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日报》6月15日三版)
巍巍天山情
悠悠赤子心
——记江苏省卫生援疆干部、伊犁州中医医院副院长魏友松
2012年3月,当18岁的哈萨克族少女迪娜挺着大肚子出现在援疆专家、副院长魏友松的面前时,脸色腊黄行走不便的她就像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经过仔细检查,魏友松确诊迪娜患的是卵巢肿瘤。随着病情的发展,迪娜的大肚子随时都会危及她的生命,需要尽快手术。迪娜家住尼勒克县,8年来腹部胀痛一直伴随着她,但因家庭贫困,她的病状一直未引起家人的重视。近一个月,迪娜逐渐感到行走不便,身体乏力,病情恶化后才去州中医医院进行诊治。迪娜的病因确诊了,但手术费用却让迪娜的家人望而却步,贫寒的家境使迪娜家人无力支付手术费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魏友松积极争取院领导支持,号召所在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主动为迪娜捐款2000元,让迪娜先行住进了医院,医院还为迪娜及家人免费供应一日三餐,全院职工也为其捐款8500元。
为了尽快解除贫困的哈族少女的病痛,魏友松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在给迪娜制定详细而周密的手术方案的同时,还决定为迪娜免费实施手术。听到这个消息后,迪娜的家人千恩万谢,流着泪连声说“加克斯,加克斯!”3月12日,魏友松成功地从迪娜的右侧卵巢中取出一个重4.5公斤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解除了困绕迪娜8年的病痛,使她的生命转危为安。手术后的迪娜身体恢复很快,也不影响她今后的生育,迪娜幸福的日子还长着呢。面对大家的交口称赞,魏友松说:“作为一名援疆医生,我只是尽了一份责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第七批卫生援疆干部的魏友松秉持医者仁心,总是那么亲切,那么用心,对待每位患者都一视同仁,拿出最优质的方案,实施最精心的治疗,真正是待患如亲;为更好地开展援疆工作,他根据外科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并强化科室管理,提出详细的外科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增强科室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他每周坚持门诊,开展科内大查房两次,组织重大手术、疑难病例讨论,并定期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讲座,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青年医生,使科内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非常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各级医务人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水平,还积极组织自治区医护技能大赛,取得了全疆中医民族医医院成绩第一、全疆地州、市和自治区二级医院组团体季军的好成绩,并获州中医医院“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他还充分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把伊犁州中医院与江苏省中医院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与内地援建医院不间断进行联系,选派了3名医生及14名护士长赴援建医院免费进修学习。通过加强双方 “一对一”对口帮扶,密切双方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学术地位、科教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培育和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为州中医院形成独特的竞争、发展优势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一位援疆专家,魏友松副院长以自己务实敬业、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和各族患者的赞誉,他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在患者和同事心中镌刻下了一位援疆专家的光辉形象。