、业务培训、薪酬待遇及基层药品使用等情况;在新沂市人民医院,考察新沂市心电远程会诊中心和临床检验中心,了解信息化建设、医联体公共卫生标准化流程、医保打包付费及公共卫生人员培训、考核及薪酬等情况。
陈星莺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座谈会,认真听取徐州市医联体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她强调,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要用战略眼光,从长远发展角度进行系统研究,认真梳理医疗卫生资源、卫生人力资源布局,因地制宜,指导各县(市)、区选择合适的医联体建设模式,积极吸收现代企业管理成功经验,坚持全成本核算,体现质量效率优先原则,切实让群众享受同质化服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探索解决医联体实现“六统一”、基层卫生人才短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保支付改革和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助等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助推医联体建设。三是注重创新经验。要一边做,一边看,一边学,一边总结,一边修订方案,破解问题多了,就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四是强化协同发力。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各部门共同发力,确保医改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五是完善监管。通过扎实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切实保障医改正确方向,推动综合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兰青、省医保局副局长祝井贵参加调研,徐州市副市长李燕、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广春、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吴宪、市医保局局长纪杰,新沂市市长陈堂清等陪同调研。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专题调研市妇幼保健院
日前,盐城市委书记戴源专题调研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市领导崔浩、葛启发参加调研。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是市委市政府为满足广大群众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全市专科医疗服务水平而重点实施的民生项目。该院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一期设置床位800张,配套设施完善、医疗设备先进,致力于打造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的高水平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目前已实现全面对外开放。戴源实地察看门诊大厅、急诊中心、内科病房、手术室、产科特需病房、儿童保健中心、食堂、值班宿舍等,深入了解医院建设规模、医疗布局、科室设置、配套设施等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戴源认真听取相关部门和医院的工作情况汇报。他指出,妇幼保健院是孕育新生命、带来新希望的医院,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意义重大。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把妇女儿童服务好为工作导向,加快推进医院搬迁工作,做到新老医疗服务无缝对接,让更多市民群众早日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要系统梳理自身发展优势所在,着力深化内涵建设,以妇产科为工作支撑、儿科为品牌支撑,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医疗品质,加快形成差别化竞争力。要充分调动医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拓宽渠道,开发更多贴合群众需求的服务产品,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做好职工保障,努力以专业化水平、精细化服务擦亮妇幼保健医疗名片。要集合多方力量,支持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的发展,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医院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戴源强调,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市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儿童健康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加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强儿科建设,补齐医疗短板。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区域布局,不断丰富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让患者能够更方便地就近就医,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盐城市长曹路宝调研市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日前,盐城市长曹路宝调研市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副市长葛启发,市政府秘书长郭玉生参加调研。
专科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路宝来到市二院、四院,实地察看医院基础建设和周边环境,询问了解医疗布局、科室设置、门诊量和床位数量等情况,强调要系统研究发展规划,合理安排院区布局,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充分发挥专科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市儿童医院将在市妇幼保健院原址兴办,曹路宝要求,市一院抓紧筹办儿童医院,保留原有建筑,适度装修改造,积极推进新病房大楼规划,引进优秀医护人才,早日开诊运营,同时勉励市妇幼保健院以搬入新址为契机,创建全省一流妇产科医院。市中医院南扩工程建设紧锣密鼓,曹路宝要求在确保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项目按期建成投用,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服务。
座谈会上,曹路宝分别听取市卫生健康委,市一院、二院、四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情况汇报,与大家一起分析存在的短板问题,研究下一步改进措施。曹路宝指出,医疗卫生服务事关群众健康、家庭幸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各地各部门要站稳群众立场,全力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步推进硬件改善和内涵建设,努力建人民需要的医院、办人民满意的医院,方便人民群众就近就医,享受到更高质量医疗服务。
曹路宝强调,补齐医疗短板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实事求是,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统筹推进医院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当前,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医疗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上,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人才,加强与名校名院合作办医,着力增强医院软实力。要推进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协调发展,着眼全市加快组建医联体,构建更加完善、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果。
扬州市副市长余珽调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日前,扬州市副市长余珽对全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国祥陪同调研。
