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直面民生事业“长中之短”,西善桥街道打造15分钟“健康圈”
发布日期:2019-05-13 14:33:32 浏览次数:

(新华日报:2019-5-13)

1+1>2,妙构基层医卫服务“销品茂”

“15分钟内,足不出西善,就能找到满意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5月11日,南京市最大保障房片区岱山福润城,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召开卫生事业三年发展规划大会。会上,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郑重宣布:通过三年左右时间,打造15分钟“健康圈”,构建社区医卫服务“销品茂”,让全体西善居民得享“全区最优、全市最好”的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人们印象里,保障房片区向来是民生事业的“洼地”,此番却要打造全区乃至全市基层医卫服务的“高地”,西善桥有何妙招?

缺什么补什么,把钱花在“民生刀刃”上

分管卫生的区领导来了,卫健委、民政、文旅、残联等区级部门负责人来了,辖区两家社卫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民营医疗诊所代表也来了……加上社区居民代表,数百人济济一堂。西善桥街道的一场普通工作会议,为何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关注,是因为渴盼。由于历史原因,雨花台区是目前南京主城中唯一一个没有三甲医院的区。这一“短板”在西善桥地区表现尤甚:对比河西奥南等板块,辖区没有大型医院,只有2家社卫服务中心;受秦淮新河、宁芜铁路阻隔,地铁线路布局不平衡,西善桥通往南京主城的只有宁芜公路和绕城公路,时常拥堵。尤其是突患重疾情况下,“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看病难成为当地群众最大“痛点”,也成为一些居民迟迟不愿落户岱山的重要原因。

直面民生“短板”,直面百姓企盼。西善桥开雨花台区基层街道之先河,在第108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专门召开卫生事业发展大会,提出全新目标愿景:全面打通基层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15分钟“健康生活圈”。让当地居民“足不出西善”,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优质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甚至比较大的疾病也能在社区得到妥善医治——这对当地居民来说,堪称“爆炸性”利好。

时间节点划定三年,目标直指“全区最优”,令人振奋的《三年行动计划》随之出炉: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西善桥街道将在三年内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的资金,持续加大对医卫专业人才培育引进、高端医疗设备采购、深化医联体建设,实现年常住人口门急诊总量达110万人次。

“这对一个街道来说是个‘大数目’,但经费再紧不能紧健康,钱要花在‘民生刀刃’上。”西善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建功说,2000万元中还不包括起楼盖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除支持公办医疗机构外,还将兼顾辖区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使其成为社区高质量医卫服务的有效补充。

横向融纵向联,“1+1>2”共绘大健康同心圆

台上,街道领导立下目标状;台下,社区居民和记者心里冒出同样一个问号——小小西善桥,凭什么把基层医卫服务做到“全区最优、全市最好”?

行棋要观大势,做事却要先“摸家底”。盘点发现,西善桥的基层医疗资源并不弱。从数量上看,辖区拥有3家社卫服务中心(岱山南社卫服务中心在建)、18家民营医疗诊所和7家社会机构,各类医养机构总数达28家,公共卫生、医疗、养老、康复等领域均有涉及。从质量上看也不逊色,西善桥社卫服务中心是“国家示范社卫服务中心”,肛肠科、糖尿病科是市级特色专科;岱山社卫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考核名列全省前列,打造了全市首个“互联网+中药房”试点。西善桥社卫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宏对街道医卫资源现状一语概括:“单项能力强、综合实力弱;数量不算少,质量不够高。”

“打造15分钟‘健康圈’,关键是做好‘横向融、纵向联’的文章,发挥‘1+1>2’的优势资源叠加效应。”徐立说,从街道实际出发,想把单个点打造成大型综合医院不现实,只能走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引导各家机构结合特点找准优势错位发展,围绕居民健康需求,打造“销品茂”,共绘“同心圆”。“比如,看糖尿病到西善桥社卫服务中心,看口腔就去岱山社卫服务中心,想要个性品质服务的,还有民营机构供选择。15分钟内,总能找到满意的特色科室。”

光是横向“融”还不够,还要向上“联”。在现有的省人医、市中医院、市口腔医院等医联体合作基础上,西善桥街道将不断扩大医联体“朋友圈”,再创建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市级特色科室6个,建成省市级特色科室13个以上。今后,街道辖区医疗资源串珠成线,融合互补,整体服务能力达到国家二级甚至接近三级医院的标准和水平——这就是“1+1>2”的协同效应。

“再不用跑到市区大医院排号,家门口就能看到三甲医院的大专家,太让人期待了!”家住福润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杨秀华激动不已。

高起点高质量,为“幸福宜居城”夯基架梁

抢救发病学生的西善好护士柏丹丹,每周一上午到社区医院坐诊的省人医田野博士……西善桥街道卫生事业大会上还有一台重头戏——隆重表彰一批“最受欢迎社区护士”“最受欢迎家庭医生”“最受欢迎医联体专家”。

“悠悠万事,健康为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要一条就是健康。”徐立告诉记者,通过一场大会表彰先进典型,谋划医卫事业发展,是基于现实和着眼未来的考量。

从西善桥的街情实际看,医卫事业规划必须“超前布局”。西善桥辖区人口现已超过10万,随着岱山保障房人口加速集聚,以每年2-3万人速度递增,未来三年将达到20万,人口密度将成为全区之首,人口规模堪比一个小县城。统计显示,目前岱山地区7万人中,60岁以上人口占23%以上,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养老需求即将“井喷”。

用“美好生活”的“尺子”去量,近年来,西善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治理,亮点不断涌现——文化活动上,100多个居民自组织,百人规模以上的群众文化队伍就有10多个;体育建设上,保障房片区建起永盛奥林匹克公园,成为南京“城市10分钟健身圈”的代表作,营造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教育事业上,传统文化教育走出国门,“向善家长学校”登上央媒,最美“初见书房”刷爆朋友圈……“与其他民生领域相比,医疗卫生成了‘相对短板’,必须迎头补上。”刘建功说,特别是去年以来,西善桥响亮提出打造全国首个“理想教育小镇”发展愿景,而高质量的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强调“病有所医,无病防病”,这正是“理想教育小镇”题中应有之义。

在雨花台区副区长余清看来,西善桥打造基层医卫服务“高地”,更是关乎全区未来发展的前瞻布局。“区委全会提出‘五城共建’的奋斗目标,其中专门有一个‘幸福宜居城’。”余清说,西善桥作为雨花“两桥改造”的核心区和主战场,代表未来雨花城市新中心的品质和形象,必须通过民生事业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为“幸福宜居城”夯基架梁。

“社区医院发展的春天来了!”岱山社卫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德春说,4年前,中心只有三四名医生,每天接诊数十人。现在中心已有卫技人员78人,中高级职称占一半,每天都有“三甲”医院专家来坐诊。去年该中心门诊量突破12万人次,同比增长74%。有了“三年规划”的支持,在省市区都要争“一流”!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