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苏 医 改 动 态
第146期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2月18日
目 录
● 徐州市政府召开综合医改工作现场推进会
● 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印发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意见
● 淮安构建“医养结合”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 盐城全面施行基本医疗保险市区统筹
● 海安试点探索“护理联盟”建设模式
● 南医大眼科医院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
● 常熟加快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档升级”
● 泗阳村居卫生机构提升工程成效明显
徐州市政府召开综合医改工作现场推进会
日前,徐州市政府在贾汪区召开全市综合医改工作现场推进会,副市长李燕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广春主持,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吴宪通报全市深化医改工作情况,贾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健致辞。
李燕指出,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积极探索,全面落实国家医改“四梁八柱”的总体思路,从单项突破到全面推进,全方位提升内涵质量和群众感受,全市基层就诊占比60.25%,县域就诊率82.04%,综合医改成效明显。她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巩固医改试点三年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医改工作,坚持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统领、坚持“三医”联动改革、坚持便民惠民导向、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在创造性实施上下功夫,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健康事业得发展。
李燕强调,下一步,抓好深化医改6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打造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瞄准大城市的能级进行自主规划,高标准高质量配置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深入实施“三名工程”,重点支持眼科、麻醉、康复、心内、急救、新生儿等专科建设;加快实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大力提升医疗服务、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医院。二是全面推进分级诊疗。规范发展医疗联合体,建成3个纵向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基层首诊式签约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体形式,促进签约服务与基层首诊目标有效对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实现城乡居民自主“点单式”签约;强化政策和资金整合,各地要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实施差别化的医保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政策,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三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四是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兜好卫生健康事业的“网底”,力争到2020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率100%、城乡每万居民拥有3.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要深入推进卫生人才“县管乡用”,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推进,设立卫生人才“编制池”,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同时创新引进模式。五是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加强行业综合监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六是统筹推进智慧健康工程、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着力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
与会人员考察贾汪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建设现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沛县政府、贾汪区政府、市中心医院作会议交流发言。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及医改办主任、卫生健康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等参加会议。
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印发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意见
日前,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印发《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站点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着力缓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医务人员短缺的突出矛盾,保障居民获得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强化“五统一”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派专人负责各站点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开展业务工作,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质量、药品使用等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各站点工作任务由中心统一部署,经费由中心统一安排,药品由中心统一采购,工作目标由中心统一考核,薪酬由中心统一发放,参与中心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接受中心检查指导。
二、明确站点配置标准。按照“每3000-10000人或每个社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按3—5名配备医务人员(至少配备1名女性)的要求,由区卫生健康部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配齐配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医务人员。
三、实施人员统筹管理。聘用人员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岗位需要安置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工作。定向招录工作由区卫生健康部门按岗位需求实施组织。所有站点医务人员可根据需求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之间开展交流轮岗。站点医务人员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可参加全区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公开考录,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
四、明确薪酬待遇。薪酬实行协议工资制,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及其他补贴等构成。基础工资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原则核定。绩效工资本着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定期发放。其他补贴由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规定执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有关规定,为医务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六是明确经费来源。按照区、街道两级财政按确定比例分担补助的原则,所需费用纳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差预算。人员费用补助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照相关区县标准,实行动态调整。
淮安构建“医养结合”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一、保障社区居家健康服务供给。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有效衔接,开展健康监测、护理康复服务。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养生保健、健康教育指导和健康评估、体格检查。以县区为单位实现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74%,健康管理率达67%,连续11年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积极发展互联网+智慧养老,市辖4区3县完成“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升级,并与市级平台完成数据对接。
二、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推进医养综合体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具备条件的直接引入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市福利院、涟水福利院分别引入市、县中医院开设门诊部,淮阴区福利院引入民办康复护理中心。对不具备条件的敬老院和规模较小的民办养老机构,采取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方式,建立定时巡诊和送诊“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全市建成养老护理院5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30家,19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三、加强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对全市养老护理员等健康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免费培训,先后举办11期市级集中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免费培训班,培训人员2000余名。根据养老护理员培训规划从去年起各县区同步开展了县级培训,并鼓励失能老人家庭成员参与培训,提高护理技能。选送部分养老院管理人员和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专业人才参加省级培训。目前,全市养老护理员共有1999人,持证上岗人数1771人,持证上岗率达到88%以上。
