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勤,女,1933年4月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生物学、中医学双学士,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
1957年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1962年始跟师其父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开创者邹云翔教授学习、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在职取得中医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病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专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江苏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江苏省名中医”,1997年起任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邹燕勤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2016年被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省中医药局评为首届“江苏省国医名师”。
邹燕勤继承其父——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开创者邹云翔教授学术精髓,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当代中医肾病的领军人物之一和邹氏中医肾病的代表性人物。创立并倡导“保肾气”为核心的治肾学术思想体系,立足维护肾气,辨证精准,治法和缓,用药轻灵,疗效卓著。她继承不泥古,上世纪80年代初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继承和应用名老中医经验,研制成邹云翔教授肾炎、肾系疾病诊疗及教学经验应用软件2个,向国内外26家单位转让。
她是中医肾病辨证标准的制订者,1986年首次提出慢性肾炎、慢性肾衰两个辨证分型标准,成为行业统一标准并延用至今,先后被国家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收录进《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她勤于著述,著作等身。1981年出版《邹云翔医案选》,2013年完成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邹云翔实用中医肾病学》,出版《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邹燕勤》、《邹燕勤中医肾病临床求真》等反映其学术经验专著6部。
她重视科研及成果转化,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4项。创研新药4个,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黄蛭益肾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参乌益肾片”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健肾片”已完成新药三期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肾炎灵”已在申报新药。重视专科学科建设,带领团队于1996年将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建成国内首个“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并先后成为全国首批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视行业学会建设,1983年成立国内最早的省级中医肾病研究会,同年发起筹备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1988年任创会副主委,目前担任相关肾病学会顾问(专家)。
她“和诚精勤”奉献人民。修身“和”,心态平和,待人谦和;处世“诚”,心怀坦诚,为人真诚;治学“精”,精专有道,博中求精;行医“勤”,勤思勤笔勤手。84岁高龄,仍坚持每周4次门诊和带教学生,年诊治患者5000人次,她待患如亲,常为外地患者免费诊病。作为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为中医事业发展积极向省政府、省政协献计献策。她培育肾科英才,协助邹云翔培养了国内最早的三名中医肾病博士,培养了两代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不断进步。亲自带教学术继承人、“全国优才”50余名,为全国培养了10多名国家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带教研修学员遍及海内外,为中医肾病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