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互联网+医疗” 江苏打造指尖上的健康服务
发布日期:2019-08-23 17:25:02 浏览次数:

(新华网:2019-08-22)

 

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云检查报告……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当“E”遇见“医”,究竟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连日来,我们走访江苏多个城市的综合医院,了解互联网给当下医疗带来的改变,发掘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和创新举措。

救治慢?互联网开通急病救治“高速公路”

互联网对于公众的医疗健康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严金川眼中,互联网不仅仅意味着“高精尖”,更为与生命的赛跑提速。

8月13日,互联网真的救了扬中市民周亮(化名)的命。从12日晚上开始,周亮忽然呕吐不止,13日下午四点多,家人将周亮送至扬中市人民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很快发现周亮的精神状态和各项指征与肠胃病的一般症状不符,于是很快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并将报告上传到了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组建的心脑血管病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平台“飞救E信”上。几乎是同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值班医生监控到了这一数据,并很快将周亮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收到这一病情反馈之后,周亮马上被送往位于镇江市区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下午6点多,周亮接受了手术。“从监测到病人信息到接受手术,前后仅仅50分钟的时间。是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抢救生命提速。”严金川说,“如果不及时做这个手术,病人未来将很有可能面临心脏的慢性衰竭。”

据介绍,心肌梗死、脑卒中这类心血管疾病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致命性。从前,很多二级医院没有及时诊断救治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区域协同网络的建立,为心血管病的救治搭建了“高速公路”。

如今,“飞救E信”平台已覆盖镇江及周边地区的20余家二级医院,成功救治了800余例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互联网急救平台,不仅促进了区域协同救治的进程,也实现了危重病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无缝对接。

8月21日下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救治指挥会诊中心,一阵铃声之后,急诊室护士长武妍接到了来自编号为731的急救车发来的呼叫。“病人潘月(化名),75岁,有胸痛症状,请接心内科。”武妍通过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了解实时传输的患者症状病史之后,立刻连线心内科主任医师赵良平电话,请他通过网络端口阅读患者心电图影像,做出初步诊断。

“我们的救护车都安装有网络和音视频设备,可以实时传输病人信息,并与值班医生进行视频通话。我们称之为移动ICU。”苏州市急救中心主任林岐说。

目前,苏州市智慧急救平台已接入39个急救站、12家区域内医院,改造智能救护车48辆,已累计救治患者超过16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健康,真的能救命。

就医难?互联网让你与专家“面对面”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烦恼:因为觉得医院人多又太远,明明身体有些小毛病却懒得去看。现在,互联网正将这类烦恼化解于无形。

8月19日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周慧芳值班互联网医院“云诊室”的日子。早上十点,周慧芳按照患者在网络平台上预约的时间,准时来到诊室。

“你现在身体感觉怎么样?”“上次回去之后有没有按时服药?”周慧芳详细询问着一位镇江复诊患者的病情。一块电脑大屏,成为了让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任意门”。“可以说,‘云诊室’拉近了我和患者的距离。尤其是轻病、复诊的患者,只需要在医院的App上进行预约挂号,就可以在相应的挂号时间在线接受诊疗。”周慧芳说。

在互联网医院“云诊室”上,医生问诊后还可在线开具处方,复诊患者选择云支付和快递寄送后,药品直接寄到家中,全流程线上就医,无需排队等候。

据江苏省中医院健康产业办公室主任束雅春介绍,现在江苏省中医院有20多位不同科室的专家在互联网“云诊室”轮流坐诊。这些专家,有很多是从前“一号难求”的名医,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挂号难,挂名医号更难”的困境,得到了有效化解。

如今,江苏29家医院正在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今年年内全省将建成50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真正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医生“AI.Hwa”正在诞生。只需要用扫描二维码,你就可以在网络端口与智能医生对话,并获得初步诊断报告,这一报告可以为患者的进一步就诊提供参考。这一诊断诊断不仅源于根据真实病例生成的大数据,亦包含了学习基因组学数据得来的新知识。

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只需要打开你的手机,你就能获得最专业的医疗建议。

看病贵?互联网“出招”为你省钱

重复开药、重复做检查、CT做好还要自费打印胶片……我们常常在看病过程中花一些没有必要的“冤枉钱”。现在,互联网“出招”就能帮你省钱。

“云胶片的出现,预计一年可以为全区市民节省约3000万元费用。”南京江宁区卫健委副主任孙海说。

孙海口中的云胶片,就“浓缩”在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上。在南京市江宁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拿到的远程影像报告页面上都有一个云胶片二维码。只需扫描二维码,患者就可在线上直接调取个人影像检查的数字胶片。数字胶片提供比纸质胶片更加清晰、全面的检查影像,可供在其他医院就医或咨询其他医生时使用。

据了解,以往,患者打印胶片需要支付每张20多元的费用,现在,云胶片提供免费下载查看影像资料的功能,让患者不用排队、不用付费就能拿到并且长期保存自己的检查报告。

 “更重要的是,数字胶片信息平台上至少可以保存15年。有效解决了传统胶片易丢失的问题。”孙海说。

除了云胶片,覆盖江宁全区的区域信息健康平台也在以智能调取数据的方式提高诊疗效率。如果医生出现重复开药、重复开检查的情况,系统会自动弹出提醒,并会提供之前做过检查和开药的信息,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医生诊断和开具处方的准确性,也为百姓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实际上,在江苏的一些地方,智能医助服务已经升级为系统性的智能诊断关联功能。

今年8月12日,一种“智慧病历”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的三个病区上线。只需要输入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病征,智慧病历就可以生成可供医生借鉴的诊疗计划和建议。8天以来,智慧病历系统已经完成病历书写68份,新建医疗术语181条,临床对自动引用,病程调用,诊断关联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等功能感到非常便捷。

江苏省卫健委信息化医疗专家表示,病历数据的可分析、可利用、可信任,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意味着医疗质量的提升,也会让百姓在就诊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产业的新气象、新方向,有效缓解了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今,已有45个区域性远程会诊中心、61个远程影像诊断中心、44个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落户江苏,为8000多万江苏民众带来实惠与福祉。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