余珽先后实地查看市中心血站、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在献血工作方面,余珽充分肯定全市实施《献血法》以来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市中心血站近年来不断提高采供血业务能力,确保了血液质量安全,为保障医疗临床用血需求、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贡献。在院前急救方面,余珽详细了解市“120”急救受理及调派急救车的工作流程、派车原则及人员配置情况,强调要加强院前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从患者上救护车至到达医院救治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在卫生监督方面,余珽详细了解卫生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行情况。他要求,聚焦民生热点,抓好快检仪器设备运用、饮用水检测频率等,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在疾病防控方面,余珽详细询问检验设备配备与运行、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以及疫苗冷链仓库自动温度监测情况,重点听取儿童预防接种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
余珽强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他要求,要始终把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为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重要环节,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观摩“家医有约”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日前,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率领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分管卫生工作负责人等一行来到该县崔岗村卫生室“家医有约”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现场观摩。
在观摩现场,管镇卫生院借助与县医院医联体平台,把县医院名医专家约到了百姓家门口,开展“名医百村行”大型义诊活动。管镇卫生院院长向梁三元一行汇报崔岗村卫生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特别是“家医有约”志愿服务项目具体的惠民举措和暖心服务,得到了现场观摩者一致好评。
梁三元指出,“家医有约”服务项目,有亮点、百姓有需求,接地气。最后强调,服务项目要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需求,要拓展服务模式,突出亮点,不断总结,加以推广。
盱眙县以党建为引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在卫生健康系统率先开展“家医有约”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家医有约”做到“八个有”:免费签约、优先就诊、专家门诊、绿色转诊、爱心病房、家庭病床、指尖课堂、健康讲堂。
仪征代市长孙建年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日前,仪征市代市长孙建年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听取2018年医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2019年医改重点工作。
孙建年强调,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公共医疗卫生责任。在改革过程中,要敢于触动利益,敢于啃“硬骨头”,持续加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力度,努力在降低虚高药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医保和分级诊疗制度、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突出重点,稳步实施,确保工作实效。要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分级诊疗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要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预期,使这项惠及广大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南通多措并举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
一、建立健全保障联动机制。南通市根据药品集中采购职能调整情况,对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部门会商联动机制作出相应调整完善,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明确工作规则。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药品供应情况,会商药品短缺问题。综合采取责任约谈、询价采购、直接挂网采购、定点储备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建立区域联动机制,今年起,市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该联合体共有24个成员单位,生产的57种短缺药品在保障供应上海的同时,也保障供应南通市场。
二、建立网上监测查询机制。利用国家直报系统、省药品监管平台,积极做好各监测哨点短缺药品监测上报,执行“每月零报告”制度,各药品使用和经营单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具体科室(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短缺药品监测、分析、上报等工作,确保上报信息真实、完整、规范。率先设计、开通“南通市民短缺药品自助查询与登记系统”。利用健康南通微门户、健康南通APP,设计、开发“南通市民短缺药品自助查询与登记窗口”(包括微信版、APP版、WEB版),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市医药经营企业营销系统实时对接,在第一时间为广大市民提供短缺药品保障服务信息。目前已通过验收并试开通,其强大的特色服务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评价。
三、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率先全面放开急(抢)救、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目录。发布急(抢)救、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入围结果公告,1125种急(抢)救、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入围,比原来的697种增加了428种,为药品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解决了药品短缺矛盾。率先将特殊病用药强制纳入医院采购目录。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将安立生坦片这一稀缺药纳入医院采购目录,保障了肺动脉高压病人用药需求。
四、建立短缺药品储备机制。制定短缺药品目录,公开遴选短缺药品存储企业,建立市级储备库。七部门联合印发《南通市短缺药品目录》,49个通用名、172个品规的短缺药品纳入定点储备。市政府安排90万元短缺药品市级储备金。公开遴选短缺药品存储企业,与国控南通、华润南通、上药南通、南通健桥签订委托储备协议。
南京市第一医院与雨花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与雨花台区共同签署“市第一医院与雨花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协议。
一、定准目标、凝聚合力。发挥医联体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并建立具有特色的医疗精细化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优势共享、共同发展。
二、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共同构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不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内涵建设。
三、勇于创新、务求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提高管理同质化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群众,努力为全市医联体发展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