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2019-11-26)
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他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人民医院支医一年多,他的扶贫日记这样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9月27日他荣获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青海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他说——大美青海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他就是——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强。
跨越千里的“医路”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样描绘了冬季的青海,而就在这样一个冬季,李强和同事们来到了湟中,共同续写栖霞对口协作工作的篇章。
2018年10月,作为南京市栖霞区第一批援青医疗队中的一员,李强肩负组织的重托、领导的期望、同事的关怀,奔赴海拔2700多米的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青藏高原被称为“视觉的天堂,身体的炼狱”,刚下飞机,最先迎接李强的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突然且强烈的高原反应。胸闷、头痛、呼吸困难,让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援青工作的艰难。湟中年平均气温5.1℃,这里似乎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刚来的第二天李强就遇见了当年的第三场雪,而在之后的一个月里他遇到了十多场这样的大雪。
尽管身体不适、环境艰苦,但他的心里是热的,当地人不厌其烦地叮嘱,细心地指导如何缓解高原反应,领导和科室兄弟姐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他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
妙手仁心的“三高专家”
高超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高强度的工作时间,李强和来自栖霞的援青医疗队为医疗资源贫瘠的援地注入了生命活水。一年来他参加300余次呼吸科疑难危重病例的专家会诊,数百次门诊急诊,积极传授呼吸科先进的管理理念,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服务技术。
运用呼吸系统专业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导科室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诊疗,依照指南拟定系统化规范化诊疗方案,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这一切使呼吸内科的规范化诊疗更上一层楼。李强一直积极提倡呼吸科核心新技术的开展,与放射科联合开展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为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方式,指导并实际运用机械通气技术于危重症患者,提升了当地呼吸科的整体技术水平。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李强所在的呼吸内科成了当地的重点科室,并通过了西宁市特色科室的申请,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得到了同事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与湟中第一人民医院开通远程网络会诊系统,李强进行了20余次远程诊疗协作,“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建设推进使广大患者享受到了更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利用湟中医联体远程会诊系统作为枢纽,向下连接多家乡镇医院,通过网络门诊中心,开展常规化网络诊疗,有效缓解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当地患者的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他就同医务处和其他科室专家一起开展10余次义诊活动。下沉到基层一线为基层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免费发药进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从能治病到“治未病”,切实解决百姓健康问题。
对口协作的“健康使者”
从栖霞来到湟中,第一次跨越千里奔赴扶贫一线,李强没有丝毫犹豫。舍小家顾大家,凝小爱为大爱,家人对于他的选择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困难一定有,但战胜困难的方法一定更多。“支援青海医疗卫生事业是我真诚而执着的选择,我只是以医者的行为践行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带着一颗赤诚的医者心,将健康的火种留在援地。
虽然当地的条件环境差,医疗水平低,但这里的人求知若渴,工作很有激情,非常愿意学习。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合作交流,当地医疗技术和诊疗思维提高了,眼界更宽了,应对一些疑难危重疾病更加得心应手了,湟中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栖霞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在青海的工作和生活让李强感受更深,这里不再是以前想象中的荒漠黄土,“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这里提供支持与帮助,能亲身体会这里蒸蒸日上的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做好国家精准扶贫的医疗支援工作,李强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尽情挥洒,谱写了新时代精医重道、仁爱至善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