盐城全面施行基本医疗保险市区统筹
近日,盐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举办《盐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市区统筹实施办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该办法紧扣“病有所医”目标,切实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增强医保基金共济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市区医保均等化便民化服务水平,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医保市区统筹把市本级、大丰区、盐都区、亭湖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南新区的“六个统筹区”合为“一个统筹区”。从政策上不仅统一医保的参保范围,城镇职工的缴费基数、比例,缴费办法以及城乡居民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还统一城镇职工个人医疗账户划入比例、门诊医疗与住院医疗基金分配比例。参保人员市内就诊程序、分类转诊办法和转市外就医登记手续。
该市区医保统筹实施后,将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含特殊医用材料)和服务设施范围及支付标准,医药费用报销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病种范围和待遇标准。市区医保实现均等化,群众的医保关系可自动接续,且就医购药更加方便。
海安试点探索“护理联盟”建设模式
去年5月,海安市出台《海安市人民医院护理专科联盟建设实施方案》,组建由人民医院护理部牵头、17家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部门参加的护理专科联盟组织,以龙头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延伸专科护理服务。通过上级护理团队下基层实地指导、基层护理人员上挂参加短期管理务实培训、按时参加龙头医院月度护理活动、召开联盟例会,建立联盟微信群、及时反馈交流等举措,实现了管理下沉、理论下沉、技术下沉、服务下沉。
一、建立护理专科联盟微信群。及时在群内发布培训计划,上传培训资料,知识技能同步更新,做好管道护理、伤口护理等在线指导,达到便于沟通、远程培训、远程会诊的目的。
二、统一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发放《规章制度汇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护理应急预案》《管道护理手册》《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02册。统一心跳呼吸骤停、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急性中毒、溺水急救程序,统一制作并发放流程展板68块。
三、帮助提高护理质量。各业务指导小组进入各自分管的基层医院进行现场实地查看、专项调研、征集成员单位帮扶需求。有针对性对各联盟单位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职责、队伍建设、科研教学、病区管理、安全防范、抢救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专科护士巡诊,各业务指导小组组长带领组内成员深入基层临床,督导护理质量,针对性解决护理服务中存在的困惑和难点,协助开展专科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督查指导,组织牵头单位护理文件质量督查小组抽调成员单位护理文件,对书写质量进行督查、总结、反馈,提高护理文件书写基础质量及内涵。
四、开展形式多样护理培训。开展护理管理制度、突发事件急救与处理、护理风险管理与安全、用药安全、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患沟通、论文写作等相关理论培训19场次、406人次,开展操作培训5场次、88人次。开展新入职岗前培训,参培人员5人次;开展教学查房5次和全院护理查房1次、31人次。免费接受来院进修护理人员8人,包括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急诊急救、重症监护、胃镜室管理等进修内容。
五、有效推动双向转诊。护理联盟组建后,基层护理能力显著增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识别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患者压疮、造口、导管维护等专科护理能够在基层进行,老年患者的慢病管理能力也得到提升,而疑难病例则根据情况及时转诊到海安市人民医院相对应的专科,缓解患者护理麻烦的问题,直接减少患者的路费、陪护和住宿等间接护理费用。市人民医院派专科护士到成员单位现场会诊或开展即时远程会诊,实行技术帮扶。乡镇群众在基层医院就近就地即可以享受到市人民医院的护理服务。
南医大眼科医院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
日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与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共同成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溧水分部”揭牌。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长青,省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蒋沁,溧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经地生等参加活动。
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先后与省内外50余家眼科医疗机构签约医联体,组成江苏省最大眼科专科医联体联盟,覆盖江苏、安徽等部分地区,构建“3+2+1”(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联动眼科医疗联盟网络。成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溧水分部”,标志着该院与溧水区中医院眼科专科医联体建设,进入深度融合、紧密合作新阶段。蒋沁就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全方位医疗帮扶进行说明:一是眼科名医常年坐诊分部。每天安排眼科专家到分部坐诊,市民就近就能享受到省市专家的诊疗服务。二是诊疗技术设备全面升级。对分部眼科诊疗技术设备进行升级,眼科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高质量眼科诊疗技术。三是大幅提升眼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成立眼科社区义诊医疗队,定期到基层进行眼科筛查普查,眼科知识普及等。近视防控、白内障防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等工作成为常态化、制度化。 四是开通专属双向转诊通道。疑难眼病将快捷转诊到上级医院就诊治疗,大大方便就诊患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高度重视推动医学科技发展,建设“江苏省眼科孵化基地”和“眼科大数据”平台,建立业务培训、专家坐诊、技术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常态机制。去年,该院成功举办南京市眼科专科医联体眼科筛查实用技术培训班,南京市玄武、鼓楼、溧水三区眼科专科医联体单位5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培训,促进了基层眼科基础诊疗水平和眼病筛查能力的提升。
常熟加快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档升级”
一方面,“硬件换代”,优化整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进行升级改造,两年来,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开展老旧房屋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成立市医疗机构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共抽查51家医疗机构、护理院,发现消防安全隐患310个,拆除泡沫夹芯板8264.36平方米。
另一方面,“软件升级”,综合发力。一是持续深化医改,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组建区域医共体与专科医共体,综合做好分级诊疗服务,“一院一品”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扩面服务工程,“531”系列行动计划和药品目录统一工作。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基层人员干事创业活力。2018年共招聘高层次人才30名、卫生技术人员113人;苏州市高质量发展共性指标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从2016年底的2.2人提升到目前的4.6人。三是提升基层卫生信息化水平,升级完善区域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考核,建立“常熟智慧健康”微信平台,完善医疗协同服务系统建设。
泗阳村居卫生机构提升工程成效明显
一、设施设备建设到位。全县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着色、统一宣传栏等,去年新建92个村居卫生室,面积达220平方米以上。在省示范基础上,增设小厨房、爱心小屋、淋浴房等功能室。县统一采购、配备电脑、电视等,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站,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处方(药品)监管、远程会诊及培训,全面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全县250个村居卫生室建立村居卫生室——所在地医院——县人民医院远程同步会诊制度。
二、“六统一”管理到位。县政府印发《关于印发泗阳县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对村居卫生室实施机构设置、人员聘用、业务管理、药品采购、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实施“六统一”管理。同时,按人口比例1—1.2%配备乡村医生,今年新招录80名乡村医生全部到岗。为居民提供适宜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首诊服务、转诊制度。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签约率达80%以上。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全县乡级申报、县级统一采购、零差率销售。承担45%以上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乡村医生服务,定期对村卫生室门诊就诊、输液、处方等进行检查,确保门诊病人输液率低于25%,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从业满意度达98%以上。
三、经费保障到位。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全县乡村医生待遇保障的意见》,明确乡村医生的待遇标准,全县乡村医生月平均工资达3847元,同时为乡村医生缴纳保险。按辖区户籍人口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按每个村卫生室不低于2万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配备基本药物采购周转金,1.7万元工作经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